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車東西(公眾號:chedongxi)
文 | 六毛
車東西12月3日(ri)消(xiao)息,今日(ri),國家工(gong)業(ye)和信息化(hua)部(bu)裝(zhuang)備工(gong)業(ye)司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ye)發展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jian)稿),面向(xiang)社會(hui)公開征求意見(jian)。
未來,正式發(fa)布(bu)的(de)《新能源汽(qi)車產業(ye)發(fa)展(zhan)(zhan)規(gui)劃(2021-2035)》將(jiang)為國(guo)內新能源汽(qi)車的(de)發(fa)展(zhan)(zhan)提(ti)供明確的(de)方向以及(ji)發(fa)展(zhan)(zhan)重點。
▲《新(xin)能源汽車(che)發展規(gui)劃(2021-2035)》(征求意(yi)見稿)今日發布
征求意(yi)見稿中涉及(ji)了未來15年新能源(yuan)(yuan)車的(de)發展規模、不(bu)同類型新能源(yuan)(yuan)車如何共存、換電技(ji)術(shu),以及(ji)新能源(yuan)(yuan)汽車與交通、基礎設施的(de)融合等多方內容,下面是10個最核心關鍵點。
從(cong)中可以(yi)看(kan)到,國內新(xin)能(neng)源汽(qi)車的發展即(ji)將(jiang)進入新(xin)階段(duan),應用場景進一(yi)步拓(tuo)寬、配套(tao)基礎設施將(jiang)得到完善,除此之外隨著(zhu)知識(shi)產(chan)權保護(hu)力度(du)加強,新(xin)能(neng)源汽(qi)車在基礎及(ji)核心(xin)技術上有望得到提升。
1、至2035年,國內公共領域用車將實現全面電動化。
2、至2035年,燃料電池汽車可實現商業化應用。
3、至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25%左右。
4、至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30%。
5、到2025年,實現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新車平均油耗至2.0升/百公里。
6、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是下階段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屆時將推動深化“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
7、未來將構建新型產業生態,加快車載操作系統產業化應用。
8、下階段將推動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具體措施包括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融合發展,同時還將加強標準對接與數據共享。
9、為給新能源汽車營造良好的使用環境,下一階段將加快推動換電、加氫、信息通信與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
10、非運營車輛充電服務將享受居民生活電價。
下面為《新能(neng)源汽車產業發(fa)展(zhan)規劃(2021-2035)》(征求意見稿)的重點信(xin)息。
▲工信部網站可(ke)下載PDF版
▲《新能(neng)源汽車產業(ye)發(fa)展規劃(hua)(2021-2035)》(征求意見(jian)稿(gao))目錄
一、電動化躋身世界前列 仍面臨諸多挑戰
意見稿(gao)顯示,目前國內的新能(neng)源汽車(che)產(chan)業(ye)在經(jing)過(guo)多(duo)年(nian)努力(li)(li)后(hou),在幾(ji)個(ge)方面(mian)提(ti)升了自身實力(li)(li):1、技術水平顯著提(ti)升。2、產(chan)業(ye)體系日(ri)趨完(wan)善(shan)。3、企業(ye)競爭力(li)(li)大幅(fu)增強。4、新能(neng)源汽車(che)產(chan)銷(xiao)、保有(you)量連續四年(nian)居世(shi)(shi)界(jie)首位。5、電(dian)動(dong)化躋(ji)身世(shi)(shi)界(jie)前列。
除此(ci)之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也正在發展當中。
但與(yu)此(ci)同時,中國(guo)新(xin)能(neng)源(yuan)汽車(che)產業未(wei)來也(ye)會面(mian)臨一些挑(tiao)戰和問(wen)題,包括(kuo):1、市(shi)場(chang)競爭加劇。2、發展(zhan)動力亟待轉換。3、核心技術供給不(bu)(bu)足。4、新(xin)能(neng)源(yuan)汽車(che)質量(liang)保障(zhang)體(ti)系不(bu)(bu)夠完(wan)善。5、產業生(sheng)態尚不(bu)(bu)健全(quan)。
就產(chan)業生(sheng)(sheng)(sheng)態(tai)而言,國內的新能(neng)源汽車(che)(che)產(chan)業正(zheng)在由“鏈(lian)式關(guan)系”向(xiang)“網狀(zhuang)生(sheng)(sheng)(sheng)態(tai)”演變,即產(chan)業生(sheng)(sheng)(sheng)態(tai)正(zheng)由零(ling)部件(jian)、整車(che)(che)研發(fa)生(sheng)(sheng)(sheng)產(chan)及營銷服務(wu)企業之間的“鏈(lian)條式關(guan)系”狀(zhuang)態(tai)向(xiang)汽車(che)(che)、能(neng)源、交通(tong)、信(xin)息通(tong)信(xin)等(deng)多領域(yu)多主(zhu)體參與的“網狀(zhuang)生(sheng)(sheng)(sheng)態(tai)”發(fa)展(zhan)。
二、2025年新能源車占總銷量25%左右 無人車限定場景商用
針(zhen)對(dui)于新能源汽車(che)產業(ye)發展(zhan)路徑,意見稿(gao)中(zhong)已(yi)給出了相對(dui)明確的時間表。
1、至2035年,公共領域用車將實現全面電動化
按(an)照規劃,至2035年中國將躋身世界汽車(che)強國行列。彼(bi)時,
(1)純電動汽(qi)車(che)將成為(wei)主流。
(2)燃料電池汽車可實(shi)現商(shang)業化應(ying)用。
(3)公共領域(yu)用車將實現全面電動化。
(4)高(gao)度(du)自動駕(jia)駛智(zhi)能(neng)網聯汽車也將趨于(yu)普及(ji)。
2、至2025年,新能源新車銷量將占比25%左右
未來(lai)5年,國(guo)內新能源汽車(che)市場競爭力預計將明顯(xian)提高,彼時,
(1)動力電池(chi)、驅動電機、車載系(xi)統等關鍵技術領域將取得突破。
(2)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25%左(zuo)右(you)。
(3)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da)到(dao)30%。
(4)高度自(zi)動駕(jia)駛智能網聯汽車實(shi)現限定(ding)區域和特定(ding)場景(jing)商業(ye)化應用。
三、深化“三縱三橫”研發布局 2025年百公里電耗降至12度
提(ti)高(gao)技(ji)術創新能力(li)是新能源汽車(che)產業(ye)未來15年發展的重要(yao)目標之一。意見稿(gao)顯示,其具體規劃包括(kuo):
1、深化“三縱三橫”研發布局
未來(lai)將以純電(dian)動(dong)汽車(che)、插(cha)電(dian)式混合(he)動(dong)力(li)(含增程(cheng)式)汽車(che)、燃料電(dian)池汽車(che)為“三縱”,布局整車(che)技術(shu)創新鏈條,提升整車(che)集成技術(shu)方面的能力(li)。
與(yu)此同時以(yi)動(dong)力電(dian)池與(yu)管理系統、驅(qu)動(dong)電(dian)機(ji)與(yu)電(dian)力電(dian)子、網聯(lian)化(hua)與(yu)智(zhi)能化(hua)技術(shu)為(wei)“三橫”,構建關鍵零(ling)部件技術(shu)供給體系,提升關鍵零(ling)部件技術(shu)方面的能力。
2、攻關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
意見(jian)稿顯示,接下(xia)來的目(mu)標之一提升(sheng)在電池技術、智能(neng)網聯技術、新(xin)能(neng)源基(ji)礎(chu)技術方面的技術水平。
按照規劃,到2025年,我國(guo)將實現純電(dian)(dian)動(dong)乘(cheng)用車(che)新車(che)平均電(dian)(dian)耗(hao)降(jiang)至12.0千(qian)瓦時/百(bai)公里,插電(dian)(dian)式(shi)混合動(dong)力(含增程式(shi))乘(cheng)用車(che)新車(che)平均油耗(hao)至2.0升/百(bai)公里。
四、鼓勵跨界合作 擴大車載操作系統應用規模
意見(jian)稿顯示,下個階段(duan)將推動(dong)形(xing)成互融共(gong)生、分工合作(zuo)、利益(yi)共(gong)享的新型(xing)產業生態(tai)。為實現(xian)這一目標,將從相關(guan)企(qi)業、關(guan)鍵系(xi)統應用、生產制造水平、品牌建設、安全建設5個方面采取措(cuo)施(shi)。
1、支持產業鏈核心企業發展
意見稿(gao)顯示(shi)支(zhi)持產業鏈核心企業的發展的具體措施將包括(kuo):
(1)鼓勵企業跨界合作。
(2)打造涵蓋(gai)解決方案、研發(fa)生(sheng)產、運營服務等產業(ye)鏈關鍵環節的生(sheng)態主(zhu)導型企業(ye)。
(3)推動整車、零(ling)部(bu)件(jian)企業(ye)優化(hua)重組,提(ti)高產業(ye)集中度。
(4)發揮龍(long)頭(tou)企業(ye)帶頭(tou)作用,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ye)集群。
2、促進關鍵系統創新應用
未(wei)來(lai)將以整車(che)(che)企(qi)業需(xu)求為牽引(yin),集中開(kai)發車(che)(che)規級(ji)車(che)(che)載操作系(xi)統。同時,鼓(gu)勵整車(che)(che)及零部件、互聯(lian)網(wang)、電子信息、通信等領域企(qi)業組成聯(lian)盟,擴大車(che)(che)載操作系(xi)統應用規模。
此外(wai),除鼓勵上游資(zi)源供(gong)應商保障資(zi)源提供(gong)能力(li)(li)外(wai),還將(1)建立健全(quan)動(dong)(dong)(dong)力(li)(li)電池(chi)模塊化(hua)標準體系,(2)完善動(dong)(dong)(dong)力(li)(li)電池(chi)回收、梯級利用和再資(zi)源化(hua)的(de)循環(huan)利用體系,鼓勵共(gong)建共(gong)用回收渠道,(3)建立健全(quan)動(dong)(dong)(dong)力(li)(li)電池(chi)運輸倉儲、維修保養(yang)、安全(quan)檢驗、退(tui)役退(tui)出等(deng)環(huan)節管理制度,從而(er)推動(dong)(dong)(dong)動(dong)(dong)(dong)力(li)(li)電池(chi)全(quan)價(jia)值產業鏈的(de)發(fa)展。
3、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
下一階段,將推(tui)進智(zhi)能化(hua)技術在(zai)新能源汽車研(yan)發設計、生產制造(zao)、倉(cang)儲物流、經營管(guan)理、售后服務等關鍵環節的深度(du)應(ying)用。
4、強化質量保障 推進質量品牌建設
引導企業(ye)強化(hua)品(pin)牌(pai)發展戰略,以(yi)提(ti)升質(zhi)量(liang)和服務(wu)水平為重點(dian)進行品(pin)牌(pai)建設。同時,利(li)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lian)等技術(shu),健(jian)全產品(pin)全生命周期質(zhi)量(liang)控制及追溯(su)機(ji)制。
5、強化安全保障
具體措施包括:
(1)強化企業對產品安全的(de)主體責任,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shen)制度。
(2)健全新能源汽車(che)整車(che)、零部件(jian)以(yi)及維修保養、充換(huan)電等安(an)全標準,完善安(an)全法規制度。
(3)加強(qiang)新能源汽(qi)車安(an)全隱患召回管理工作(zuo)力度。
(4)落實企業負(fu)責、政府監(jian)管(guan)、行(xing)業自律和社(she)會監(jian)督相(xiang)結合的(de)安全生產機(ji)制,加(jia)強安全生產監(jian)督管(guan)理。
五、新能源汽車要與交通、能源等產業協同發展
產業(ye)(ye)格(ge)局上,意見(jian)稿顯(xian)示,下一階(jie)段的規(gui)劃是促進新(xin)能源汽車與智慧能源、智能交通(tong)(tong)、新(xin)一代信息通(tong)(tong)信全面深度融合,構建(jian)產業(ye)(ye)協同發展新(xin)格(ge)局。
1、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融合發展
在加強(qiang)新能(neng)(neng)源(yuan)汽車與(yu)電網(V2G)能(neng)(neng)量(liang)互(hu)動的同(tong)(tong)時(shi),采取措施促進(jin)新能(neng)(neng)源(yuan)汽車與(yu)可再生能(neng)(neng)源(yuan)高效(xiao)協同(tong)(tong)。
如鼓勵“光(guang)(guang)儲充放”(分布(bu)式光(guang)(guang)伏-儲能(neng)(neng)(neng)系統(tong)(tong)-充放電)多功(gong)能(neng)(neng)(neng)綜合一體站建設,推(tui)動(dong)新(xin)能(neng)(neng)(neng)源汽車與氣象、可再生(sheng)能(neng)(neng)(neng)源電力預(yu)測預(yu)報系統(tong)(tong)信息(xi)共享與融(rong)合,鼓勵地方(fang)開展V2G示范應用等(deng)。
2、推送新能源汽車與交通融合發展
意見稿顯示,接下來在交通(tong)發展方面將在構(gou)建(jian)“出行即服務”的新型(xing)交通(tong)出行服務模式的同(tong)時,也要構(gou)建(jian)綠色物流運(yun)輸體(ti)系(xi)。
(1)發展一體化智慧出行(xing)服務
未來將加快建設(she)新(xin)型智(zhi)(zhi)能(neng)交(jiao)通(tong)(tong)管控(kong)系統(tong),新(xin)的(de)智(zhi)(zhi)能(neng)交(jiao)通(tong)(tong)管控(kong)系統(tong)將涵蓋(gai)前(qian)端信息采(cai)集、邊緣分布(bu)式計(ji)算等(deng)。
同時,新能(neng)源汽車(che)(che)在分時租賃、城市公(gong)交、出租汽車(che)(che)、場地用(yong)車(che)(che)等領域的(de)應(ying)(ying)用(yong)將加快步(bu)伐。以(yi)智(zhi)能(neng)網聯汽車(che)(che)為載(zai)體(ti)的(de)城市無(wu)人駕駛共享出行服務,物流配(pei)送(song)、市政環(huan)衛、定制化公(gong)交和特定場景示范應(ying)(ying)用(yong)將得到支(zhi)持(chi)。
與此(ci)同時,政(zheng)府部門還將引導汽車生產企業(ye)和出行服(fu)務(wu)企業(ye)共建“一站式”服(fu)務(wu)平臺。
(2)構建(jian)智能綠色(se)物流(liu)運輸體系
未來,在構建物(wu)流體(ti)系方面,新能源汽車在城市物(wu)流、農村物(wu)流、港(gang)口駁等領域的應用(yong)將得到進一步的支持。
3、推動新能源汽車與信息通信融合發展
包括推動(dong)車輛與道路交通、信(xin)息通信(xin)基(ji)礎(chu)設施(shi)廣泛互(hu)聯和數據交互(hu),為多級聯動(dong)的(de)自(zi)動(dong)駕(jia)駛控制決策和應用(yong)服務(wu)提供保障。
此外,以數(shu)據(ju)(ju)為紐(niu)帶的“人-車-路-云(yun)”,信息(xi)安全(quan)保障體系(xi)(xi)將(jiang)進一步完善,未來還(huan)將(jiang)加(jia)強(qiang)數(shu)據(ju)(ju)、應用服務在汽車全(quan)生命周期的分級分類(lei)管理和(he)訪問控制,構建(jian)汽車身份認證和(he)數(shu)據(ju)(ju)管理體系(xi)(xi)。
4、加強標準對接與數據共享
意見稿(gao)顯示,下階(jie)段將推動建立(li)新(xin)能源汽車(che)(che)與相(xiang)關產業(ye)融合(he)(he)發(fa)展的(de)綜合(he)(he)標(biao)準(zhun)體(ti)系(xi),明確車(che)(che)載操作系(xi)統(tong)、車(che)(che)用基礎地圖等技術接口標(biao)準(zhun)。
此外依據(ju)意見稿,未來(lai)將會(hui)出(chu)現(xian)更(geng)更(geng)多(duo)跨行業(ye)、跨領域的(de)綜合大數據(ju)平臺(tai)。
六、積極推動換電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
意見(jian)稿(gao)顯示(shi),為給新能源汽車營造良好的使用環(huan)境,下一階(jie)段將加快(kuai)推動換(huan)電、加氫、信息通信與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shi)建設。具體包(bao)括:
1、進行充換電網絡建設
(1)加快充換電(dian)基礎設施建設
下階段將形(xing)成適(shi)度超前、慢充(chong)為主、應急快(kuai)充(chong)為輔(fu)的充(chong)電網絡,同時換電模式(shi)、智能(neng)有序充(chong)電、大功率充(chong)電等充(chong)電技術的應用、研發(fa)將得(de)到進一步支持。
(2)提(ti)升充電基礎設施服(fu)務水(shui)平
未(wei)來,政府(fu)將(jiang)引(yin)導企業(ye)聯合建立充電(dian)設施運營服務平臺,實(shi)現互聯互通、信(xin)息共享與(yu)統一結算(suan)。
(3)鼓勵商業模(mo)式(shi)創(chuang)新 非運營(ying)車輛充電服務將享受居民生活電價(jia)
政府將(jiang)引導相關方聯合開展充電設施建設運(yun)營(ying),支持(chi)(chi)居(ju)民多車(che)一樁、相鄰(lin)車(che)位共(gong)享等模(mo)式,支持(chi)(chi)鼓勵(li)充電場站(zhan)與(yu)商業地產結合,提(ti)供(gong)充電服務。
此外,在意見稿中還(huan)明(ming)確指出將“明(ming)確非運營車輛充電服(fu)務享受(shou)居(ju)民(min)生活電價。”
2、協調推動智能路網設施建設
具體措施包括:
(1)建(jian)設支持車路協同的無(wu)線通信網(wang)絡。
(2)推進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建設
在推進交通標志標識等道(dao)路基(ji)礎設施數字(zi)化改造升級的(de)同時,加快差分基(ji)站建(jian)設,推動北斗衛星導(dao)航系統在高精度定位領域應用。
(3)有序推進(jin)氫燃料(liao)供給(gei)體(ti)系(xi)建設
下一階(jie)段,政府計劃(hua)推(tui)進加氫(qing)基礎設施(shi)建設,并支(zhi)持有條件(jian)的地區(qu)開展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示(shi)范運(yun)行。
七、“走出去”: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體系
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you)勢,深度融入全球(qiu)產業體系,是下一個階段發(fa)(fa)展新能源汽車發(fa)(fa)展的(de)目(mu)標(biao)之(zhi)一。為實現這個目(mu)標(biao),未來將采取相(xiang)關措施:
1、鼓勵相關方開展交流合作 促進形成良好的新能源汽車國際化市場環境
意見稿顯示(shi),下一階段將對國(guo)內檢驗(yan)檢測認(ren)證(zheng)機(ji)(ji)構(gou)(gou)與國(guo)外(wai)行業(ye)機(ji)(ji)構(gou)(gou)開展(zhan)合(he)作(zuo)給予支(zhi)持,并推(tui)動在設計(ji)生產、質(zhi)量安全、試驗(yan)方法等方面標準和結果的(de)國(guo)際互(hu)認(ren)。
2、引導企業加快融入全球價值鏈
按照規劃,政府將引(yin)導企業制定(ding)國際化發展戰略,鼓勵企業充分利用(yong)國際融資平臺,同時健(jian)全(quan)法(fa)律(lv)咨詢、金融支(zhi)持(chi)、人才(cai)培訓等(deng)服(fu)務保(bao)障體(ti)系。
八、其他保障措施:放寬市場準入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意(yi)見(jian)稿顯(xian)示,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chan)業持續發展,下一階段還將從行業管(guan)理、政策(ce)法(fa)規、人才隊伍建設、知識產(chan)權保護、組(zu)織系統職能5個方(fang)面(mian)提供一些其他的(de)保障。
其中,政府方面將放寬市場(chang)準入(ru),實施(shi)包容審(shen)慎監(jian)管,建(jian)立新技術豁(huo)免機制。
此外政策(ce)法規體(ti)系將得到完(wan)善(shan),與此同時(shi),從2021年起,國家(jia)生態文(wen)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公共領域新(xin)增(zeng)或更新(xin)用車全部使(shi)用新(xin)能(neng)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