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云鵬
編輯 | 心緣
最近(jin),印(yin)度手(shou)機(ji)市場掀起了一股中國(guo)手(shou)機(ji)降(jiang)價潮(chao)。
據韓媒報道,小米、一加、摩托羅拉等中國手機品牌紛紛開始在印度市場實施大幅降價策略,一些旗艦機型降價一度超過800元。
比(bi)(bi)如小米(mi) 12 Pro就降(jiang)價(jia)了(le)1萬盧比(bi)(bi)(約(yue)合人民幣837元(yuan)),一加 10R、moto edge 30等機型也(ye)降(jiang)價(jia)3000盧比(bi)(bi)到(dao)4000盧比(bi)(bi)(約(yue)合人民幣251元(yuan)到(dao)335元(yuan))不等。
值(zhi)得一(yi)提的(de)是,這些降(jiang)價產品多(duo)以(yi)中高端機(ji)型(xing)為主。
中(zhong)國(guo)手機廠商為何要(yao)降價?這或(huo)許與中(zhong)國(guo)手機品(pin)牌近來在印(yin)度(du)市場(chang)遭遇的“挫折”有關。
去年四季度,三星在(zai)出(chu)貨份(fen)額上正式超越小米成為印度智能手機市(shi)場第一,自(zi)2018年從三星手中奪得第一后(hou),小米第一次(ci)被(bei)三星反超了。
▲2021年(nian)(nian)Q4至2022年(nian)(nian)Q4印(yin)度智能手機市場出(chu)貨份額曲(qu)線,來源:IDC
除了銷量上的疲軟,近兩年來,以小米為(wei)代表的中國(guo)手機(ji)品(pin)牌在印(yin)度市場可(ke)以說(shuo)是屢屢碰(peng)壁:印(yin)度政(zheng)府(fu)三番五(wu)次“找麻煩”,不是凍結資產,就(jiu)是找高管“約談”。這(zhe)些(xie)事,小米、OPPO、vivo幾乎都經歷過。
一時間,輿論一度營造出一種“小米在印度不行了”、“中國手機在印度不行了”的態勢。
如今印度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而印度也即將在人口數上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guo)。在印(yin)度市場重要(yao)性愈(yu)發凸顯、印(yin)度中產階級(ji)快速壯大、印(yin)度消(xiao)費電子市場高速發展的今(jin)天,中國手機(ji)品牌真(zhen)要(yao)搭不上印(yin)度這班(ban)車了嗎?
中國手機稱霸印度市場的光景,真要成為過去時了嗎?
事實可能沒有表面(mian)看上去(qu)這么簡單。
即(ji)使銷量(liang)有所下滑,中(zhong)國手機(ji)品牌(pai)依舊在印(yin)度(du)智(zhi)能手機(ji)市場的出貨量(liang)前五中(zhong)占據四席,且整體份額總和超過(guo)55%,印(yin)度(du)智(zhi)能手機(ji)市場半壁江山依舊屬于中(zhong)國品牌(pai)。
一位印度當地手機經銷商曾在接受采訪時說,在印度,用“家喻戶曉”來形容小米、OPPO、vivo、realme這幾個頭部中國品牌,一點都不過分。
雖然(ran)中(zhong)國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的整體地位目前仍難以撼動(dong),但三星對于(yu)小米的反超(chao)不(bu)禁令人開始思(si)考(kao)一個問題:
在印度市場一直難逢對手的中國手機品牌小米,為何會失去霸主地位?
而小米丟冠是否只是一個開始?在中印關系未能明顯緩和、消費電子市場短期難以明顯回暖、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依舊凸顯的各類復雜因素交織下,印度市場對于所有中國智能手機品牌是否都在醞釀新的挑戰?
深入印度手機市場后,我們發現事實并沒有想象中那樣簡單,以三星蘋果為代表的高端歐美日韓品牌、中國手機品牌和印度本土品牌三方之間正在上演一場極為復雜且精彩的對決,而真正(zheng)的勝負還遠未分出。
一、三星超過小米,不是小米不行了,而是印度市場變了
在印象中,小米在印度市場的高歌猛進似乎早已成了“常識”,中國手機品牌的“性價比”,也是其他海外品牌所難以企及的,所以當四季度三星反超小米奪得出貨量第一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為什么?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從多個維度回顧一下四季度的印度智能手機市場。
首先,從出貨市場份額來看,根據Counterpoint數據,四季度(du)三星的(de)市場份額(e)從(cong)去年的(de)16%增加至今年的(de)20%,的(de)確增長了不少(shao),反觀小米這(zhe)邊則(ze)從(cong)21%降至18%。
▲2022年(nian)Q4印度智(zhi)能手機市場出貨份額,來(lai)源:Counterpoint
不過(guo)(guo)值得注意的是,vivo和OPPO兩大品牌份額(e)均有明顯提(ti)升(sheng),其中(zhong)vivo的市場份額(e)更是增(zeng)長了5個百分(fen)點,出貨份額(e)漲幅甚至超過(guo)(guo)了三星。OPPO這邊則是從9%提(ti)升(sheng)至11%。
看來,小米的大幅度下滑,放之于整個中國手機品牌,并非普遍現象。
當我們把目光聚焦于realme時,或許答案已經浮上水面。realme四季(ji)度出貨份(fen)額從去年(nian)(nian)的17%大跌(die)至(zhi)(zhi)8%,也從去年(nian)(nian)的第三名(ming)一路跌(die)至(zhi)(zhi)第五名(ming)。
那么小米和(he)realme是否有共(gong)同點呢?沒錯,這兩大品牌均(jun)以“極致性價比”出名,2023年之(zhi)前,其產品幾乎均(jun)以中(zhong)低端智(zhi)能手機為主。
是不是印度低端智能手機市場出了問題?
從IDC給出(chu)的(de)(de)數據來看,2022年的(de)(de)印(yin)度(du)智(zhi)能手(shou)機市場(chang),呈現出(chu)明顯的(de)(de)“向(xiang)高端化發(fa)展”的(de)(de)趨勢。全年印(yin)度(du)智(zhi)能手(shou)機的(de)(de)平均售價達(da)到了創紀錄的(de)(de)224美元(yuan)(約合人民幣1540元(yuan)),同比增長了18%。
而低(di)于150美元(約(yue)合(he)人(ren)民幣1032元)的機(ji)型(xing)市場(chang)占有率(lv)(lv)從54%降(jiang)低(di)至(zhi)46%,低(di)于120美元(約(yue)合(he)人(ren)民幣825元)的機(ji)型(xing)市場(chang)占有率(lv)(lv)更是從兩年前的41%降(jiang)低(di)至(zhi)26%。
除了這些“百元機”、“千元機”,2000元檔位的“中端機”市場同樣出現了萎縮,根據IDC數據,300美元(約合人民幣2063元)以下市場的整體出貨量降幅達到了15%。
相反(fan),500美元(約合人民幣3438元)以(yi)上的高端機型出貨(huo)量卻大漲(zhang)了55%。
可以說,小米和realme的主戰場,也就是印度的中低端智能手機市場,在2022年遭遇了“滑鐵盧”。
誠然,三星(xing)在印度(du)市場也有不(bu)少低端(duan)機(ji)產(chan)品,但(dan)相比小米,三星(xing)的產(chan)品線(xian)在各個價格(ge)段覆蓋(gai)的更為全面(mian),比如在中高端(duan)市場,三星(xing)的F系(xi)列(lie)、M系(xi)列(lie)以及旗艦S系(xi)列(lie)智能手機(ji)均在印度(du)市場取得了不(bu)錯的銷售表(biao)現。
相比之下,2022年(nian)小米和realme在中高端智能手機(ji)市(shi)場幾乎還處(chu)于“空白(bai)”狀態(tai),雖(sui)然兩(liang)者在國內(nei)均有高端旗艦機(ji)布局,但在印度市(shi)場中還是(shi)以(yi)中低端產品布局為主。
比如(ru)去(qu)年在(zai)印(yin)度市場,售價120美元(yuan)(yuan)以下(xia)的(de)機(ji)型,小米有(you)39款(kuan),而三(san)星只有(you)7款(kuan)。相反(fan),360美元(yuan)(yuan)以上的(de)中高端(duan)機(ji)型,三(san)星有(you)16款(kuan),而小米只有(you)6款(kuan)。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過去兩年,360美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僅占小米手機總出貨量不到1%。
▲三星和(he)小米近兩年不同價格段機型出貨份額(e)占比情況,來源:Counterpoint
如果以(yi)高端(duan)機中的(de)(de)5G智(zhi)能手機為例,三(san)星和小(xiao)米之間的(de)(de)機型布局差異會更加明顯(xian)。
當(dang)我們在(zai)印度最大電商平臺Flipkart的手機品類中(zhong),將篩選標簽選中(zhong)5G后,頁面顯示(shi)的前六款手機中(zhong)有(you)三款都(dou)是三星手機,第一款為蘋果的iPhone 14,剩下的兩款為摩托羅拉機型(xing)。
▲Flipkart官網(wang)手機分類中,選中5G標簽(qian)后的呈現結果
根(gen)據IDC數(shu)據,2022年5G智能(neng)(neng)手(shou)(shou)機大約(yue)占(zhan)了印度智能(neng)(neng)手(shou)(shou)機市(shi)場(chang)三分之一的出貨(huo)份額,而2023年5G智能(neng)(neng)手(shou)(shou)機出貨(huo)量占(zhan)比可能(neng)(neng)會提升至60%,增(zeng)幅十(shi)分明(ming)顯。
而在印度的5G智能手機市場中,三星和蘋果幾乎成了唯二的選擇。
實(shi)際上,此(ci)前小米這(zhe)樣的產(chan)品布局,給了(le)三(san)星很大的增長空間,2022年印度(du)中高(gao)端智(zhi)能手機市場的很大一(yi)(yi)部分(fen)增量(liang),都(dou)被三(san)星吃(chi)去了(le),而另一(yi)(yi)部分(fen)則被蘋(pin)果吃(chi)去。
根據Counterpoint數據,2022年三星(xing)以21%的(de)市場(chang)(chang)份額成為了印度最暢(chang)銷(xiao)的(de)5G智能手機(ji)品(pin)牌(pai),在(zai)(zai)365美元(yuan)以上市場(chang)(chang)中出貨(huo)量超過蘋果(guo),以38%的(de)出貨(huo)份額位居第一。而在(zai)(zai)550美元(yuan)以上市場(chang)(chang)中,三星(xing)也是出貨(huo)量增(zeng)長最快的(de)品(pin)牌(pai)。
總體來看,作為全球第二大、未來有潛力與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掰手腕”的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是在快速發展變化的,用戶需求、消費者青睞的產品都在快速迭代。
隨著印(yin)度(du)中產階級的不斷壯(zhuang)大,印(yin)度(du)在消費電(dian)子(zi)領域的消費水平是(shi)在快速提升的,蘋果、三(san)星這樣的高端品牌也日益受到印(yin)度(du)消費者的認(ren)可和選擇。手機(ji)均價的上(shang)漲、5G手機(ji)的加(jia)速普及,都(dou)成為(wei)了新的行業變量和機(ji)遇。
三星顯然更好地抓住了這種變化帶來的機遇,并成功實現了反超。
二、三星為何能賣好“高端機”?印度已成重點押寶對象
三星在(zai)印度(du)(du)智能(neng)手(shou)機(ji)市場實現逆襲(xi),是抓住了印度(du)(du)中(zhong)高(gao)端智能(neng)手(shou)機(ji)市場的(de)崛起浪潮。但在(zai)這樣的(de)成績背后,三星究竟是如何賣好(hao)“中(zhong)高(gao)端手(shou)機(ji)”的(de)?對于(yu)不少印度(du)(du)普通消費者來說,可能(neng)花(hua)3萬盧比(約合人民幣2518元(yuan))購買(mai)一部智能(neng)手(shou)機(ji)仍然不是一件容易(yi)的(de)事(shi)。
這就要說到三星在印度市場亮出的關鍵殺手锏之一:貸款服務。
簡(jian)單來說(shuo),就(jiu)是(shi)分期(qi)購,就(jiu)像我們常用的支付(fu)寶花(hua)唄、京東白條,或者(zhe)是(shi)銀行卡(ka)分期(qi)貸款(kuan)。
比較(jiao)值得一提(ti)的(de)是,根據印度當(dang)地媒體(ti)報道,三星這項貸款(kuan)服務,可以為印度沒有貸款(kuan)歷(li)史、信用評分較(jiao)低甚至是沒有工資單的(de)消費者提(ti)供“方便(bian)和有保證”的(de)貸款(kuan)。
提供這項服務(wu)對三星來(lai)說是有風險(xian)的,但(dan)對于(yu)消費(fei)者來(lai)說卻(que)極(ji)大降低了購買高端手機的門檻(jian)。
據(ju)了(le)解,印度當地(di)的手機零售商(shang)們都非常認可這(zhe)項(xiang)服務,并對這(zhe)項(xiang)政策給(gei)予(yu)充分支(zhi)持。
印度一家手機店的老板Sanjeev Kumar Verma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以前他每個月只能賣出5部三星手機,但現在他一個月能賣20部,其中18部都是通過三星的貸款服務買的。
三星(xing)印度移(yi)動部門負責(ze)人Raju Pullan稱,這項貸款計劃(hua)在2022年(nian)的印度市場(chang)為三星(xing)帶來了10億美元的銷售額。
如果說貸款服務的推出,讓印度普通消費者“買得起”三星高端手機,那么三星在印度市場渠道建設方面的努力則讓消費者“買得到”三星手機。
三(san)(san)星印度移動業(ye)務主(zhu)管Aditya Babbar特別提到,三(san)(san)星2022年對于線(xian)上和線(xian)下銷售都有所加強,比如線(xian)上三(san)(san)星的主(zhu)力(li)(li)機型都會提供更(geng)大的折扣力(li)(li)度,最(zui)大折扣甚(shen)至可以超過(guo)60%。
此外針(zhen)對線(xian)下市(shi)場,三星(xing)擴大(da)了零售店的(de)布局(ju)范圍,現(xian)在印度消費者不僅可以(yi)(yi)(yi)在大(da)城(cheng)市(shi)買到三星(xing)的(de)旗艦手機(ji),還可以(yi)(yi)(yi)在二(er)三線(xian)城(cheng)市(shi)以(yi)(yi)(yi)及(ji)小城(cheng)鎮(zhen)體驗(yan)到三星(xing)的(de)手機(ji)。
從三星的銷售數據(ju)來看,印(yin)度(du)小城(cheng)(cheng)鎮(zhen)高(gao)端(duan)手機市場的增速要遠高(gao)于大城(cheng)(cheng)市。
這一系(xi)列(lie)布局,讓越(yue)(yue)來越(yue)(yue)多的(de)(de)印(yin)度(du)消費者接(jie)觸到了三(san)星(xing)手機,三(san)星(xing)高端手機在印(yin)度(du)市場的(de)(de)受歡迎程度(du)也越(yue)(yue)來越(yue)(yue)高。據報道,三(san)星(xing)Galaxy S23系(xi)列(lie)在發布后的(de)(de)24小時內,在印(yin)度(du)接(jie)到了近14萬(wan)部訂單,是上一代旗艦發售(shou)首日(ri)訂單的(de)(de)2倍。
最后,想在印度做好生意,除了做好消費者方面的工作,有一件事必須要重視,那就是要跟印度政府打好交道。
近年(nian)來,三星(xing)在印度市場的(de)本土化布局不(bu)可謂(wei)不(bu)頻繁。
據報道(dao),目前三星最新的旗艦智能手機(ji)Galaxy S23系(xi)列、以及(ji)Galaxy Z Fold4系(xi)列折疊屏旗艦機(ji),都已經開(kai)始在(zai)(zai)印度(du)組裝生產了。并且三星也向印度(du)政府承諾,將在(zai)(zai)推(tui)動印度(du)市(shi)場發(fa)展方面繼續貢獻力量。
除了生產基地的(de)建(jian)設(she),三星甚至還(huan)建(jian)立了一(yi)個以印度(du)市場(chang)為重(zhong)點的(de)研(yan)究中心。
三星智能手機業務總裁TM Roh在公開采訪中特別說道:“印度是三星希望奪回的一個重要市場。”
總體來看,三星的成功并非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三星在印度手機市場從生產體系建設、渠道鋪設、市場營銷到金融服務等多方面發力,最終能夠在市場需求發生轉型時抓住這波機遇。
三、小米為何錯失良機?表象之下或藏著深層次“內部矛盾”
雖然三星(xing)在(zai)印度中高端智能手機(ji)市場(chang)占據了(le)(le)優(you)勢(shi),但這(zhe)種優(you)勢(shi)并非(fei)小米不(bu)(bu)可企及的(de)(de)(de),甚至從高端機(ji)的(de)(de)(de)“產品力”來(lai)講(jiang),小米的(de)(de)(de)12系列、小米13系列近年(nian)來(lai)都(dou)在(zai)國(guo)內高端市場(chang)中取得了(le)(le)不(bu)(bu)錯(cuo)的(de)(de)(de)表現,也贏得了(le)(le)不(bu)(bu)錯(cuo)的(de)(de)(de)市場(chang)口(kou)碑(bei)。
小米并不是沒有拿得出手的高端產品,相反,從雷軍宣布小米將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起,小米就一直重視高端旗艦產品的打造。
小米這次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節奏”把握上的失誤,有些令人感到意外。因為此前小米在印度市場的成功,恰恰源于小米對印度智能手機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以及產品策略上的成功。
2014年7月,小米正式進入印度市場,同年5月加入小米的馬努·杰恩(Manu Kumar Jain),成為了小米印(yin)度(du)業(ye)務發(fa)展初期(qi)的“靈魂人物”。
▲LinkedIn上(shang)一些關(guan)于(yu)馬(ma)努·杰恩(en)的介紹
30歲(sui)創業、兩年把(ba)公(gong)司(si)市值做到10億美元,后(hou)公(gong)司(si)被印度(du)本(ben)土第一(yi)大電商收購,他是(shi)印度(du)50位最具影響力年輕(qing)人之(zhi)一(yi)、《財富》全球40位40歲(sui)以下商業精英(ying)之(zhi)一(yi),還(huan)登(deng)上過(guo)福(fu)布斯封(feng)面。
32歲那(nei)年(nian),杰恩開始加入并(bing)執掌小米印(yin)度,在他的帶領下,小米初(chu)期(qi)與印(yin)度電商巨(ju)頭(tou)Flipkart合(he)作,通過補貼(tie)、大(da)力(li)度折(zhe)扣發力(li)當時(shi)有(you)著巨(ju)大(da)增長潛力(li)、存在大(da)量產品(pin)空白的印(yin)度線(xian)上(shang)手機(ji)市場。
小米進入印度(du)市場初期每年只發布2-3款(kuan)手(shou)機(ji),堅持打造精(jing)品,將每款(kuan)手(shou)機(ji)都打造成(cheng)了“爆(bao)款(kuan)”,此外得益于一(yi)把手(shou)杰恩對(dui)印度(du)市場的深刻理解(jie),小米手(shou)機(ji)能(neng)夠精(jing)準提供很多印度(du)消費者(zhe)迫切需要的本土化人性服(fu)務,比如解(jie)決印度(du)語言眾多的一(yi)些特(te)殊設(she)計。
很(hen)快,小米就成為了印度家喻戶曉的品(pin)牌(pai)。
可以說,小米的成功,與小米在印度市場的用人、本土化運作都有著密切關系。那么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失利是否也與小米印度管理層的調整震蕩有關?
據統計,過去一年里,小米印度至少有5名高管離職,其中就包括(kuo)一(yi)手帶大小米印度的功臣杰恩。
2022年(nian)4月(yue),印度(du)執法局傳喚了馬努·杰(jie)恩,要求其配合(he)調查,據外媒報(bao)道(dao),小米曾(ceng)提交過一份法庭文件,稱其高(gao)管在接受(shou)印度(du)執法局質詢時曾(ceng)面(mian)臨“身(shen)體(ti)暴力和脅迫”的威脅。當然,印度(du)當局很(hen)快發表聲(sheng)明否認(ren)了這一指控(kong)。
同年6月,小米(mi)印(yin)度(du)公(gong)司進行組織調整,正(zheng)式宣布馬(ma)努(nu)·杰恩退任,并任命小米(mi)印(yin)尼前(qian)總經理、小米(mi)旗下POCO創始(shi)成員(yuan)謝子陽為小米(mi)印(yin)度(du)業(ye)務的新負責人(ren)。
除了杰恩,2022年小米印度離職的關鍵人物還包括CMO Jaskaran Singh Kapany、線下銷售運營總監Sunil Baby以及首席商務官Raghu Reddy。
據(ju)印度媒體報(bao)道,小(xiao)米在印度的薪酬水平相(xiang)對(dui)競爭對(dui)手更低(di)(di)。一(yi)位前小(xiao)米印度高管稱(cheng),小(xiao)米中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酬比OPPO、vivo、一(yi)加(jia)、三星(xing)這些(xie)品牌要低(di)(di)40%-50%,他(ta)認為(wei)這是導致(zhi)公司高離職率的潛(qian)在原因之一(yi)。
這位小米前高管還補充說,雖然小米在薪酬方面沒有優勢,但此前杰恩時代所創造的“創業文化”還是幫助小米吸引了大量人才,小米印度團隊“非常清楚他們要做什么”,而這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圍繞杰恩建立的體系,在杰恩離開后,這個體系也面臨著“崩潰”。
他說,小米印度高層員工(gong)對謝子陽(yang)的任(ren)命感到失(shi)望,他們認為這會讓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受到限制。
不論如何,2022年的小米印度,的確經歷了管理層的大幅震蕩調整,而這一系列調整或許會對小米在印度市場的策略、布局產生影響。
相比早期的(de)“精品”策(ce)略,2021年(nian)小(xiao)米在印度推出了17款不同價(jia)位的(de)智能手(shou)機,而2022年(nian)這一數字上升到了18款。
“機海(hai)”戰術并(bing)沒有換來銷(xiao)(xiao)量上(shang)的積極反饋,相反,這一策略(lve)造(zao)成(cheng)了庫存(cun)的大量積壓。直到2022年四(si)季度的節日季促銷(xiao)(xiao),小(xiao)米還在計劃用線上(shang)渠道清理老款機型的庫存(cun),最終實際銷(xiao)(xiao)售表現不(bu)佳,進一步加劇(ju)了庫存(cun)的問(wen)題(ti)。
要知道,這個時候三星正忙著用新機型搶占中高端市場。
不過,在2022年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吃了大虧的小米,也在調整著自己的產品布局,小米印度發言人告訴媒體,2023年小米在印度市場的產品組合將更加精簡。
今年1月,小米在印(yin)度(du)推出了Redmi Note 12系列中高端機(ji)型,其(qi)中頂配(pei)版本售(shou)價超過3萬(wan)印(yin)度(du)盧比(bi)(約合人民幣(bi)2518元(yuan))。并且(qie)Redmi Note 12系列在印(yin)度(du)上市兩(liang)周內就實現了6100萬(wan)美元(yuan)的銷售(shou)額。
此外,今年小米還在印度推(tui)出了(le)小米13 Pro旗(qi)艦手(shou)機,售(shou)價近8萬印度盧(lu)比(bi)(約(yue)合(he)人民幣6715元),這也是小米在印度推(tui)出過(guo)的(de)最貴的(de)智(zhi)能手(shou)機。當然,小米還推(tui)出了(le)與三星類似(si)的(de)貸(dai)款(kuan)服務,降低(di)消費者購買(mai)高端機的(de)門(men)檻。
正(zheng)如開篇所說,小米最近還在(zai)一些印(yin)度市場的中高端機(ji)型上給予了較高的折(zhe)扣(kou)力度,進一步刺激銷(xiao)售。
總體來看,在內部、外部種種復雜因素作用之下,2022年小米在印度市場走的略顯不易,但小米也在積極調整,嘗試重新在中高端市場中“找回場子”。
CyberMedia Research行業情報主管Prabhu Ram認為,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品牌力還在,小米在印度線上線下市場也有著堅實的布局,同時小米的高端產品有著不錯的競爭力和性價比,小米的“卷土重來”,只是時間問題。
四、地緣政治矛盾之下,米OV的印度神話還能否延續?
小米在印度市場受挫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關注度,一方面是因為此前小米長期穩坐市場頭把交椅,市場對頭部玩家關注度更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小米的受挫是當下中國品牌出海印度的一個縮影。
在小米之外,vivo、OPPO和realme也占據著印度智能手機市場近三分之一的出貨份額,可以說,中國品牌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中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但今天,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的發展,正受到越來越多“非經濟”因素影響。
2021年10月,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對(dui)中國智能手機(ji)品牌展開系列測試(shi),要求獲取手機(ji)及組件的數據和細(xi)節。
Counterpoint研究主管Tarun Pathak稱,印度監管機構對中國品牌進行了一定的“限制”,印度希望清楚地了解中國企業是如何在印度開展業務的,并且印度政府意識到,印度市場對中國品牌的依賴超過了中國品牌對印度市場的依賴。
也(ye)正因如此(ci),印(yin)度政府不太可能(neng)對中國智能(neng)手機(ji)實施全(quan)面禁令,因為(wei)目前(qian)市場(chang)上(shang)還沒有(you)能(neng)夠(gou)完全(quan)取代中國手機(ji)廠商的公(gong)司(si)。
雖然大動作沒有,但小動作卻不斷。
2020年中(zhong)印(yin)邊境(jing)沖突(tu)發生(sheng)后(hou),印(yin)度(du)禁用了小(xiao)米(mi)(mi)社區和小(xiao)米(mi)(mi)瀏覽器,并關閉了小(xiao)米(mi)(mi)社區網站,小(xiao)米(mi)(mi)來自(zi)中(zhong)國的貨(huo)物在印(yin)度(du)港口被攔(lan)下,接(jie)受更加嚴格的審查,而一些(xie)小(xiao)米(mi)(mi)線下商店還因為民眾的不滿(man)情緒而遭(zao)到破(po)壞。
從2021年(nian)(nian)年(nian)(nian)底到2022年(nian)(nian)5月份,印(yin)度政府已(yi)經連續三次嚴查小米(mi)的(de)稅(shui)務問題,2022年(nian)(nian)7月,印(yin)度稅(shui)收情(qing)報局又指控OPPO逃稅(shui)5億(yi)美元。
2022年(nian)8月,有(you)印度(du)媒體報道稱,印度(du)正(zheng)試圖(tu)將中(zhong)國品牌手機的(de)售價(jia)限(xian)制在1.2萬盧比(約合1001元人民(min)幣)以上,以支持低價(jia)的(de)低端(duan)本土手機發展。當然,報道中(zhong)提到(dao)的(de)限(xian)制至(zhi)今仍未落地(di)。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印度政府動作不斷,但中國手機品牌卻沒有過多受到這些動作的影響。
IDC研究主(zhu)管Kiranjeet Kaur稱,印度市(shi)場中(zhong)短時間內確(que)實發生(sheng)了一些抵(di)制行(xing)為,但長期來看,中(zhong)國手機廠商們的出貨量其實并沒有受到明顯影(ying)響(xiang)。
在他看來,中國(guo)手(shou)機品牌這些(xie)年已經在印(yin)度(du)(du)(du)市場積累(lei)了很(hen)好的(de)(de)口碑信譽,另一方面(mian),印(yin)度(du)(du)(du)消費(fei)者(zhe)對價格(ge)仍然十(shi)分敏感,中國(guo)手(shou)機的(de)(de)價格(ge)優勢明依然顯,且(qie)品質(zhi)過硬、功能豐富(fu),印(yin)度(du)(du)(du)消費(fei)者(zhe)對中國(guo)品牌手(shou)機仍然十(shi)分認可。
兩個字總結就是:真香。
當然,中國手機品牌這樣“所向披靡”,也跟印度本土手機品牌“扶不起”有密切關系。
2020年邊境沖(chong)突之后,印度本土(tu)手機(ji)品牌(pai)本有一波逆襲的(de)(de)機(ji)會,但(dan)據報(bao)道,當(dang)時大部分印度本土(tu)手機(ji)品牌(pai)所想的(de)(de)不是憑借自身產品、價格優勢(shi)卷土(tu)重來(lai),而是利用(yong)印度民眾的(de)(de)情緒。
一家公司(si)在新機宣傳中(zhong)打出(chu)“Chini Kum”的(de)口號,而這個短語可以理解為“中(zhong)國成分少”,另一家公司(si)則提出(chu)用他們的(de)手機代(dai)替(ti)中(zhong)國手機,以顯示“desh bhakti(對國家的(de)忠誠(cheng))”。但最終這些手機都銷量慘淡。
簡單來說就是,印度消費者可以“窮”,但不“傻”。
印度本土品牌手機與中國品牌手機的差距不是價格,而是實際產品質量和使用體驗。
有意(yi)思(si)的是(shi),當聽到印度(du)政府將限制中(zhong)國手機(ji)(ji)品牌售價(jia)時(shi),很多(duo)印度(du)當地人都(dou)覺得受益者是(shi)三星、諾基亞和摩托(tuo)羅拉,而非印度(du)本土手機(ji)(ji)品牌,一(yi)些印度(du)消費者甚至表示,他們寧(ning)愿購買(mai)二手的非印度(du)品牌手機(ji)(ji),也不會(hui)選(xuan)擇“國產(chan)手機(ji)(ji)”。
一位印度手機零售商形象地打了個比喻:“印度品牌就像退休了幾年的板球明星突然又出來打球了,或許他們曾有輝煌戰績,但這并不意味著今天他們能打的一樣好。”
整體來看,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的發展雖然短時間面臨各種復雜因素的挑戰,但大體上并沒有失去根本的技術、產品、服務、渠道等方面的優勢。中國品牌重回巔峰,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五、蘋果三星押寶的印度,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如今談及消費電子市場(chang),印度似乎總是在話題(ti)的中心。
在全球消費電子市場一片蕭瑟的大環境下,印度市場似乎已成為巨頭們紛紛押寶的兵家必爭之地。三星的(de)線(xian)(xian)上線(xian)(xian)下(xia)加強(qiang)布局、建廠(chang),蘋果的(de)供(gong)應鏈轉移、線(xian)(xian)下(xia)零(ling)售開店。
去年(nian)在(zai)印度獨(du)立75周年(nian)紀念(nian)日的演講中,莫迪說道:“我們(men)必須在(zai)未(wei)來25年(nian)內,在(zai)我們(men)有生之年(nian),把(ba)印度變(bian)成一個(ge)發達國(guo)家。”
今天的印度,擁有超過14億人口,與中(zhong)國(guo)相(xiang)當,但印度的經濟發展水平、基礎(chu)設施建設水平、居民消費水平仍(reng)與中(zhong)國(guo)差距(ju)較大,差距(ju)就意(yi)味(wei)著增(zeng)長(chang)空間。
印度(du)目前4G的(de)普及率只有55%,2022年(nian)(nian)印度(du)市(shi)場的(de)功能(neng)機(ji)(ji)銷量仍然有5700萬部,占整(zheng)體手機(ji)(ji)出貨量的(de)28.5%,印度(du)還有很多人在用著3G手機(ji)(ji)。相比(bi)之下(xia),2023年(nian)(nian)中國的(de)5G普及率已經要超(chao)過40%,4G普及率超(chao)過95%。
增量,是印(yin)度(du)市(shi)場最重要的(de)關(guan)鍵詞。而蘋果(guo)、三(san)星這些歐美日韓巨頭重點布局印(yin)度(du)市(shi)場,無疑也是看重了印(yin)度(du)市(shi)場的(de)高(gao)發(fa)展潛(qian)力。
印度市場很可能成為下一個“中國市場”。
因此,不僅是(shi)小米,所有(you)中國手機品牌都(dou)要(yao)神經緊繃,印度這塊大蛋糕,沒有(you)人可以放棄。甚至對(dui)于所有(you)消費電子企業來說(shuo),印度市場(chang)都(dou)需要(yao)重(zhong)點研究,在國內各類(lei)電子產品市場(chang)紅利逐(zhu)漸見底、普(pu)及(ji)率逐(zhu)漸遇到瓶頸之下,尋找新興增量市場(chang),或(huo)許是(shi)一(yi)場(chang)攸關生死、不允許失(shi)敗的(de)仗(zhang)。
結語: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結構性調整或帶來新契機
從小米(mi)手機(ji)暫時(shi)丟掉印(yin)度市場第一(yi)的表(biao)象之下,我們(men)看到了印(yin)度智(zhi)能(neng)手機(ji)市場正在發(fa)生(sheng)深層次結構性(xing)調(diao)整。而全(quan)球范圍(wei)內的經(jing)濟下行、通貨膨脹(zhang)、地緣政治博(bo)弈加劇(ju)等眾(zhong)多(duo)因(yin)素,也成為所有中國(guo)品牌出海必須要(yao)面對的“不確定性(xing)”。
全球科技(ji)產(chan)業發展自有其規律,各個新興市場就像一(yi)(yi)座(zuo)座(zuo)金礦,被不斷開采,而印(yin)度顯然是下一(yi)(yi)個“富礦”,所有科技(ji)巨頭(tou)都虎視眈(dan)眈(dan)、垂涎三尺。
未來(lai)印度智(zhi)能(neng)手(shou)機市(shi)場必然還(huan)會(hui)發生更加深刻的(de)結構(gou)性調整,能(neng)否把握住(zhu)這些轉型、變革,準確抓住(zhu)用戶需求的(de)變化,對于所有智(zhi)能(neng)手(shou)機廠(chang)商,都會(hui)是更大的(de)考(kao)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