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
作者 |?
溫淑
編輯 |?
心緣(yuan)

芯東西4月30日報道(dao),就在(zai)(zai)本月,復旦團隊研發的(de)(de)國內首款無線腦機接(jie)口芯片(pian),在(zai)(zai)第(di)八(ba)屆中國(上海)國際(ji)技術進出口交易(yi)會(hui)(hui)上,摘(zhai)取了(le)(le)“鎮館之寶(bao)”的(de)(de)桂冠。而在(zai)(zai)此前,這款芯片(pian)還在(zai)(zai)IEEE舉辦(ban)的(de)(de)國際(ji)頂會(hui)(hui)上獲得了(le)(le)“最(zui)佳論文獎(jiang)”稱號。

以(yi)這項獲得國內外認可的(de)研究成(cheng)果為(wei)(wei)例,復旦大學已(yi)成(cheng)為(wei)(wei)中國芯片半導體(ti)產(chan)業的(de)前沿技術攻關的(de)中堅力量。這背后,是歷時半個多世紀(ji)的(de)積累與沉淀。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復(fu)旦大學國內首款無(wu)線腦機接口芯片演示

距今(jin)約63年前(qian)的(de)1958年,復(fu)旦(dan)大學(xue)(xue)成立了半導(dao)體物(wu)理專業,后(hou)者成為微電(dian)子學(xue)(xue)院的(de)前(qian)身。隨后(hou)幾十(shi)年間,復(fu)旦(dan)學(xue)(xue)子與(yu)出身其他高校的(de)人才(cai)一道(dao),鑄就中國集成電(dian)路(lu)產業的(de)點滴(di)成長。

至今(jin),芯(xin)東(dong)西不完全統計,發(fa)現(xian)國內芯(xin)片半導體產(chan)業的11位領(ling)軍人物出身復旦,涉及13家企業、其中不乏細分領(ling)域龍頭。

我們通過(guo)梳理公開信息,挖掘半個(ge)多世紀前的半導體建設故事,以便還原這張“復旦大學造芯圖(tu)譜”。

一、從五十年代說起:新中國首位女大學校長奠基

復旦大學的(de)芯片半導體(ti)建(jian)設的(de)故事(shi),可以追(zhui)溯到新中(zhong)國(guo)成(cheng)立初期。彼時(shi),國(guo)內教育行業百廢待興,存在(zai)學科建(jian)設不全、師資(zi)力量短(duan)缺等種(zhong)種(zhong)難題。

距今整70年(nian)的1951年(nian),全國(guo)高(gao)校院(yuan)系(xi)借(jie)鑒蘇聯模式(shi)進行調整,原復(fu)旦(dan)大學(xue)(xue)(xue)、交通大學(xue)(xue)(xue)、同濟大學(xue)(xue)(xue)、浙江大學(xue)(xue)(xue)、滬江大學(xue)(xue)(xue)、大同大學(xue)(xue)(xue)等校物(wu)理系(xi)師生合并(bing),形(xing)成新的復(fu)旦(dan)大學(xue)(xue)(xue)物(wu)理系(xi)。

同樣在那一年,拿到了麻省理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的謝希德,正想方(fang)設法籌(chou)劃由美(mei)回國(guo)(guo),為新中(zhong)國(guo)(guo)的(de)建設出份力。1952年,謝希(xi)德(de)取道英國(guo)(guo),得(de)以輾轉回國(guo)(guo),任教于(yu)整合完(wan)畢的(de)復旦大(da)學物理系。

正(zheng)是這位(wei)懷抱報(bao)國(guo)理想的海歸奇女(nv)子、日后的新中國(guo)首(shou)位(wei)女(nv)大(da)學(xue)校長,與諸位(wei)同事和(he)學(xue)生(sheng)一(yi)起(qi),完成了(le)復旦大(da)學(xue)半(ban)導體(ti)學(xue)科(ke)的拓(tuo)荒。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新中國(guo)首(shou)位女(nv)校長、原(yuan)復旦大學校長謝希德

1952年起,4年的時(shi)間里,謝希德先后主(zhu)講(jiang)固體(ti)物理學、量子(zi)力學等6門基(ji)礎(chu)課(ke)和(he)專業課(ke),并親自編寫了教材(cai)講(jiang)義(yi)。

1958年(nian),謝希德牽頭,在復(fu)旦(dan)創辦了(le)(le)半(ban)導體(ti)物(wu)理專業。同年(nian),謝希德與(yu)(yu)北(bei)大教授(shou)黃(huang)昆共同編(bian)寫的(de)《半(ban)導體(ti)物(wu)理學(xue)》問世,為國內半(ban)導體(ti)物(wu)理專業學(xue)生和研(yan)究人員提供了(le)(le)標準教材和基本參考書。隨后幾(ji)年(nian),謝希德還(huan)與(yu)(yu)復(fu)旦(dan)物(wu)理系教授(shou)方俊鑫合作編(bian)寫了(le)(le)《固體(ti)物(wu)理學(xue)(上下(xia)冊(ce))》、推動(dong)了(le)(le)復(fu)旦(dan)現代物(wu)理研(yan)究所的(de)成(cheng)立等。1983年(nian)到(dao)1988年(nian),謝希德就任(ren)為復(fu)旦(dan)大學(xue)校長,也(ye)是新中國成(cheng)立以來首位(wei)女大學(xue)校長。

在謝希德周圍,還(huan)有許多與其共事的教研人員,同樣為復旦大(da)學半導(dao)體(ti)學科的建設(she)貢(gong)獻力量。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復旦(dan)大(da)學半(ban)導(dao)體(ti)學科建設初期教(jiao)研人(ren)員(芯東西不完全整(zheng)理)

比如,謝希德擔任校長期間,復旦大學教授章倩苓負責推動成(cheng)(cheng)立專用集成(cheng)(cheng)電路與(yu)系統國(guo)家(jia)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在1989年經國(guo)家(jia)計(ji)委批(pi)準建設,并于(yu)1995年9月正式通過國(guo)家(jia)驗收(shou),至今(jin)仍(reng)是(shi)我國(guo)唯一的專門從事集成(cheng)(cheng)電路設計(ji)研究的國(guo)家(jia)重點實驗室。

1956年,賴祖武教授帶領復旦(dan)大學電(dian)子(zi)學實驗(yan)室,試(shi)制(zhi)成功(gong)復旦(dan)601型(xing)電(dian)子(zi)模擬計(ji)算(suan)機(ji),這亦是國內首先報道的第(di)一臺電(dian)子(zi)模擬計(ji)算(suan)機(ji)。

陸棟教授曾受謝希德委托,與方俊鑫教(jiao)授共同編(bian)寫《固(gu)體(ti)物(wu)理(li)學(xue)》。2002年修(xiu)訂《固(gu)體(ti)物(wu)理(li)學(xue)》第(di)二(er)版(ban)時,陸棟教(jiao)授用一個月的時間(jian)補充了(le)有關微米和(he)納米技術(shu)的章節,精準“押中”了(le)21世界固(gu)體(ti)物(wu)理(li)學(xue)界的一大重要發展方(fang)向。

在(zai)這些優秀教研人員的(de)培養下,復旦大學(xue)半導(dao)體(ti)學(xue)科(ke)建(jian)設初期即(ji)培養出一批優秀學(xue)子,并(bing)對學(xue)科(ke)建(jian)設形成了(le)良(liang)性的(de)反哺。

比如,鮑敏杭蔣平在復旦(dan)大學就讀本(ben)科時,就加入謝(xie)希德(de)理(li)論(lun)組(zu);本(ben)科畢(bi)業(ye)后又先(xian)后考取了謝(xie)希德(de)的研究(jiu)生,最終均成為復旦(dan)大學物(wu)理(li)學教授。

二、歷經半個多世紀風雨,建設五大直屬院系及多個科研機構

基于謝希德等先輩(bei)、前輩(bei)的付出,目前,復(fu)旦大(da)(da)學(xue)(xue)形(xing)成(cheng)了(le)完整的芯(xin)片半導(dao)(dao)(dao)體(ti)學(xue)(xue)科布局。芯(xin)東(dong)西(xi)梳理發現,目前復(fu)旦大(da)(da)學(xue)(xue)有五大(da)(da)直屬院系(xi)開設了(le)芯(xin)片半導(dao)(dao)(dao)體(ti)相關課程,另建設有芯(xin)片半導(dao)(dao)(dao)體(ti)相關的國(guo)家(jia)(jia)重點實(shi)驗(yan)室(shi)、國(guo)家(jia)(jia)制造業(ye)創(chuang)新(xin)中心等科研機構。

1952年整合形成的(de)復旦(dan)大學物(wu)理系發展至(zhi)今,擁有國家一(yi)級重(zhong)點學科(ke)、國家雙一(yi)流建設學科(ke)、上海市高峰學科(ke),建有“應(ying)用表(biao)明(ming)物(wu)理國家重(zhong)點實(shi)驗室”、“物(wu)質計算科(ke)學教(jiao)育(yu)部重(zhong)點實(shi)驗室”和“微納光子結構教(jiao)育(yu)部重(zhong)點實(shi)驗室”等。

以謝希德在(zai)1958年牽頭創立的半(ban)導體物理專業為前身,復旦大學(xue)在(zai)2013年成立了(le)微電子學(xue)院,設有(you)“微電子學(xue)與固(gu)體電子學(xue)”和“集成電路與系統設計”兩(liang)個二級(ji)學(xue)科。

基于1982年(nian)重建的(de)電子工(gong)程(cheng)系(xi)、1954年(nian)設立的(de)光學(xue)(xue)(xue)學(xue)(xue)(xue)科(ke)(ke)、1975年(nian)建立的(de)計算機科(ke)(ke)學(xue)(xue)(xue)系(xi),復旦大學(xue)(xue)(xue)在(zai)2000年(nian)組建了信(xin)息科(ke)(ke)學(xue)(xue)(xue)與(yu)工(gong)程(cheng)學(xue)(xue)(xue)院。信(xin)息科(ke)(ke)學(xue)(xue)(xue)與(yu)工(gong)程(cheng)學(xue)(xue)(xue)院現有“四(si)系(xi)一中(zhong)(zhong)心”,分別(bie)為電子工(gong)程(cheng)系(xi)、光科(ke)(ke)學(xue)(xue)(xue)與(yu)工(gong)程(cheng)系(xi)、通信(xin)科(ke)(ke)學(xue)(xue)(xue)與(yu)工(gong)程(cheng)系(xi)、光源與(yu)照明工(gong)程(cheng)系(xi)及微(wei)納系(xi)統中(zhong)(zhong)心。

復旦大學(xue)目前還(huan)擁有類(lei)腦芯片與片上(shang)智能系統(tong)研(yan)究院和芯片與系統(tong)前沿技術研(yan)究院,分別致力于(yu)深度學(xue)習、后摩爾電子(zi)器件等方向的技術研(yan)發(fa)。

除去上(shang)述(shu)直屬(shu)院系,復旦大學還建(jian)設(she)有(you)國家(jia)集(ji)成電(dian)路創新(xin)中心、長三角集(ji)成電(dian)路設(she)計與制(zhi)造協同(tong)創新(xin)中心、計算神(shen)經(jing)科學與類腦智(zhi)能教育部(bu)重(zhong)點實驗室等芯片半(ban)導體科研(yan)機構。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復旦大學微電子樓

憑(ping)借在集成(cheng)(cheng)電路人(ren)才培養方(fang)面的深厚積淀,復旦大學已成(cheng)(cheng)為國內半導體學科(ke)建設創新(xin)的前沿“陣地”。

2019年(nian),復旦大學(xue)(xue)(xue)(xue)發布公(gong)告,宣布在全國率(lv)先開展“集成電路(lu)科學(xue)(xue)(xue)(xue)與(yu)工程”一(yi)級學(xue)(xue)(xue)(xue)科試(shi)點(dian),并牽頭完成國內(nei)首個(ge)“集成電路(lu)科學(xue)(xue)(xue)(xue)與(yu)工程”一(yi)級學(xue)(xue)(xue)(xue)科方案(an)。

到了2020年(nian)12月(yue)30日,國務院(yuan)學(xue)(xue)(xue)位委員會、教(jiao)育(yu)部正(zheng)式發(fa)布(bu)關于設(she)置“交叉學(xue)(xue)(xue)科(ke)(ke)”門類、“集成電路(lu)科(ke)(ke)學(xue)(xue)(xue)與(yu)工程”和“國家(jia)安全學(xue)(xue)(xue)”一級學(xue)(xue)(xue)科(ke)(ke)的通知。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2020年12月30日公告,集(ji)成電(dian)路正式成為一級學科

三、已有13家“復旦系”芯片企業,不乏細分領域龍頭

在(zai)構(gou)建(jian)產業(ye)內循環重要(yao)性日益(yi)凸顯、國產化(hua)替代成為(wei)重點任務的(de)今天,復旦大學(xue)培(pei)養出的(de)學(xue)子正(zheng)在(zai)產業(ye)鏈中發揮著重要(yao)作用。

芯東西通過梳(shu)理公開信息(xi),挖掘到11位芯片半(ban)(ban)導體(ti)產業(ye)領(ling)軍人物出身復(fu)旦,涉及13家芯片半(ban)(ban)導體(ti)企業(ye)、其中(zhong)不乏細分領(ling)域中(zhong)的領(ling)先企業(ye)。

比如(ru),目前,華大九天(tian)是(shi)(shi)中(zhong)國本土唯一一家(jia)可(ke)提供芯片(pian)設(she)計全流程EDA工具的(de)廠商;滬(hu)硅(gui)(gui)產業(ye)是(shi)(shi)中(zhong)國最大的(de)半(ban)導體硅(gui)(gui)片(pian)制造企業(ye),也是(shi)(shi)中(zhong)國大陸率先實現300mm半(ban)導體硅(gui)(gui)片(pian)規模化銷(xiao)售的(de)企業(ye)。

11位復旦背景的芯片半(ban)導體企業(ye)領軍人物,曾分別在復旦大學就(jiu)讀微(wei)電(dian)子學、物理學、半(ban)導體材料、電(dian)子工(gong)程等專業(ye);目(mu)前正就(jiu)職于(yu)、或曾任職于(yu)13家(jia)芯片半(ban)導體企業(ye),其中7位高管為企業(ye)創始團隊成員(yuan)。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11位復旦系芯片(pian)半(ban)導體(ti)領軍人物匯總

11位復旦系芯片領軍人物及所在公司淵源

1、石磊 通富微電CEO

13家芯片半導體企業中,成立時間最早的是1997年成立的通富微電,由復旦大學博士石磊擔任CEO。

石磊(lei)還是高級工程師(shi)、國(guo)務院特殊津貼專(zhuan)家、科技(ji)部創新(xin)型領軍人才,擔任國(guo)家認(ren)定企業(ye)(ye)技(ji)術中心主任、江蘇(su)省集(ji)成電路先(xian)進(jin)封(feng)裝測試重點實驗室(shi)主任、中國(guo)集(ji)成電路封(feng)測產業(ye)(ye)鏈技(ji)術創新(xin)聯(lian)盟常務副理事長等社會職位。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石磊 通富(fu)微電CEO(圖源:通富(fu)微電官(guan)網)

2、蔣國興?復旦微電子董事長

復旦微電子目前由復旦計算器科學系學士蔣國興擔任董事長,復旦大學還(huan)對該公司有間接持(chi)股。

蔣國興(xing)亦為教授(shou)級(ji)高級(ji)工程師,曾任上海復旦復華科技股份有限公(gong)司(si)副董(dong)事長(chang)兼總經理、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gong)司(si)非執行董(dong)事等職位。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蔣國興?復(fu)旦微(wei)電子董事長(chang)(圖(tu)源(yuan)網絡)

3、張韻東 中星微董事長兼CEO

中星微電子現任董事長兼CEO張韻東,1991年在復旦大學獲得了微電子學碩士學位。隨后,張韻東先后在珠海亞力、Avance Logic等公司從事芯片設計工作,并于1996年聯合創立了音頻解決方案企業T-Square Design。

到了(le)2001年,張韻東以聯合創始人的(de)身份(fen)加入了(le)中星微電子。經(jing)過約20年的(de)發(fa)展,中星微的(de)業務范(fan)圍(wei)已經(jing)逐步從PC攝像頭芯(xin)(xin)片,擴展到安防(fang)芯(xin)(xin)片、嵌入式人工智能芯(xin)(xin)片等。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張(zhang)韻東 中(zhong)星微董事長兼CEO(圖(tu)源網絡(luo))

4、王慶宇?新傲(ao)科(ke)技CEO兼(jian)上海硅產(chan)業集團執行副(fu)總裁

2016年1月起,擁有復旦大學物理學學士、物理化學博士學位的王慶宇加(jia)入新傲科技擔任CEO,并從2019年4月起兼(jian)任硅產業集團執行副總裁。

此前,王(wang)慶(qing)宇還曾擔(dan)任過上(shang)海先進半導體總裁(cai)和(he)執行(xing)董(dong)事、中芯國際(ji)資深經理(li)及資深運營副總裁(cai)的特別助(zhu)理(li)等職位。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王慶宇?新(xin)傲科(ke)(ke)技(ji)CEO兼(jian)上海硅產(chan)業集(ji)團執行副(fu)總裁(圖源:新(xin)傲科(ke)(ke)技(ji)官網)

5、徐棟麟?銳迪科初創成員、亮牛半導體創始成員兼CTO

射頻IC設計企業銳迪科初創成員、物聯網芯片企業亮牛半導體創始成員兼CTO徐棟麟同樣(yang)畢(bi)業于復旦大學。

2014年(nian),清華控股下屬企業紫(zi)光(guang)集團完成(cheng)了(le)對銳(rui)迪科的(de)收購;2018年(nian),展(zhan)訊通信與銳(rui)迪科宣布合(he)并為(wei)紫(zi)光(guang)展(zhan)銳(rui);目前,紫(zi)光(guang)展(zhan)銳(rui)已成(cheng)為(wei)中國排名前列(lie)的(de)IC設計公司(si)之一。2016年(nian)成(cheng)立的(de)亮牛(niu)半導體(ti)深耕物聯(lian)網領域,主營WiFi+MCU芯片。

6、劉偉平 華大九天初創成員、董事長

國產EDA軟件龍頭華大九天的創始成員、現任董事長劉偉平獲得了復旦大學微電子學碩士學位。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劉偉平(ping)就曾參與我國首套集(ji)成電路計(ji)(ji)算機輔助(zhu)設計(ji)(ji)系統(tong)(tong)“熊(xiong)貓系統(tong)(tong)”的研發工作。2009年,劉偉平(ping)牽頭創立(li)了華大(da)(da)九(jiu)天(tian),目前華大(da)(da)九(jiu)天(tian)正在推(tui)進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計(ji)(ji)劃(hua)。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劉偉(wei)平(ping) 華大九(jiu)天(tian)初創(chuang)成員(yuan)、董事長(chang)(圖源網絡)

7、孫臻?矽睿董事兼CEO

MEMS智能傳感器企業矽睿的董事兼CEO孫臻是復(fu)旦大學微電(dian)子(zi)學專業(ye)畢業(ye)生。

加入(ru)矽睿前,孫臻曾在(zai)上(shang)海(hai)先進半導(dao)體(ti)歷任銷售總(zong)監、副總(zong)裁(cai)、COO等(deng)職務,在(zai)上(shang)海(hai)貝嶺微電子擔(dan)任CEO等(deng)。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孫(sun)臻(zhen)?矽睿(rui)董事兼CEO(圖源(yuan):矽睿(rui)官網(wang))

8、盧煜旻?矽杰微創始人、董事長

毫米波汽車雷達芯片企業矽杰微的創始人、現任董事長盧煜旻是復旦大學半導(dao)體材料專業最(zui)早的幾批學生之一。

在2014年創立(li)矽杰微之前,盧煜旻積累了(le)約10年的海外(wai)集成電路行業工作經(jing)驗。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盧煜旻?矽杰(jie)微創始(shi)人、董事(shi)長(chang)(圖(tu)源(yuan)網絡)

9、牛昕宇?鯤云聯合創始人兼CEO

AI芯片企業鯤云的聯合創始人兼CEO牛昕宇在(zai)從復(fu)旦大學電子系本科畢業(ye)后,又(you)前(qian)往英國帝(di)國理工(gong)學院繼續深造,并于2017年聯合創立了(le)鯤(kun)云。

目前,鯤云已與英特爾、浪潮、戴(dai)爾等多家行業(ye)(ye)領先企(qi)業(ye)(ye)達成了合(he)作。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牛昕宇?鯤云聯合創始人兼CEO

10、劉石?移芯通信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

2000年,劉石以優異的專(zhuan)業(ye)課成(cheng)績(ji)從復旦大學(xue)電子工程系畢業(ye),并先后任職于華為、展訊、Marvell等企(qi)業(ye)。2017年,劉石面向蜂窩物(wu)聯(lian)網芯片市場(chang),創辦了移芯通信。

據企業征(zheng)信(xin)(xin)(xin)機構企查查公開(kai)信(xin)(xin)(xin)息顯示,2020年,移芯通信(xin)(xin)(xin)完(wan)成(cheng)了數億(yi)人民(min)幣的B輪融資。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劉石?移(yi)芯通信(xin)創始(shi)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圖源網絡)

11、張亞林?燧原科技創始成員、COO

2018年,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生張亞林聯合創立了(le)AI芯(xin)片(pian)創企燧原科技,目前張亞林(lin)擔任公司COO。

成立(li)至今,燧原(yuan)科(ke)技(ji)快速研發(fa)并推(tui)出(chu)產品(pin),2020年12月(yue)推(tui)出(chu)了首(shou)款云(yun)端推(tui)理(li)計算(suan)卡“云(yun)燧i10”及推(tui)理(li)引擎“鑒算(suan)TopsInference”。其中(zhong),云(yun)燧i10 FP32算(suan)力(li)可達17.6TFLOPS,最大(da)功耗(hao)僅為150W,在主流AI模型中(zhong)的性(xing)能表現均超過(guo)GPU競(jing)品(pin)。

北清華南復旦,中國南派芯片群英譜

▲張亞林?燧原科技(ji)創始成員、COO

在2021年3月舉辦的“復旦大學集成電路行業校友論壇”上,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副院長閆娜分享,目前,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共有在讀學生1369人。或(huo)許在未來,這(zhe)1369名在讀學子(zi)中,還將(jiang)誕(dan)生更多中國芯(xin)片(pian)創業新星(xing)。

結語:內循環建設過程中,產學界需聯動

如果說近期的“缺芯(xin)”危(wei)機是全球半導體(ti)行業(ye)(ye)面臨(lin)的陣痛,那么IC產業(ye)(ye)人才(cai)的緊缺,或許(xu)可(ke)以(yi)稱為(wei)我國半導體(ti)行業(ye)(ye)將長期面臨(lin)的難(nan)題。

翻開(kai)最新一版《中國(guo)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里面赫(he)然寫道,我國(guo)集成電路人才在(zai)供(gong)給總量上仍顯不(bu)足(zu),也存在(zai)結構(gou)性(xing)失衡問題(ti)。

而(er)要解(jie)決這一問題,還需產學研界(jie)形(xing)成(cheng)良好的協同(tong),復旦大學等各大高校成(cheng)為孕育(yu)芯(xin)片人才(cai)的前沿陣地。

相信隨著今年1月份,集(ji)成(cheng)電(dian)(dian)路專業正式被設為一級學科,集(ji)成(cheng)電(dian)(dian)路產業人才力量將(jiang)能(neng)進一步加(jia)強,驅動產業內(nei)循環加(jia)速形成(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