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由AI生成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三北
編輯 | 漠影
近日,“人工智能+(AI+)”在(zai)2024年兩會中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意味著國家將(jiang)加強(qiang)頂層設計,加快形成以AI為引(yin)擎的新質生產力。
當下正值生成式AI狂飆突進,大模型以重構和變革之勢進入千行百業。相關提案火遍了本次兩會,來自全國各界的至少20位代表圍(wei)繞(rao)AI大模型建言(yan),從模型基座、算力(li)方案、應(ying)用落(luo)地(di)及法規制定(ding)等多個方面獻(xian)策(ce)。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的董事長劉慶峰帶來了8份提(ti)案,均是緊密圍繞“AI+”展(zhan)開(kai)。這些提(ti)案涉及(ji)《通用人工智(zhi)能(neng)發展(zhan)規劃》制定、國家級數據開(kai)放(fang)平臺建立、大模型賦(fu)能(neng)工業、教育、司(si)法等(deng)多個方面,進入兩會最受關注的AI提(ti)案之列(lie)。
▲全國人(ren)大(da)代表(biao)、科大(da)訊飛董事(shi)長劉慶(qing)峰
實際上,隨著ChatGPT、Sora等(deng)技術一次次震撼(han)產(chan)業,國內的(de)大(da)(da)模型公司方(fang)案也已(yi)方(fang)興未艾。而(er)憑借(jie)一支名(ming)為(wei)“星火軍團”的(de)精銳隊伍,科大(da)(da)訊飛在過去大(da)(da)半年(nian)里,將大(da)(da)模型落地到了(le)傳(chuan)統行(xing)業的(de)研發、生產(chan)、裝配、銷售、運(yun)營(ying)等(deng)多(duo)個(ge)關鍵(jian)環節。
從訊飛(fei)星火軍團的“AI+”商業(ye)化(hua)探索,我們或(huo)許能看中國新質生(sheng)產力變革的未來之路(lu)。
一、AI成新質生產力,大模型加速工業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時代呼嘯而來,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提開展“人工智能+”行動,目的正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ru)推進數字(zi)經濟創(chuang)新發展(zhan)。
政(zheng)府工(gong)(gong)作報告提(ti)到(dao):“要深(shen)(shen)入推進(jin)數(shu)字經濟(ji)創(chuang)新發(fa)展(zhan)。制定支持數(shu)字經濟(ji)高質(zhi)量發(fa)展(zhan)政(zheng)策,積極(ji)推進(jin)數(shu)字產(chan)業(ye)化、產(chan)業(ye)數(shu)字化,促進(jin)數(shu)字技術和實體經濟(ji)深(shen)(shen)度融合。深(shen)(shen)化大數(shu)據、人工(gong)(gong)智能(neng)等研發(fa)應用,開展(zhan)‘人工(gong)(gong)智能(neng)+’行(xing)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shu)字產(chan)業(ye)集群。”
對此,劉慶峰建議,加快大模型賦能工業領域,確保關(guan)鍵領域(yu)自(zi)主(zhu)可控(kong),從而推動數(shu)字(zi)經濟(ji)與實體經濟(ji)深度融合(he)。
那么在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工業領域,如何加快大模型的賦能?
劉(liu)慶峰提(ti)出以下三大(da)建議:
一是在工業領(ling)域加快(kuai)推動(dong)大模型(xing)(xing)賦(fu)能提(ti)質增效,同時在金融(rong)、能源、通(tong)信等(deng)關鍵(jian)領(ling)域確保使用自主(zhu)可(ke)控(kong)的國(guo)產(chan)硬件和國(guo)產(chan)大模型(xing)(xing);在保障(zhang)核(he)心(xin)基礎設施自主(zhu)可(ke)控(kong)的同時,加快(kuai)打造國(guo)產(chan)大模型(xing)(xing)應用生態;
二是在央國(guo)企加快推動自(zi)主(zhu)可控的大模(mo)型底(di)座建設,并與人工(gong)智能企業(ye)分工(gong)協(xie)作,發揮各(ge)自(zi)優勢(shi),聯(lian)合(he)創(chuang)新、協(xie)同發展;
三是在軟件行業(ye)(ye)領域(yu)加(jia)快推動代(dai)碼大模型(xing)的深度(du)應(ying)用,助力工業(ye)(ye)領域(yu)數字(zi)化轉型(xing),推動數字(zi)經(jing)(jing)濟和實體經(jing)(jing)濟深度(du)融合(he)。
著(zhu)眼微毫,詮(quan)釋盛大。宏大的工業數字化(hua)轉型(xing),需從(cong)關鍵的小切(qie)入點(dian)著(zhu)手。
數實融合的抓手是軟件。根據工信部披露,我國開源軟件開發者數量截至2023年4月突破800萬,大模型能在工業領域賦能代碼上做什么文章?對(dui)(dui)此,科大訊飛(fei)基于訊飛(fei)星(xing)火(huo)V3.5的智(zhi)能編(bian)程助(zhu)手(shou)iFlyCode,已經與上百(bai)家企(qi)業對(dui)(dui)接(jie)應用(yong),幫助(zhu)軟件從業者在編(bian)程設計、編(bian)碼、測試(shi)等階(jie)段(duan)大幅(fu)提(ti)效。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中美科技交鋒升級,科研在數智時代的地位更加凸顯。如何讓科研人員減負轉而更專注解決核心難題?對(dui)此,基于訊飛星(xing)火V3.5的科(ke)技文獻大(da)模型已經助力(li)科(ke)研(yan)人(ren)員提高成果調研(yan)、論文研(yan)讀、學(xue)術寫作(zuo)等(deng)各個(ge)環節(jie)的效率。
AI技術產出加速涌現,AI新質生產力的爆發勢不可擋。
根(gen)據政(zheng)府工作報告,過(guo)去一年(nian)我國在AI、集成(cheng)電(dian)路(lu)、量子(zi)技術等前沿領域創新(xin)成(cheng)果不斷涌現,2023年(nian)簽訂(ding)技術合(he)同95萬(wan)項,成(cheng)交額達到6.15萬(wan)億(yi)元,比上年(nian)增長28.6%。
二、數字化深水區,AI企業聯合行業龍頭重構業務壁壘
“AI+”時代,所(suo)有行(xing)業(ye)都(dou)值得用(yong)大模型重做一遍。
劉慶峰在兩會期間表示,目前行業頭部企業,都在積極推進大模型等技術在行業的深度應用。而我(wo)們從訊(xun)飛的(de)實踐(jian)經驗來看,訊(xun)飛星(xing)火大模(mo)型(xing)(xing)自發布以來,攜手(shou)保險(xian)、銀行、能源、汽(qi)車、通(tong)信等(deng)領域龍頭企業(ye),已打造(zao)了(le)大模(mo)型(xing)(xing)賦(fu)能的(de)應(ying)用標(biao)桿。
在金融領域,某國內大型保險集團通過部署行業首個全鏈路信創的私有化大模型平臺,打造了(le)保(bao)(bao)險行業數字(zi)勞動(dong)力。基于星火大模型,該平臺結(jie)合保(bao)(bao)險行業豐富的應用場景, 大幅提高了(le)研發崗(gang)、綜合服(fu)務崗(gang)、審計崗(gang)的工作效率。
同時,多家銀行已經與訊飛開展合作,共同探索大模型在金融行業的信貸審批、風險管理、代碼開發等場景應用,訊飛已聯合某國有銀行打造大模型代碼能力應用的標桿。
在科研領域,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大訊飛合作推出的星火科研助手,提供成果調研、論文研讀和學術寫作三大功能,為科研工作者打造高效精準的科技文獻助手,助力科研工作。測試顯示,基于科技文獻大模型,學者成果調研的效率可以提高超10倍,模型的論文研讀有效率和學術寫作采納率均超90%。
北京交通大學“飛鷹(ying)寫作平(ping)臺”于(yu)2月宣布上線。該平(ping)臺基(ji)于(yu)訊飛的AI+能力,可助師(shi)生快捷地進行文(wen)本校對、及時糾正文(wen)本錯誤,節省大量人(ren)工校對工作。
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借助科研助手增強科研文獻檢(jian)索和分析能力,并(bing)通過科技文獻大模型(xing)為科研人(ren)員提供建議(yi)指導,從而提高了研究效率和質量。
在能源領域,科大訊飛攜手國家能源集團,基于星火大模型底座能力,構建針對能源行業多業態、多場景的行業大模型,驅動國家能源集團各板塊持續提質增效。在3月科大訊飛中標的一個新項目中,可以看到中國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將建設AI基礎(chu)大模型及數據訓練平臺,這有望成為又一(yi)個“AI+能(neng)源”案(an)例代表。
在文旅領域,全國人大代表、無錫拈花灣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提出“文旅行業更要擁抱人工智能新技術”,劉慶峰則更進一步建議依托大模型能力,構建國家文旅大模型,推動文旅產業智能化高質量發展,并且科大訊飛已在利川市建設文旅大模型,在(zai)提升(sheng)旅游體驗(yan)、優化旅游服務(wu)等方面發揮重要(yao)作用,推動利川市文化旅游產(chan)業的持(chi)續創新和(he)繁(fan)榮(rong)發展(zhan)。
可以看到,多個大模型賦能的應用標桿雨后春筍般涌現,如劉慶峰所說,各行各業已經開始探索加快推動自主可控的大模型底座建設,與AI企業分工協作。
AI企業也不僅充當“賣鏟人”的角色,而且積極融入并扎根行業的土壤。比(bi)如科大訊(xun)飛在(zai)2023年7月就(jiu)打造(zao)了一支名為“星火軍(jun)團”的精(jing)銳隊伍,作為訊(xun)飛星火大模型在(zai)B端(duan)應(ying)用(yong)價值落地(di)的戰略(lve)業(ye)(ye)務(wu)組織,助企業(ye)(ye)探索出大模型的B端(duan)商業(ye)(ye)之路。
三、突破產業化瓶頸,打造國產大模型應用生態
過去一年,我們見證了席卷全球的ChatGPT、Sora、具身智能等風暴,窺得AGI將為人類社會帶來的深遠變革,也正視現階段面臨的技術差距和外部制裁挑戰。
站在歷史轉折處,國內大模型產業如何突破發展瓶頸?今年兩會(hui),各界代(dai)表委員們的提案從(cong)不同角(jiao)度給出(chu)了意見參考。
比如中國科學(xue)院計算(suan)(suan)技術研(yan)(yan)究所研(yan)(yan)究員張(zhang)云泉建(jian)(jian)議(yi)集(ji)中AI芯片研(yan)(yan)制力量突破算(suan)(suan)力瓶頸。還有(you)一些企業代表從(cong)發(fa)展生成式(shi)AI教育、建(jian)(jian)立AI數據交易市場等方面提出建(jian)(jian)議(yi)。
作為大模型國家隊的重要參與者,劉慶峰則從系統性出發,建議加快制定國家《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建議圍繞自主可控算力生態構建、高質量數據開放共享、科學的評測標準制定、源頭技術前瞻研發、人才培養等維度打造優勢。
而綜合這些代表的建議,可以看到,無論是著眼人才、算力還是應用、系統規劃,當下產業的一大當務之急,無疑是要打造國產大模型應用生態。
正(zheng)如劉慶(qing)峰在(zai)另一份提案中所(suo)建議(yi)的(de)(de):加快形成(cheng)以(yi)國(guo)產大模(mo)(mo)型(xing)(xing)為核心的(de)(de)自(zi)主(zhu)可控產業生(sheng)態。國(guo)產大模(mo)(mo)型(xing)(xing)向開發(fa)者開放,支持大模(mo)(mo)型(xing)(xing)對工業互聯網、軟件行業的(de)(de)賦能(neng),也(ye)要支持大模(mo)(mo)型(xing)(xing)在(zai)汽車、家(jia)電等領(ling)域的(de)(de)應用(yong),以(yi)“人工智能(neng)+”推動我(wo)國(guo)自(zi)主(zhu)可控的(de)(de)大模(mo)(mo)型(xing)(xing)產業生(sheng)態蓬勃發(fa)展。
落實到行動,國內自主可控算力生態構建已初見成效。
去年10月,首個支撐萬億參數大模型訓練的國產算力平臺已經啟用。這是訊飛與華為聯合推出的國產算力平臺“飛星一號”,今年(nian)1月發布(bu)的訊飛(fei)星火V3.5、星火語音(yin)大模型(xing)、星火開源大模型(xing)都是(shi)基于“飛(fei)星一(yi)號”訓練。
作為國內首個基于全國產算力訓練的大模型,訊飛星火V3.5實(shi)現了文本生成(cheng)、語(yu)言理(li)解、知(zhi)識問(wen)答、邏輯推理(li)、數學(xue)能(neng)(neng)力(li)(li)(li)(li)、代碼能(neng)(neng)力(li)(li)(li)(li)、多模態(tai)能(neng)(neng)力(li)(li)(li)(li)七大核心能(neng)(neng)力(li)(li)(li)(li)升級。其(qi)中,語(yu)言理(li)解、數學(xue)能(neng)(neng)力(li)(li)(li)(li)超過GPT-4 Turbo,代碼能(neng)(neng)力(li)(li)(li)(li)達到(dao)GPT-4 Turbo的96%,多模態(tai)理(li)解能(neng)(neng)力(li)(li)(li)(li)達到(dao)GPT-4V的91%。
為了豐富大模型應用生態,科大訊飛發布了130億參數規模的星火開源大模型系列。星火(huo)開源大(da)模(mo)型也(ye)基于飛(fei)星一號實(shi)現了全棧國產(chan)適配優化。這也(ye)意味(wei)著(zhu),科(ke)大(da)訊飛(fei)為企業客戶提供(gong)了另外一種“大(da)模(mo)型+算(suan)力(li)”的選擇。
羅馬(ma)不是一日建成的(de),國產大模型(xing)自主(zhu)可控產業(ye)生(sheng)態的(de)建立,還需要產學(xue)研政各界(jie)長期共(gong)同努力搭建。
結語:生態共建,推動AI新質生產力變革
從(cong)剛剛結束的(de)兩會來(lai)看,無論是政府工作報(bao)告,還(huan)是來(lai)自社會各界的(de)人大(da)代表和政協委(wei)員,他們都(dou)十分關注AI技術產業的(de)發展,而大(da)模型技術正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de)新(xin)質(zhi)生產力。
透過科(ke)大(da)訊飛(fei)董事長劉(liu)慶(qing)峰的8份(fen)提案,以及訊飛(fei)過去(qu)一年在(zai)大(da)模(mo)(mo)型(xing)技術產業領域的落地實踐(jian),我們(men)看到了AI企業在(zai)推(tui)動大(da)模(mo)(mo)型(xing)在(zai)金融、教育、科(ke)研、能(neng)源、文旅(lv)等關鍵領域落地探索。
機遇與挑戰并(bing)存(cun)。一系(xi)列大模型落(luo)地案例讓(rang)我們看到(dao)了(le)“AI+”的廣闊想(xiang)象空間,也了(le)解(jie)了(le)大模型的真(zhen)實提效價(jia)值,同時技術(shu)局限(xian)和算力瓶頸等挑戰依然(ran)嚴峻,需要我們加(jia)快國(guo)產(chan)大模型自主可控(kong)產(chan)業生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