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程茜
編輯 | 心緣

智東西819日報道(dao),今日,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hui)上,工(gong)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xin)國斌發表(biao)了(le)主旨報告。

辛(xin)國(guo)斌副部(bu)長說:“機器(qi)人產(chan)業正在迎來一個創新(xin)發展、升級換代的重(zhong)要機遇期。”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36.6萬臺,同比增長68%,服務機器人產量921.4萬臺,同比增長47%。特種機器人的市場規模也在穩步增長。

在(zai)回(hui)顧了(le)近幾年機(ji)器人(ren)產(chan)業(ye)(ye)發展的4個新變化后,他著(zhu)重探討(tao)了(le)機(ji)器人(ren)產(chan)業(ye)(ye)在(zai)市場(chang)規(gui)模、應用(yong)擴展、技術研發、機(ji)器人(ren)標準化進程(cheng)等內(nei)容。

一、技術、產品、應用、生態四大產業新變化

2022年(nian)工業機器人(ren)安裝量創下(xia)歷史新(xin)高達到48.7萬(wan)臺,服務機器人(ren)和特種機器人(ren)發展也保持穩定(ding)增長。總的(de)來看(kan),辛國(guo)斌(bin)副部長認為機器人(ren)產業的(de)變化主(zhu)要(yao)體(ti)現在四個“新(xin)”上。

第一個新是機器人新技術融合變遷。

如(ru)人(ren)工智能、傳感技術(shu)和(he)智能仿(fang)生材(cai)料技術(shu)的研(yan)發(fa)和(he)應用都為機器(qi)人(ren)的發(fa)展提供了助力。

他談道(dao),比如(ru)智(zhi)能采摘(zhai)(zhai)機器(qi)人(ren),可采集農作(zuo)物不同(tong)生長階(jie)段的影像數(shu)據,通過(guo)人(ren)工智(zhi)能技術(shu)實現精(jing)準采摘(zhai)(zhai),并(bing)能預測作(zuo)物產(chan)量和病蟲害的概率(lv)。

另一方面就是傳感(gan)技術的(de)發(fa)展,促(cu)進(jin)了機器(qi)人(ren)感(gan)知能力(li)由單(dan)一模塊,向多模態全域(yu)感(gan)知升級,使得機器(qi)人(ren)可以非常靈敏(min)地感(gan)受到力(li)和(he)形(xing)狀(zhuang)的(de)微小(xiao)變化(hua)。這些研(yan)究成果的(de)應(ying)用,也將大幅提升機器(qi)人(ren)精(jing)準感(gan)知能力(li)。

與此(ci)同時,智(zhi)能仿生材料技術(shu)能夠增(zeng)強機器人的應變(bian)能力(li),幫助機器人對外部環境及內部狀態(tai)變(bian)化(hua)自(zi)動做(zuo)出響(xiang)應,并實(shi)現(xian)自(zi)適應和自(zi)修復(fu)。

第二個新是機器人新產品競相涌現。

今年2月,我國研發的軟體機器人,成功挑戰馬里亞納海溝,實現了10900米海底深潛和驅動;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的行駛距離從一年前的100m變為現在的400m,可(ke)持續穩定的采集火星表面(mian)的圖像信息。

此外,還有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創新產品投入到核酸采樣、場所消毒、物資配送等疫情防控工作之中。其中,清華大學研發的智能咽拭子采樣機器人,可實現35秒全自動采樣(yang),已進入批量(liang)生產出貨(huo)階(jie)段。

機(ji)器人(ren)還(huan)有一大特點是,正在加(jia)快從擬人(ren)向類(lei)(lei)人(ren)進化,越來(lai)越多的人(ren)形機(ji)器人(ren)新產(chan)品開始(shi)替代人(ren)類(lei)(lei)在復雜環境下(xia)作業(ye),從僅僅擁有人(ren)類(lei)(lei)外(wai)形、作為(wei)輔(fu)助人(ren)類(lei)(lei)工作生活的擬人(ren)工具,向能夠獨立使用工具的類(lei)(lei)型(xing)演(yan)變。

例(li)如(ru)人(ren)形太空(kong)機器人(ren),已經(jing)會靈活(huo)運用電鉆(zhan)、扳手等工具,可(ke)以替代(dai)宇航(hang)員完成危險工作。

第三個新是機器人新應用深入拓展。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上半年融資超50億,機器人產業有四大新變化

先從(cong)工(gong)業機(ji)器(qi)人(ren)產品來看(kan),該類(lei)機(ji)器(qi)人(ren)正在從(cong)過去主要從(cong)事搬運上(shang)下料這種(zhong)簡單操作,向裝(zhuang)配、打磨、拋光等高精度、高靈敏的(de)(de)精密加工(gong)場景拓展(zhan)。融入(ru)了柔(rou)性、力控特(te)性的(de)(de)協作機(ji)器(qi)人(ren),也開始進入(ru)精密加工(gong)生產線。

從服務機器(qi)(qi)人(ren)看,京(jing)東(dong)、美團、沃爾(er)瑪、亞馬遜等企業(ye)都推(tui)出了(le)無人(ren)配(pei)送(song)機器(qi)(qi)人(ren)。

特種機器人的靈活性(xing)、穩定(ding)性(xing)不斷增強,適應復(fu)雜(za)環(huan)境的能力提升。在消防領域,最新的四足機器人已經(jing)具有較強的非結(jie)構(gou)化環(huan)境適應能力,能夠順利爬樓(lou)梯(ti)并穿越崎嶇的地形,輔助消防員執行搜救(jiu)任務。

第四個新是機器人新生態共榮共生。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上半年融資超50億,機器人產業有四大新變化

面(mian)對復雜多變的(de)國(guo)際(ji)形(xing)勢,機(ji)器人(ren)企業加(jia)快開放合(he)作步伐,很多國(guo)際(ji)機(ji)器人(ren)的(de)頭部企業正在加(jia)快布局,融入中(zhong)國(guo)市場。

同時,我國企(qi)業(ye)正(zheng)在與國外企(qi)業(ye)合作(zuo)建立研(yan)發(fa)中心(xin),眾多(duo)減速器、伺服電機等核心(xin)零部(bu)件企(qi)業(ye),已經成功進(jin)入國際頭部(bu)企(qi)業(ye)的供應鏈(lian)體系。

此外,互聯網(wang)、智(zhi)能(neng)汽(qi)車等領域的科技企(qi)業,也在不(bu)斷參與到(dao)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浪潮中來。

二(er)、我(wo)國是機器人最大應用市場,上半年投融資超50億元

目(mu)前,我國已經成(cheng)為(wei)全球機器(qi)人最(zui)大的應(ying)用(yong)市場,總(zong)體發展水平穩(wen)步提升。

從產業規模來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36.6萬臺,比2021年增長68%,服務機器人產量921.4萬臺,比上年增長47%。特種機器人的市場規模也在穩步增長。

從機器人基礎能力來看,精密減速器,高性能4伏驅動,智能控制器、新型傳(chuan)感器等核(he)心(xin)零部件取得(de)(de)階(jie)段性突破(po),得(de)(de)到(dao)(dao)國內(nei)外整(zheng)機企業的普(pu)遍認可,以(yi)機器人(ren)操作系統為代表的核(he)心(xin)軟件,部分關鍵技術取得(de)(de)進展,并得(de)(de)到(dao)(dao)了實際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截止2021年底,機器人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達到了101家,涵蓋了整機、核心零部件和系統集成等各類企業。

機(ji)器人技(ji)術(shu)(shu)的發展也在穩(wen)步提升。信息感知與導航(hang)等(deng)機(ji)器人共性技(ji)術(shu)(shu),仿生感知與認知、電(dian)子皮膚等(deng)前沿技(ji)術(shu)(shu)也取(qu)得(de)了成果。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上半年融資超50億,機器人產業有四大新變化

辛國斌副部長談道,比如復旦大學研制了中國首款的全無線侵入式64通道腦機接口芯片模組,骨科(ke)、腦外科(ke)、軟組織、口腔等手術(shu)機器人,也(ye)通過國家(jia)藥(yao)監局注冊并成功開展臨床手術(shu)。

航(hang)天領域問天實驗(yan)艙攜帶的小機械臂,成功(gong)完(wan)成了艙外設備巡(xun)視測試。

就應用擴展而言,辛國斌副部長透露,目前,工業機器人已在60個行業大類,168個行業(ye)中(zhong)類得到應(ying)用(yong),以工業(ye)機器人為(wei)核心的智能制(zhi)造系統(tong),已成(cheng)為(wei)數(shu)字化轉型的重要內容。

其(qi)他(ta)新興領(ling)域,也正在(zai)針對機器人產業的潛在(zai)應用(yong)需(xu)求,研發細分領(ling)域、特定場景的機器人產品。

比如此次展會的農作物采摘、給豬打疫苗等機器人產品。此外,近日國內機器人企業和用戶合作研發的獼猴桃授粉機器人,將授粉的作業效率提高了20倍以上。

最后,我國成立了全國機器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機器人標準化工作正在快速推進,機器人領域的投融資一直熱潮不減,據統計,2022年上半年中國機(ji)器人行業已披露融資金額超(chao)過50億元,核心零部件(jian)、協作機器人(ren)(ren)、手術機器人(ren)(ren)等(deng)領域成為社會資(zi)本關注的熱點。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上半年融資超50億,機器人產業有四大新變化

結語:全球化背景下,機器人產業將迎新機遇

當下,機器人產業(ye)正快速(su)發(fa)展,融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將(jiang)邁向萬物智(zhi)聯(lian)、人機共(gong)融的智(zhi)能時代。在(zai)我國,機器人產業(ye)具有不可限量的發(fa)展潛力,再加上逐(zhu)漸(jian)完(wan)善的產業(ye)生態、良好的發(fa)展環(huan)境,將(jiang)助(zhu)力這一產業(ye)飛速(su)發(fa)展。

我國(guo)機(ji)(ji)器人企(qi)業(ye)也在(zai)和國(guo)外(wai)機(ji)(ji)器人企(qi)業(ye)、研究機(ji)(ji)構(gou)、行業(ye)組織建立合作關系(xi),推動技術(shu)創新和產(chan)業(ye)應用。

此外,機器(qi)人(ren)應用所帶來的倫(lun)理道德問題,也(ye)(ye)是全人(ren)類共(gong)同(tong)面(mian)對的新課(ke)題。我國也(ye)(ye)在積極(ji)參(can)與機器(qi)人(ren)國際標準化工作,建(jian)立(li)標準國際交流合作機制。

未來,全球(qiu)數字化(hua)發(fa)展進程(cheng)提速,在資本(ben)、人(ren)才、技術向這一產業(ye)(ye)聚集的當下,機(ji)器人(ren)產業(ye)(ye)將迎來新的發(fa)展機(ji)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