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心緣

“我們進(jin)入的新時(shi)代(dai)(dai)是(shi)生物技(ji)術時(shi)代(dai)(dai),這將改變(bian)人類的意義。”

今年2月,在風險投資公司Platform Capital組織(zhi)的“非(fei)洲(zhou)崛起系列”雞(ji)尾酒會上(shang),尼日利(li)亞(ya)神經科學家阿加比(Agabi)激情澎湃(pai)地發表演(yan)講。

他所創立的公司Koniku研發了一種特殊的芯片Koniku Kore,將活的轉基因腦細胞與傳統硅融合在一起。阿加比說,該芯片通過檢測人體釋放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能檢測從肺癌到新冠肺炎的一系列疾病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

不管是(shi)構成還是(shi)外觀,這個形如(ru)藍色(se)冰(bing)凍水(shui)母的(de)芯片都(dou)頗具科幻(huan)色(se)彩。但從已(yi)透露的(de)信息來看(kan),Koniku Kore并不是(shi)紙上談兵(bing),它在醫療、農業、軍(jun)事及(ji)機場安檢等領域的(de)落(luo)地前景,已(yi)經吸引多家知名公司的(de)青睞(lai)。

其早期的客戶包(bao)括埃克森(sen)美(mei)孚、保潔、制(zhi)藥公司阿斯(si)利康、全球化(hua)學(xue)品(pin)制(zhi)造商巴斯(si)夫等。近期新加(jia)坡樟宜機場(chang)也使用了Koniku的技術,用于防(fang)控新冠肺炎傳播。

Koniku并非個(ge)例(li),人腦(nao)作為(wei)自然(ran)界(jie)最(zui)復雜的(de)結構體之一,已經啟發了太多不可(ke)思(si)議的(de)奇妙想法。

剛剛過去的2020年前4個(ge)月,在將(jiang)生物神經元與硅芯片結合的前沿技術(shu)領域,創新的波瀾正涌動不息(xi)。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

一、打破腦科學與微電子學的界限

“在已知的(de)宇宙中,人類的(de)大腦(nao)是最復雜(za)的(de)東西,它復雜(za)得讓試圖解釋(shi)它的(de)簡單模型可笑,讓精致(zhi)的(de)模型無用。”

這是杜克(ke)大學認(ren)知神經科學中心的斯科特·胡特爾被廣為引用的一句名(ming)言。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

迄今為止,人(ren)(ren)的(de)大(da)腦(nao)仍是一片生(sheng)長(chang)著(zhu)無(wu)數未解之謎的(de)原(yuan)野(ye),無(wu)人(ren)(ren)能窺(kui)得(de)它的(de)全貌。但科學(xue)(xue)家們從未停止探索人(ren)(ren)腦(nao)奧秘的(de)腳(jiao)步,不僅嘗試破解生(sheng)命科學(xue)(xue)的(de)密(mi)碼,在腦(nao)重大(da)疾病(bing)研究方面有所突破,而且試圖(tu)模(mo)仿(fang)已知的(de)神(shen)經(jing)元活動,打(da)造(zao)類腦(nao)的(de)計算機系統。

如(ru)今計算機界(jie)的“當(dang)紅炸(zha)子雞(ji)”人工(gong)智能(neng),其廣(guang)泛應用(yong)的神經網(wang)絡,即是模(mo)擬人腦(nao)神經處理(li)機制的典型代表。2016年阿爾(er)法狗(gou)(AlphaGo)擊敗(bai)圍棋(qi)冠軍李世石的那一刻,人工(gong)智能(neng)披上新的榮(rong)光,人創造出的非生命(ming)體具備了媲美人類(lei)的“高智商(shang)”。

但在(zai)能(neng)耗(hao)上(shang),阿爾法狗輸得不是一點點。據科技(ji)公司Ceva估算,AlphaGo在(zai)下(xia)棋(qi)過程(cheng)中(zhong)約消耗(hao)1兆瓦的(de)電能(neng),相當(dang)于一天約100戶家庭的(de)供電量(liang)。相比之(zhi)下(xia),包含超過1000億(yi)個神經元的(de)人(ren)腦,消耗(hao)的(de)功率(lv)僅20瓦,只有(you)AlphaGo所消耗(hao)能(neng)量(liang)的(de)5萬分之(zhi)一。

當今人工智能(AI)芯(xin)片努力(li)進化的(de)兩個方(fang)向,一是更(geng)快的(de)計算速度(du),二是更(geng)低的(de)功耗。如(ru)果向大腦(nao)神經(jing)元活動(dong)取經(jing),是不是能做出(chu)兼顧高(gao)算力(li)和低功耗的(de)芯(xin)片?

兩種不同的思路開始在研發道路上激起火花:一種是將生物神經元與傳統半導體結合的生物計算,另一種則是用微電子技術來模仿神經元信息處理機制的類腦計算

二、生物計算:碳基神經元+硅基半導體

腦功能的(de)實現(xian)依賴于神經元(yuan)和突觸組成(cheng)的(de)神經網絡(luo),突觸起到將信(xin)息(xi)傳(chuan)輸與記憶存(cun)儲處理(li)相(xiang)結合的(de)關鍵(jian)作(zuo)用。

受(shou)大(da)腦啟發(fa),一些研究人員嘗試(shi)建立生(sheng)物神(shen)經元與硅神(shen)經元之(zhi)間的連接,以推進(jin)腦機(ji)接口、超(chao)低(di)功耗混合芯(xin)片等前沿技(ji)術(shu)的發(fa)展(zhan)。

今年2月底(di),《自然》旗下期刊《科學(xue)報告(gao)》刊登了一項由英國(guo)、瑞(rui)士、德(de)國(guo)和意大(da)利科學(xue)家聯合(he)推進的實(shi)驗(yan),用納米級憶阻器(qi)模擬生(sheng)物突(tu)觸的基本功(gong)能,連接大(da)鼠(shu)神經(jing)元和人工神經(jing)元,使得這些神經(jing)元通過互聯網可(ke)以(yi)實(shi)現雙向實(shi)時(shi)通信(xin)。

“我們首次證明,芯片上的(de)人工神經(jing)元可以與大腦神經(jing)元相連,通過(guo)使(shi)用相同的(de)’脈(mo)沖’語言進(jin)行交流。”意大利帕多瓦(wa)大學(xue)(xue)生物醫學(xue)(xue)科學(xue)(xue)系教授Stefano Vassanelli說。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納米電子突(tu)觸在(zai)混合網絡中連接(jie)硅和(he)大腦神經元(yuan)

這種“混合大腦”能(neng)(neng)讓(rang)大腦神(shen)(shen)經(jing)網(wang)絡和AI神(shen)(shen)經(jing)網(wang)絡相互理解,從長遠來看,Vassanelli稱(cheng)其想法是利用人(ren)工脈沖神(shen)(shen)經(jing)網(wang)絡來恢復帕(pa)金(jin)森氏癥、中風或(huo)癲癇等局部(bu)腦疾病的功能(neng)(neng)。

Vassanelli指出:“一(yi)旦植入(ru)到大腦(nao)植入(ru)物中,硅(gui)脈沖(chong)神(shen)(shen)經(jing)(jing)元(yuan)將充當一(yi)種神(shen)(shen)經(jing)(jing)假體,人工(gong)神(shen)(shen)經(jing)(jing)元(yuan)將自適應地刺激功能失調的神(shen)(shen)經(jing)(jing)元(yuan),促(cu)進功能恢復,甚至(zhi)能挽救功能喪失。”

論(lun)文鏈接(jie):

這項研究是想用人工神經(jing)元(yuan)來補救出毛病的生(sheng)物(wu)神經(jing)元(yuan),也有(you)科(ke)學家將真正的生(sheng)物(wu)神經(jing)元(yuan)和傳(chuan)統(tong)硅(gui)計(ji)算系統(tong)集成(cheng)在一(yi)起,試圖打造突破傳(chuan)統(tong)芯片限(xian)制的超(chao)級計(ji)算芯片。

澳大利亞初創公司Cortical Labs在(zai)今(jin)年(nian)4月宣布制造第一款混合計(ji)算機芯片,并(bing)在(zai)訓練該芯片玩雅達利祖師爺級乒乓球游戲(xi)《Pong》。

其官網上列舉了生物計算的四個優勢:流體智能、比數字電路更穩健、可擴展、功效高

1)流體智能:生物(wu)神經網絡具備自組(zu)織特性,不依賴(lai)所需(xu)知(zhi)識即可解決陌(mo)生問(wen)題(ti)。

2)魯棒性:與數字(zi)電路不同,生(sheng)物網絡對物理損傷具(ju)有很強的(de)抵(di)抗力,其適應和重(zhong)組的(de)能力可以在傳(chuan)統(tong)電路失效的(de)地方維持功能。

3)可伸縮性:生物智能可以從蜻蜓擴展到人類。培養神經元不需要絕對零度的設備或昂(ang)貴的納米級(ji)制造(zao)單元。

4)功率效率:人(ren)腦有超過十億的(de)神經(jing)元,能耗僅20瓦,生(sheng)物計(ji)算(suan)擁有相似的(de)高能效特(te)性(xing)。

這(zhe)家創企(qi)在2019年(nian)6月成立,已從澳大利亞(ya)著(zhu)名(ming)風(feng)險投(tou)資(zi)公司Blackbird Ventures獲得(de)了(le)約61萬美元的種(zhong)子資(zi)金。

其聯合創始人(ren)兼首席執行官(guan)Hon Weong Chong是一名(ming)注冊(ce)醫生和軟件工程(cheng)師,曾就讀于(yu)約翰(han)霍普金斯大學(xue)信息學(xue)系,他基于(yu)自身豐(feng)富的(de)經驗(yan)和多學(xue)科(ke)背景,想帶(dai)領(ling)團隊打造出一個(ge)功能強大而功耗極低的(de)計(ji)算系統。

他們提取神經(jing)元的方式有(you)兩種:一是(shi)從小(xiao)鼠胚胎中(zhong)提取神經(jing)元,二是(shi)將人類皮膚細胞(bao)轉換(huan)回干細胞(bao),并誘導它們成長(chang)為人類神經(jing)元。隨后這些神經(jing)元被(bei)嵌入一個(ge)(ge)特殊金屬氧化物(wu)芯片頂部的培養基中(zhong),芯片包(bao)含一個(ge)(ge)由(you)22000個(ge)(ge)微小(xiao)電極組成的網格,可充當程序員與神經(jing)元之間的I/O介質。

據悉其(qi)芯(xin)片處理(li)能力少于蜻蜓大腦。Chong認為,這種芯(xin)片最終可能成為提(ti)供各種復雜推(tui)理(li)和(he)概念性理(li)解的關(guan)鍵(jian),這是今天的AI無法做(zuo)到的。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Spike visualisor顯示實時神經網絡(luo)激活

Cortical Labs不是唯一從事生物計算的機構。開篇提及的美國加州創企Koniku,早在2014年就已成(cheng)立。

2017年,Koniku首次展示由老鼠神經元構建的64神經元硅芯片Koniku Kore,據稱是全(quan)球首個(ge)擁有“嗅覺”并可檢(jian)測(ce)爆炸(zha)物、疾病(bing)等(deng)氣味的(de)芯片。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Koniku Kore的原(yuan)型之一

三、類腦計算:群雄逐鹿,碩果千結

無獨有偶,今(jin)年3月(yue),《自然-機(ji)器(qi)智(zhi)能(neng)》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jiu),報告(gao)了一種(zhong)模擬生物(wu)嗅覺(jue)識別10種(zhong)危險化學品氣味的(de)AI算法。

特別的是,這一研究由英特爾神經擬態芯片Loihi提供動力。

Loihi芯片在2017年首次亮相,包含128個內核、13萬神經元、1.3億突觸,每個(ge)內核模擬多個(ge)邏輯(ji)神經元,具有(you)支持多種學習(xi)模式的可(ke)擴(kuo)展片上學習(xi)能力。

神(shen)經擬態芯片既(ji)可(ke)以(yi)以(yi)比傳統處理(li)器更低的功耗,跑傳統深度神(shen)經網絡(DNN),也可(ke)以(yi)搭配充分考慮(lv)時間序列差異的脈沖神(shen)經網絡(SNN)。

和視覺信息不同,嗅覺信息是非結構化的,傳統深度學習算法并不適用,而SNN能更好地模仿生物感知和處理的節奏,同時它也不像深度學習那樣需要大量數據和參數來達到穩定狀態。比如在“聞氣味”這項研究中,傳統解決方案學習每類氣味,需要的訓練樣本量是Loihi芯片的3000倍以上。

今年3月,英特爾還創紀錄的將768Loihi芯片組裝成擁有1億個神經元的超級神經擬態計算系統,超過了倉鼠的大腦神經元總數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

英(ying)特爾(er)實驗室神經(jing)形態(tai)計算小組的高級研究科(ke)學(xue)家(jia)Nabil Imam表示,他(ta)們的工作是“當(dang)代研究在神經(jing)科(ke)學(xue)和(he)人工智能的十字路口一個(ge)典(dian)型例子”。

相比(bi)將(jiang)活神經元和半導體(ti)結(jie)合帶給人的(de)“玄幻感”,神經擬態芯片領域明顯更為(wei)熱鬧。

在這個通向未來計算的前沿研究道路上,既有英特爾、IBM、高通、三星、惠普等科技巨頭,也有BrainChip、西井科技、靈汐科技、aiCTXNumentaGeneral VisionApplied Brain ResearchBrain Corporation等初創公司。

HRL實驗室、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波士頓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海德堡大學、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中科院、浙江大學、復旦大學等頂尖學府和(he)研(yan)究(jiu)機構,亦在這一(yi)領域的研(yan)究(jiu)中發揮著不(bu)容小覷的作(zuo)用。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

從(cong)實(shi)現方式來看,神經擬態(tai)芯(xin)(xin)(xin)片可分為數字(zi)芯(xin)(xin)(xin)片、模擬芯(xin)(xin)(xin)片和新(xin)材(cai)料芯(xin)(xin)(xin)片。

數字芯(xin)片(pian)(pian)有英特爾Loihi、IBM TrueNorth、曼(man)徹斯特大(da)學(xue)(xue)SpiNNaker等;模擬芯(xin)片(pian)(pian)有斯坦福大(da)學(xue)(xue)Neurogrid、海德堡大(da)學(xue)(xue)BrainScales以及(ji)ROLLS等;新材料芯(xin)片(pian)(pian)主要包含憶(yi)阻器(Memristor)組成的陣列,為(wei)存儲與計算融合提供(gong)了器件(jian)支(zhi)撐。

去年4月,瑞士創企aiCTX推出全球首款純基于事件驅動運算的視覺AI處理器DynapCNN,單芯(xin)片集成超過(guo)100萬個神(shen)經元、400萬可(ke)編程(cheng)參數,適合實現(xian)大規模SNN。

aiCTX成(cheng)立于2017年,創始人兼(jian)CEO喬(qiao)寧博(bo)士畢業于中科院半導體研究(jiu)所,主要從事低功耗(hao)數(shu)模混合(he)電路的(de)設計,2012年加入蘇(su)(su)黎世大(da)學及蘇(su)(su)黎世聯邦理(li)工(gong)大(da)學的(de)神經信息研究(jiu)所INI進行類腦(nao)芯片研究(jiu),對類腦(nao)芯片有(you)很深的(de)理(li)解。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 aiCTX首席執行官(guan)喬(qiao)寧(ning)博士展示其AI芯(xin)片

澳大利亞創企BrainChip同樣研發了基(ji)于(yu)事件驅動(dong)運(yun)算的神經擬態芯片。它成立于(yu)2013年,2015年9月在(zai)澳大利亞上市,2017年11月獲得2150萬美(mei)元Post-IPO融(rong)資(zi),今年4月又融(rong)資(zi)312萬美(mei)元。

在今年2月的tinyML峰會上,BrainChip演示了其最新級神經擬態芯片Akida如何處理計算機視(shi)覺任務,證明它有兩個關(guan)鍵特性與傳(chuan)統深度學習加速器(qi)(DLA)大(da)不(bu)相同:

(1)處(chu)理給定卷積神經網絡(luo)(CNN),Akida的計算(suan)量比(bi)DLA少40%-60%。即是是處(chu)理像(xiang)MobileNet v1等較大的CNN模型,Akida通(tong)常也無需進行片外內存訪問或主機CPU通(tong)信。

(2)Akida結合(he)SNN,能直接在芯片上(shang)實時學習,且所需(xu)數據(ju)遠少于(yu)傳(chuan)統深度(du)神經網絡。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Akida SoC

日本影(ying)像(xiang)應用SoC方案供(gong)應商Socionext最早(zao)于(yu)2019年6月開始與BrainChip合作開發(fa)Akida芯片。據最新消(xiao)息,兩家公司已將完整的(de)Akida設計(ji)文(wen)件交(jiao)給晶圓廠臺積(ji)電。Akida工程樣品預計(ji)在今(jin)年第三季(ji)度問(wen)世。

BrainChip的AI芯(xin)片采用非多路(lu)復用的設(she)計,號稱比IBM采用多路(lu)復用設(she)計的TrueNorth芯(xin)片速度(du)快(kuai)上數千(qian)倍(bei)。

IBM早在2011年8月就(jiu)率先(xian)開啟類腦(nao)(nao)芯片的大(da)門,研發出(chu)單(dan)核包含256個(ge)神(shen)經元、65536個(ge)突觸的“神(shen)經擬態自適(shi)應可塑性可擴展電子芯片”原型(xing),腦(nao)(nao)容量相當于蟲腦(nao)(nao),能處理(li)像玩Pong游(you)戲這樣復(fu)雜的任務。

2014年,IBM公布第二代TrueNorth芯片,包含(han)4096個(ge)內(nei)核,100萬個(ge)神(shen)經(jing)元(yuan)(yuan)、2.56億(yi)個(ge)突(tu)觸,而功耗只(zhi)有65毫瓦。其(qi)長(chang)期(qi)目標是(shi)建立擁有100億(yi)個(ge)神(shen)經(jing)元(yuan)(yuan)、數百兆(zhao)個(ge)突(tu)觸、僅消耗1KW功率、體積不到0.002立方米的(de)芯片系統。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 IBM的TrueNorth芯片結構、功能、物理形(xing)態(tai)圖

不過相較英特爾Loihi芯片的高調推進和IBM TrueNorth芯片的聞名遐邇,高通在2013年公布的Zeroth芯片已(yi)經好幾年沒有新訊了。

目前全球知名的大型神經擬態計算系統,除了英特爾Loihi和IBM TrueNorth外,還有德國海德堡大學BrainScales英國曼徹斯特大學SpiNNaker、美國斯坦福大學Neurogrid

去年8月,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團隊打造的類腦計算芯片“天機芯”登上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的封面,實現了中國在(zai)芯(xin)片和人工智能(neng)兩(liang)大領域(yu)《自然》論文零的突破。

天機芯集成千萬級神經元突觸,同時支持跑人工神經網絡(ANN)和脈沖神經網絡(SNN)異構融合,相比IBM TrueNorth芯片,支持更多算法,且密度提升20%,速度快10倍,帶寬提高100倍,精度可調,擴展性和靈活性也更好。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在清華(hua)東操場上,一輛(liang)搭載天機芯(xin)的自(zi)行車實現了自(zi)平衡、目標探測跟蹤、自(zi)動避障(zhang)、語音理解控(kong)制、自(zi)主決(jue)策(ce)等功能。

今年3月,臺灣國立清華大學(NTHU模擬果蠅視神經功能,研發了一種存內計算AI芯片,能以(yi)超(chao)低功耗(hao)讓無人飛行器(UAV)像昆蟲一樣實現自(zi)動避障(zhang)。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

同樣在這個月,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刊登了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模擬大腦對信息處理的方式,直接在圖像傳感器內實現了人工神經網絡(ANN),將圖像處理速度提升至傳統技術的數千甚至上萬倍。(AI芯片新玩法!圖像處理速度提升2萬倍,傳感器當神經網絡用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 輸(shu)入信息在視(shi)覺傳感器內進(jin)行(xing)計(ji)算,實現智能(neng)高效的(de)預處理

上海AI芯片創企西井科技也(ye)涉足了神(shen)經擬態(tai)芯片的研(yan)發,參考仿生類腦處理(li)方式,打(da)造了嵌入式“片上學習”AI芯片DeepWell、深度學習加速器Vastwell和SNN類腦運算平臺。

西井(jing)科技主攻(gong)智(zhi)(zhi)慧(hui)港口(kou)(kou)、智(zhi)(zhi)慧(hui)礦(kuang)場、智(zhi)(zhi)慧(hui)醫療等垂直(zhi)應用(yong)場景的AI解決方案(an),是最早實現(xian)港口(kou)(kou)無人駕駛(shi)落地的AI企業。就在今年4月,西井(jing)科技完成了過(guo)億(yi)元的新一輪融(rong)資。

法國芯片公司Kalray是片(pian)(pian)上超算的開創者,2008年成立,其最新芯片(pian)(pian)Coolidge可用于(yu)加(jia)速數(shu)據(ju)中心和汽車應用中的AI。在今年年初(chu)的國際消(xiao)費電子展(CES 2020)上,Kalray展示了(le)Coolidge芯片(pian)(pian)的AI用例。

Kalray首席執行官Eric Baissus認為,其自研大規模并行處理器陣列(MPPA)架構與一些神經擬態(tai)方法相(xiang)似。在他看(kan)來,市場(chang)足(zu)夠(gou)大(da),會有很多適用(yong)于不同類型(xing)架構的應用(yong)程(cheng)序,他相(xiang)信我們會看(kan)到更多有趣(qu)的神經擬態(tai)產品(pin)。

深扒全球仿生芯片計劃!15+公司已入局,人造大腦通往未來計算之門▲ Kalray MPPA架構(gou)

結語:創新是拓荒者對未來的饋贈

“在科學上,每(mei)一(yi)條道路(lu)(lu)都應該走(zou)(zou)一(yi)走(zou)(zou),發現一(yi)條走(zou)(zou)不通(tong)的(de)道路(lu)(lu),就是對科學的(de)一(yi)大(da)貢獻。”愛(ai)因斯坦曾如是說。

當前,無論是將生(sheng)物神經(jing)元與硅基芯(xin)片融(rong)合的(de)混合芯(xin)片,還是模仿人腦的(de)神經(jing)擬態芯(xin)片,距離真正(zheng)的(de)大規模商(shang)業應用(yong)還相對遙遠(yuan)。任何(he)涉及改變傳統系統思維(wei)方式,在通往落地的(de)道路上必然會(hui)經(jing)歷市場長(chang)期的(de)考驗。

每一(yi)個創新架構的誕生(sheng),未(wei)必會立即(ji)與當(dang)下應用場(chang)景相(xiang)契合,但這并(bing)不代表(biao)其創新是做無用功(gong)。這些連(lian)接硅基(ji)(ji)物體和碳基(ji)(ji)生(sheng)命的奇妙構想,誰能斷定不是對未(wei)來(lai)技術的一(yi)瞥(p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