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 曉寒

車東西417日消息,2019上海車展開幕第二天,恩智浦宣布與毫米波雷達公司隼眼科技簽署投資與戰略合作協議,后者將基于自身在毫米波雷達研發制造、測試與工程方面的經驗與恩智浦在毫米波雷達關鍵芯片領域的技術產品,為客戶提供參考設計解決方案以及系統級技術(shu)支持與服(fu)務。

恩智浦CTO:投資隼眼科技增加靈活性 汽車中半導體成本將至1200美金

▲活動現場

隼眼科技由原斑馬網絡CEO、汽車電子行業老兵施雪松與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洪偉等人一同創辦于2015年,隨后又與東南大學共同設立(li)了“汽車電(dian)子(zi)聯合技術研(yan)發中(zhong)心”。

簽署協議之后,恩智浦CTO Lars Reger和隼眼科技CEO施雪松接受了車東西等(deng)媒體的采訪(fang),講(jiang)述了雙方合(he)作(zuo)的更(geng)多細(xi)節,以及恩智浦對(dui)自(zi)動駕(jia)駛感知和計(ji)算芯片平臺的看法。

恩智浦CTO:投資隼眼科技增加靈活性 汽車中半導體成本將至1200美金

▲左二左三分別為施(shi)雪(xue)松和Lars Reger

一、投資隼眼科技增加業務靈活性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半導體廠商,恩智浦也是全球重要的毫米波雷達收發芯片與信號處理芯片供應商之一。一般由毫米波雷達廠商,或ADAS系統Tier1采購其芯片制造毫米波雷達或ADAS系統(tong),進而提供給車企。

Lars Reger表示,隨著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起,市場對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一些新興的車企和Tier1,對毫(hao)米(mi)波雷達產(chan)品擁有更(geng)多的定制化需求,需要對其提供包(bao)括天線設計(ji)、工程量產(chan)等方(fang)面的咨詢與指導(dao)服務(wu)。

恩智浦CTO:投資隼眼科技增加靈活性 汽車中半導體成本將至1200美金

▲講(jiang)解者為Lars Reger

但恩智浦并無法滿足日益增多的個性化服務需求,因此選擇投資隼眼科技這種擁有毫米波雷達設計研發、測試、量產能力的企業作為合作伙伴,由其來向毫米波雷達企業或其他Tier1提供設計、工程與制造相關技術咨(zi)詢與支持。

隼眼科技CEO施雪(xue)松告訴(su)車東西,本輪投(tou)資后隼眼(yan)科(ke)技仍(reng)將保(bao)持獨(du)立運作,不過(guo)會很少(shao)再推出(chu)獨(du)立的毫米波(bo)雷達(da)產品,專門聚焦(jiao)毫米波(bo)雷達(da)設計咨詢(xun)和工程(cheng)服務領域。

恩智浦大中華區汽車電子業務總經理劉芳表示,目前車企的技術創新多靠傳統Tier1巨頭,但是(shi)后者無法滿足(zu)車企日益靈活化(hua)個(ge)性(xing)化(hua)的(de)需求,成(cheng)了阻礙了這些車企推出新品(pin)的(de)障(zhang)礙。

本次投資合作,正表明恩智浦希望能夠賦能新興車企、Tier1,以及毫米波(bo)雷達公司的愿望。

二、成像毫米波雷達擁有不錯的前景

目前,毫(hao)米波雷達技術不斷進步,各家都在研(yan)發新一代的高分辨率(lv),甚至是(shi)可“成像(xiang)”的雷達,頗有前景。

對此,Lars Reger表示高分辨的成像雷達(da)確實(shi)擁有前(qian)景,但(dan)也(ye)面(mian)臨一些技術和(he)商(shang)業(ye)化的挑戰。

一方面,多(duo)線束的激光雷達價格(ge)昂貴,且其(qi)必(bi)須安(an)裝在(zai)車外才能發揮作(zuo)用(yong)。因為對于(yu)車企來說,其(qi)在(zai)成(cheng)本和設計方便都(dou)有阻礙。

而(er)如果毫米波(bo)雷(lei)達(da)技術能(neng)夠成(cheng)像,甚至能(neng)夠達(da)到(dao)激光(guang)雷(lei)達(da)的(de)分辨率(lv),那么其就能(neng)夠去掉激光(guang)雷(lei)達(da)。

“目前也看到一些車企,比如特斯拉,就明確表示不用激光雷達。”Lars Reger說道,“所以以后能看到越來越多的視覺+毫米波(bo)的傳感器案(an)例。”

另一方(fang)面,目(mu)前成(cheng)像雷達還處(chu)于早期(qi),業界對其設計方(fang)式還在研究之中,技術還不成(cheng)熟。

與此同時,激光(guang)雷達(da)技術(shu)也(ye)在快(kuai)速(su)迭代(dai),很(hen)多(duo)企(qi)業都表示會通過大(da)規模量產來降低成(cheng)本。一旦激光(guang)雷達(da)的成(cheng)本可以接受,那(nei)么成(cheng)像毫米(mi)波雷達(da)存(cun)在的意義就(jiu)不大(da)了。

所以總結(jie)來說,目前自動駕(jia)駛系統的傳感器方案還沒有(you)定論,像是激光雷(lei)達(da)、攝像頭、毫(hao)米(mi)波(bo)雷(lei)達(da)等(deng)設備之間也(ye)在進行技術與成本方面的動態博弈。

三、汽車中半導體部分的價值將達到1200美金

作為全(quan)球做大的汽車(che)電子供應商(shang),恩智浦也在時刻關注汽車(che)半導體市(shi)場的變化。

Lars Reger介紹,目前一輛汽車中,半導體部件的總價值平均在400美元左右。而未來10-15年,隨著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技術的發展,這一數據將上升到1200美金。

而其中,自動駕駛相關的半導體又會占到三分之一,即400美金。

400美金當中,大概又有100美金的份額為AI芯片——即計算單元,剩下的則(ze)為(wei)激光雷達(da)、毫米波雷達(da)、攝像(xiang)頭等(deng)傳感器中的半(ban)導體部件。

Lars Reger認為,雖然像是英偉達、英特爾等公司正在搶占AI芯片的市場,但是按照上述比例來看,即使其搶走所有客戶,最多也就占到100美金的份額,恩智浦(pu)等玩(wan)家也仍有大量市場空間(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