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李水青
編輯 | 心緣
2024年,細數(shu)中國在大(da)模型領域的種種突破,頗為令人振奮(fen):
百度文心一言、智譜GLM-4等國產模型在全球權威測試中打敗GPT-4;月之暗面等三家國產大模型獨角獸沖破200億元估值“大關”;“國產Sora”黑馬愛詩科技、生數科技等將AI視頻生成時長刷新到6秒、14秒、30秒;萬卡集群沖出摩爾線程等國產GPU黑馬,支持訓練萬億參數AI大模(mo)型……
這些,都與我國的“AI第一城”北京有關。
今年7月,相關負責人在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人工智能專題論壇上提到,截至當時全國已通過備案的大模型產品166個,其中北京有71個,接近占全國一半。從公開信息可知,北京大模型獨角獸數量占全國八成,同時(shi),這些大模型(xing)已加速落(luo)地到了互聯網、教育、醫療(liao)、金融、政府等多個領域。
▲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人工智(zhi)能專(zhuan)題論壇
7月底,智東西曾統計了2024年上半年及7月我國大模型產業相關企業超千萬元融資情況,結果顯示,北京企業獲得了43筆融資,上海和深圳則分別為11筆、9筆,展現出明(ming)顯的差距。()
種種跡象表明,北京正在成為中國“大模型第一都”。
從起跑到領跑,北(bei)京(jing)大模型產(chan)業的(de)突圍僅花了(le)一年多時間(jian)。2023年5月,北(bei)京(jing)發布(bu)(bu)《北(bei)京(jing)市(shi)促進通用人(ren)工智(zhi)能創新發展(zhan)的(de)若干措施》,公布(bu)(bu)了(le)“開展(zhan)大模型創新算法(fa)及關鍵技術研究”等(deng)21項措施,在全國城(cheng)市(shi)中(zhong)率(lv)先(xian)打響大模型第一槍。
一年多之后,北京已形成全面覆蓋大模型、AI算力、數據、應用、方案全產業鏈及產學研融合的大模型“路線圖”。在北京,不僅看中國,也看世界。
每一次“首個”、“最強”、“重磅(bang)”北京進(jin)展的(de)(de)背后(hou),中(zhong)國大模型產業已經從追趕走向引(yin)領。為(wei)什(shen)么是北京?北京又(you)是如何(he)占據(ju)“百(bai)模大戰”的(de)(de)C位的(de)(de)?讓我(wo)們來一起探究。
一、備案大模型接近全國一半,頂尖大模型“北京造”
進入2024年,北京“盛產”大模型的實力不(bu)斷得到印證。
在3月的第二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北京市相關負責人提到,北京AI相關企業數量約2200家(jia),約占全國4成;
在7月的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北京宣布已通過備案上線的大模型數量達71個,接近占全國總數166個的一半。
此前在2023年10月,《北京市人工智能行業大模型創新應用白皮書(2023年)》顯示,我國10億參數(shu)規模以上的大模型廠商約一半在北京,數量高達122家。
明星大模型產品和公司“北京造”,在中國科技圈接連發生。
科技大廠掀起「百模大戰」,北京成為最前沿的創新根據地。阿里、騰訊、百度、字節、華(hua)為、三六零(ling)、京東(dong)、小米、網易(yi)等科技大廠(chang)都公布了最新大模研發及應用進展,大模型(xing)電商(shang)、大模型(xing)上車、AI手機發新等成熱門趨勢。
比如,百度在(zai)2023年10月推(tui)出了對標(biao)GPT-4的文心大模(mo)型4.0版本,10多款(kuan)AI原生應用(yong)及(ji)大模(mo)型硬件隨之推(tui)出,到年底用(yong)戶規模(mo)已破(po)億,今年又升級(ji)了AI編程助手、數(shu)字(zi)人平臺(tai)、智能客服平臺(tai)、知識管理平臺(tai)等多款(kuan)應用(yong)。
國產大模型“創業五虎”涌現,成為估值直逼200億元的獨角獸。其中智譜AI、百川智能、月之暗面和零一萬物四家都注冊于北京,MiniMax一家位于上海。
創立于2019年的智譜AI于2024年(nian)1月推(tui)出新一代基(ji)座大模型GLM-4,整體(ti)評測結(jie)果逼近GPT-4;2024年(nian)7月推(tui)出“中國版(ban)Sora”清(qing)影(ying),支(zhi)持(chi)生成6秒(miao)視頻。該公司今年(nian)獲得了超4億美元(yuan)(yuan)融資(zi),最(zui)新估值突破200億元(yuan)(yuan)。
由前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創立于2023年的百川智能,目前(qian)已推出(chu)了Baichuan-7B/13B,Baichuan2-7B/13B、Baichuan2-192K、Baichuan 4、“鵬城(cheng)-百(bai)川·腦(nao)海(hai)33B”等12款大模型。該(gai)公(gong)司于(yu)今年7月剛(gang)剛(gang)完成了50億(yi)元(yuan)A輪融資,估值也突破200億(yi)元(yuan)“大關”。
創立于2023年的月之暗面以其獨(du)特的(de)“To C”戰略,將(jiang)Kimi打造(zao)為月(yue)訪(fang)問超(chao)2000萬人次的(de)AI爆款(kuan)產品(pin),公司在(zai)2024年(nian)2月(yue)獲(huo)得超(chao)10億(yi)美元(yuan)融資,刷新國內(nei)AI領域(yu)最大單筆融資紀錄,最新估(gu)值高達30億(yi)美元(yuan),也超(chao)200億(yi)人民幣(bi)了(le)。
由李開復博士親自帶隊孵化的AI2.0公司零一萬物,于2024年3月開源了Yi-9B模型,并發布(bu)了Yi大模型API開放(fang)平(ping)臺,近期也已傳出完成了數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
一些大模型“新苗子”還未躋身獨角獸陣營,但僅成立1年左右已成為細分賽道“王者”。
在熱門的AI視頻生成領域,由前字節視覺技術負責人王長虎領銜的愛詩科技早在2024年1月就推出了類Sora視頻生成產品PixVerse海外版,由清華大學教授朱軍等坐鎮的生數科技于2024年4月(yue)推出中國首個原(yuan)創全自(zi)研(yan)長(chang)時(shi)長(chang)、高一致性、高動態性的(de)(de)視頻(pin)大模型Vidu,都領先于OpenAI的(de)(de)“期貨”產品Sora。
在備受關注的AI基礎設施(AI Infra)領域,前OneFlow創始人及CEO袁進輝創辦的硅基流動,在6月(yue)剛剛推出(chu)一站式大(da)模型API云服務平臺SiliconCloud,據悉其自研的SiliconLLM大(da)模型推理(li)引(yin)擎生成速度較同類(lei)開源產品(pin)快(kuai)10倍以上。
產學研聯合創新成為趨勢。比如在(zai)通用大(da)模(mo)型(xing)(xing)領域,北京智(zhi)源(yuan)人(ren)工(gong)智(zhi)能研究院與(yu)中(zhong)國電(dian)信于2024年7月聯合發(fa)布了全球首個低碳(tan)、高性能開源(yuan)多語言大(da)模(mo)型(xing)(xing)Tele-FLM,并預告接下來(lai)將發(fa)布千億、6000億、萬億參數大(da)語言模(mo)型(xing)(xing)。
大模型行業應用落地初見成效。2023年6月,北京發布首批10個行業大模型典型應用案例,百度、智譜華章、中科院自動化所、科大訊飛、云知聲、科學智能研究院、第四范式、毫末智行、銜遠、面壁智能等10家技術供給方的應用案例入選,覆蓋能源、醫療、金融、消費、智駕、政府、地產等多個行業領域。
▲北京首批(pi)10個行業大模型典型應用案例
2024年7月,北京市行業大模型創新應用大賽頒獎,最終有6家企業獲得一等獎,分別是瑞萊科技(政務)、中科聞歌(金融)、瑞泊(產業升級)、數坤科技(醫療)、中科大腦(文化教育)、中科睿鑒(智慧城市)。
短短一年時間,北京主力大模型的數量從2023年7月的40個,生長到現在2024年7月的71個,科技大廠布局大模型(xing)算(suan)力、算(suan)法和(he)應用(yong)全產(chan)業鏈,數十家獨角(jiao)獸和(he)細分賽道頭部創企趕超國際同(tong)行,產(chan)學研融合推(tui)動應用(yong)落(luo)地成果井噴(pen),并在全國率先(xian)形(xing)成了AI大模型(xing)集聚區。
北京跑出了大模型產業發展的中國速度,也賽出了中國強度。
二、四大E級智算中心啟動,3.6萬P智能算力激活數據要素
打開北京“模”力,離不開算力這把“鑰匙”。
截至2023年12月,北京已形成1.2萬P(PFlops,千萬億次浮點運算(suan)(suan)/秒)的算(suan)(suan)力(li)供(gong)給規(gui)模——其(qi)中通用算(suan)(suan)力(li)8672P,智(zhi)能(neng)算(suan)(suan)力(li)3402P,超算(suan)(suan)算(suan)(suan)力(li)340P。首都云服(fu)務(wu)商在津冀、晉蒙區域部署的智(zhi)能(neng)算(suan)(suan)力(li)約4082P,更是為大模型產(chan)業發展提供(gong)了堅實基礎。
這是什么概念?1P是指每秒1000萬億次計算速度,100P就相當于5萬臺高性能計算機的算力,比如要在20萬顆天體的星空圖中要定位某種特征星體,僅100秒。1.2萬P將為北京帶(dai)來什么樣(yang)的“模”力,可想而知。
進入2024年,北(bei)京的智(zhi)能(neng)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依(yi)然強(qiang)勁(jing),為大(da)模型產業發展持續供能(neng)。
2024年1月,位于海淀區的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上莊)發布(bu),一期500P算(suan)(suan)力已正(zheng)式上(shang)線,為大模(mo)型產業(ye)發展提供普惠算(suan)(suan)力服務(wu)。
2024年3月,作為北京規模最大的公共算力平臺,北京亦莊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臺正式啟(qi)用,可提供算(suan)力3000P,相當于超(chao)過百萬(wan)臺高性能電腦的(de)算(suan)力。
該區每年將發布“1億算力(li)券+1億模型券”服務企業(ye);面向未來,該平臺(tai)所處的經開(kai)區規(gui)劃了超10000P的算力(li)規(gui)模。
2024年5月,位于朝陽區的北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已(yi)于啟(qi)動施工,預計(ji)(ji)2024年(nian)年(nian)底完(wan)成(cheng),投產后將(jiang)累計(ji)(ji)實現2000PFlops智能算力供給。
▲北(bei)京數字經濟算力中心效果圖
根據最新發布的《北京市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7年)》,北京計劃打造的4個E(EFlops,浮點運算次數百億億次/秒)級智能算力高地,到2027年新增智能算力將達3.6萬P。
北京不僅從算力層面為大模型產業發展提供了動力,還從數據要素方面提供充足“燃料”。
北京市經信局數據顯示,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實現牌照落地后,截至2023年11月,該所發放27張數據資產登記憑證,數據交易規模超過20億元。
背后,北(bei)京率先創(chuang)建(jian)了全國首(shou)個(ge)數(shu)據(ju)(ju)基(ji)(ji)礎(chu)制度(du)先行(xing)區(qu),發布數(shu)據(ju)(ju)基(ji)(ji)礎(chu)制度(du)先行(xing)區(qu)創(chuang)建(jian)方(fang)案和政策清單;出(chu)臺數(shu)據(ju)(ju)資產(chan)首(shou)登記、首(shou)交易、首(shou)入表和首(shou)開放(fang)等創(chuang)新的獎勵措施,持續釋(shi)放(fang)政策紅利。
2024年3月,北京啟用國內第一個AI數據訓練基地,同(tong)時以“監管沙盒(he)”制(zhi)度保障大模型(xing)訓(xun)練。AI數據訓(xun)練基地(di)與北京(jing)算力基礎設施聯合起來(lai),大大助(zhu)力了大模型(xing)領域企業練就“最強大腦(nao)”。
可以看到,抓住模型、算力和數據三大要素,北京抓住了大模型技術產業發展的“牛鼻子”。
三、30年AI進化,北京成中國“大模型第一都”
北京(jing)是如何一步步成為AI之都(dou)的?這還要從30多年前說起。
北京AI產業的崛起具備悠久的歷史源頭。中(zhong)科院的人工智能研究始于(yu)1987年,微軟亞洲(zhou)研究院成(cheng)立于(yu)1998年,著名的清(qing)華姚班創(chuang)立于(yu)2005年……它們為(wei)北京AI發展創(chuang)造了(le)一(yi)批(pi)又一(yi)批(pi)人才,伴(ban)隨著2010年代初商湯(tang)、曠視、智源(yuan)研究院等掀起的第一(yi)波AI浪潮,也在2020年代成(cheng)為(wei)當下大模(mo)型產業(ye)發展的中(zhong)流砥柱(zhu)。
厚積薄發,隨著以計算機視覺為代表的AI技術產業落地成熟,2020年中國AI落地的爆發年,也是北京AI的第一次大爆發。
根(gen)據(ju)北京(jing)智(zhi)源人工(gong)(gong)智(zhi)能研究院發(fa)布的《2020北京(jing)人工(gong)(gong)智(zhi)能發(fa)展報告》,2019年(nian)北京(jing)人工(gong)(gong)智(zhi)能相(xiang)關產(chan)值規模已(yi)達1700億元規模;AI創(chuang)企截至2020年(nian)6月(yue)底融資總額超3000億元,并(bing)催(cui)生了商湯、曠視等32家人工(gong)(gong)智(zhi)能獨(du)角獸企業(ye);AI相(xiang)關論文發(fa)布、專利申請量均居(ju)全國(guo)第一(yi)(yi),并(bing)產(chan)出了一(yi)(yi)批(pi)具有國(guo)際影響力的重大原(yuan)創(chuang)性(xing)成果,均居(ju)于全國(guo)第一(yi)(yi)。
這離不開北京能在AI綱領性政策上踩準節點。
2017年9月,中(zhong)關(guan)村(cun)科(ke)技園區(qu)管理委(wei)員會(hui)率先發布了(le)北(bei)(bei)(bei)京(jing)(jing)(jing)首個AI政策《中(zhong)關(guan)村(cun)國家(jia)自主創(chuang)(chuang)新(xin)(xin)示(shi)范區(qu)人(ren)工(gong)智能產(chan)業培(pei)育行動計劃(hua)(2017—2020年)》,12月北(bei)(bei)(bei)京(jing)(jing)(jing)市(shi)印發了(le)《北(bei)(bei)(bei)京(jing)(jing)(jing)市(shi)加快科(ke)技創(chuang)(chuang)新(xin)(xin)培(pei)育人(ren)工(gong)智能產(chan)業的指導(dao)意見》,為北(bei)(bei)(bei)京(jing)(jing)(jing)AI產(chan)業的發展提供(gong)了(le)政策基礎和(he)支持(chi)。2019年,北(bei)(bei)(bei)京(jing)(jing)(jing)獲(huo)批成立首個國家(jia)新(xin)(xin)一代人(ren)工(gong)智能創(chuang)(chuang)新(xin)(xin)發展試驗區(qu),也為其AI爆(bao)發提供(gong)了(le)條件(jian)。
因勢利導(dao),伴隨(sui)著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應用爆火全球,2023年(nian)是北京(jing)AI產業(ye)的進(jin)化年(nian)。
1、打響全國AI大模型政策第一槍,1000億元支持投融資環境
在AI大模型綱領性政(zheng)策方(fang)面,北京起得早、不猶豫、不觀(guan)望。
2023年5月30日,北京率先打響地方大模型政策第一槍。北(bei)京市(shi)政(zheng)府發(fa)布《加快建(jian)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de)人工(gong)智能創新(xin)策(ce)源(yuan)地實施(shi)(shi)方案》、《北(bei)京市(shi)促進(jin)通(tong)用人工(gong)智能創新(xin)發(fa)展(zhan)的(de)若干(gan)措施(shi)(shi)》兩大政(zheng)策(ce),提出加強大模型訓練(lian)數據采(cai)集及(ji)治理工(gong)具研發(fa)等21條(tiao)措施(shi)(shi),為北(bei)京大模型產業(ye)發(fa)展(zhan)定(ding)調。
2023年9月,北京市海淀區首先出手打樣。該區發(fa)布(bu)《中關村科學城通(tong)用人(ren)工智(zhi)能創新引領發(fa)展(zhan)實(shi)施方(fang)(fang)案》(簡稱“方(fang)(fang)案”),該方(fang)(fang)案提出要打造2300億元(yuan)核心產業規(gui)模,從人(ren)才(cai)落戶(hu)、資金補貼,公租(zu)房(fang)等多(duo)方(fang)(fang)面(mian)給予人(ren)才(cai)補貼。
2024年4月,北京市再放政策大招。發(fa)展(zhan)改革委(wei)等(deng)部門進一(yi)步聯合發(fa)布《北京市關(guan)于加快(kuai)通用(yong)人工智能產(chan)業(ye)引(yin)領(ling)發(fa)展(zhan)的若(ruo)干措(cuo)施(shi)》(簡(jian)稱“措(cuo)施(shi)”),措(cuo)施(shi)聚焦提升智能算(suan)力供給(gei)、加快(kuai)大模型(xing)創新應用(yong)等(deng)提出10條措(cuo)施(shi),并從算(suan)力、模型(xing)、數據、應用(yong)及環境全(quan)方位給(gei)大模型(xing)企業(ye)發(fa)放(fang)真槍實彈(dan)的“大禮(li)包”。
這些“大禮包”包括但不限于:對于納入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AI技術攻關項目最高重獎1億元,對打造人工智能標桿應用的項目最高支持5000萬元,未來5年投資超1000億元優化投融資環境,通過資金補貼、發放算力券、模型券等方式降低大模(mo)型企業運營成本等。
2、打造45EFLOPS智算供給,國產算力支撐萬億級參數大模型訓練
在(zai)大模(mo)型基礎設施(shi)建設方面(mian),北京保持著此前的強大投入力度。
2024年4月,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印發《北京市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7年)》(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智算供給規模達到45EFLOPS;到2027年,實現智算基礎設施軟硬件產品全棧自主可控,整體性能達到國內領(ling)先水(shui)平,具(ju)備100%自主可(ke)控智(zhi)算中心建設能力。
北京市還(huan)宣布打(da)造(zao)超過(guo)200個(ge)智能算力驅動的行業標桿(gan)案例,重點(dian)建設海(hai)淀、朝陽(yang)、亦莊、京西(xi)(石景山、門頭溝)等(deng)E級智能算力高地,優先加(jia)快兩個(ge)10EFLOPS大規(gui)模智算集群建設進度。
但北京的算力版圖不止于此,打造京津冀蒙算力供給走廊,規劃建設支撐萬億級參數大(da)(da)模型訓(xun)練需求的超大(da)(da)規模智(zhi)算集群,使(shi)其加快人工智(zhi)能大(da)(da)模型商業化落地的更宏大(da)(da)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加快推動核心軟硬件產品自主可控將是重點任務。
北京在(zai)方案中(zhong)提出,對采購(gou)自主可控(kong)GPU芯片(pian)開(kai)展智能算(suan)力服務的企業,實(shi)施(shi)方案提出的保障措(cuo)施(shi)是按照投資(zi)額(e)的一(yi)定比例(li)給予支(zhi)持,加速實(shi)現智算(suan)資(zi)源供給自主可控(kong)。
而在5月的《北(bei)(bei)京市(shi)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ying)響力的人工(gong)(gong)智能(neng)創新策源(yuan)地實(shi)施方案(2023-2025年)》,北(bei)(bei)京也明確提出(chu)推動國(guo)產人工(gong)(gong)智能(neng)芯片實(shi)現突破。積極引導(dao)大模型研發企業應(ying)用國(guo)產人工(gong)(gong)智能(neng)芯片,加快提升人工(gong)(gong)智能(neng)算力供給的國(guo)產化率。
北京對國產算力的真刀實槍投入也是“大手筆”。
比如在2023年10月,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昨晚發布《2023年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資金實施指南(第二批)》,就提出重點支持集成電路設計產品首輪流片獎勵等方向,單個企業年度獎勵金額不超過3000萬元。
3、筑巢引鳳,發動全國科技力量“組局”,做活政產學研資生態
政產學研資生態融合,是北京大模型產業發展的活力源泉。
筑巢引鳳,北京在寸(cun)土寸(cun)金的首都撥出(chu)了多塊地來發(fa)展AI產(chan)業。
2023年9月,“中關村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揭牌,打造五(wu)道口人(ren)工智能(neng)產業(ye)園(yuan)、北大西門人(ren)工智能(neng)產業(ye)園(yuan)、中關村西區(qu)人(ren)工智能(neng)產業(ye)園(yuan)、以及清華科技園(yuan)四大產業(ye)園(yuan)區(qu),覆蓋面(mian)積達67萬(wan)平方米,這為北京大模型產業(ye)的宏偉藍圖(tu)提(ti)供了寬闊的物(wu)理(li)空間。
2024年7月,人工智能創新街區概念發布(bu)。北京計劃(hua)在海淀南部的53平方公里范圍打造人工智(zhi)能(neng)(neng)創新街區,串聯(lian)起52個全國重點實驗室、10個新型研發機構、106個國家(jia)(jia)級科研機構、37所頂尖高校、89位AI2000全球頂尖學(xue)者(zhe)、1.23萬位人工智(zhi)能(neng)(neng)學(xue)者(zhe)、1300家(jia)(jia)人工智(zhi)能(neng)(neng)企業(ye)、90余家(jia)(jia)大模型相關(guan)單位、37家(jia)(jia)備案大模型單位。
通過一系列伙伴計劃、聯盟,北京讓一片片AI創業空間“活起來”。
2023年5月,北京發布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伙伴計劃,當月(yue)公布(bu)首(shou)批39家(jia)成(cheng)員(yuan)名單,7月(yue)公布(bu)了第二(er)批63家(jia)企業,包括阿(a)里云、北(bei)京(jing)超級(ji)云計算中(zhong)心等算力伙(huo)伴,北(bei)京(jing)市(shi)大(da)數據(ju)中(zhong)心、北(bei)京(jing)市(shi)科學技術研究(jiu)院(yuan)、北(bei)京(jing)智源(yuan)人工(gong)智能研究(jiu)院(yuan)等數據(ju)伙(huo)伴,百(bai)度、智譜AI、阿(a)里達摩院(yuan)、昆侖(lun)萬維(wei)等模(mo)型伙(huo)伴,北(bei)京(jing)市(shi)政務(wu)服務(wu)管理局(ju)、北(bei)京(jing)銀行、金山辦(ban)公等應用伙(huo)伴,IDG資本、鼎暉創(chuang)新(xin)、奇績創(chuang)壇等投資伙(huo)伴。
2024年7月,中關村人工智能產業聯盟發起(qi)成立,啟動(dong)通(tong)用(yong)人(ren)工智(zhi)(zhi)能(neng)產業創新生態計劃(hua)。聯盟成員包括(kuo)北京(jing)通(tong)用(yong)人(ren)工智(zhi)(zhi)能(neng)研(yan)究(jiu)院(yuan)(yuan)(yuan)、中(zhong)(zhong)(zhong)國信通(tong)院(yuan)(yuan)(yuan)、北京(jing)大學、清華大學、中(zhong)(zhong)(zhong)國人(ren)民大學、中(zhong)(zhong)(zhong)國科(ke)學院(yuan)(yuan)(yuan)自動(dong)化研(yan)究(jiu)所、智(zhi)(zhi)源研(yan)究(jiu)院(yuan)(yuan)(yuan)、海天瑞(rui)聲(sheng)、智(zhi)(zhi)譜AI、騰訊(xun)、中(zhong)(zhong)(zhong)國中(zhong)(zhong)(zhong)車(che)、百度(du)、百川智(zhi)(zhi)能(neng)、中(zhong)(zhong)(zhong)關村科(ke)學城公司等(deng)上百家(jia)高校、機構。
可以看到,為體現市場化開放合作對接機制,北京發動了大半個中國的投資界、產業界、學術界力量,共同助力大模型產業的發展。
而這些行動促成的成果,最終也不只是“秀肌肉”,而是為全國打樣,用成果?反哺全國大模型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
結語:打造數字經濟標桿,北京占據“百模大戰”C位
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北京再(zai)次走(zou)在了時代跨越的前列。
1994年中國(guo)首次接入互聯網,北(bei)(bei)(bei)京于1997年就率先(xian)成立了市(shi)信息辦,并在1999年制定(ding)了長遠(yuan)的(de)“數(shu)(shu)字(zi)北(bei)(bei)(bei)京”三步走目標:2000—2010年,形(xing)成“數(shu)(shu)字(zi)北(bei)(bei)(bei)京”基本(ben)框架(jia)。2011—2020年,提高首都的(de)數(shu)(shu)字(zi)化水平。2021—2050年,將(jiang)北(bei)(bei)(bei)京建設成為現(xian)代(dai)化國(guo)際(ji)數(shu)(shu)字(zi)城(cheng)市(shi)。
引領互聯網寬帶、高清(qing)數字(zi)(zi)電(dian)視(shi)等風潮,踩準電(dian)商、數字(zi)(zi)物流、數字(zi)(zi)政府等風口,打造了載(zai)入史冊的(de)“首都之窗”網站(zhan)開(kai)通(tong)、市政交通(tong)一(yi)卡通(tong)普及、2008年(nian)數字(zi)(zi)奧(ao)運(yun)、3G網絡(luo)服務通(tong)網……根(gen)據(ju)官方(fang)數據(ju),北京數字(zi)(zi)經(jing)濟增加(jia)值(zhi)在2015年(nian)達到(dao)8719億(yi)(yi)元(yuan),到(dao)2022年(nian)已經(jing)增長至1.7萬億(yi)(yi)元(yuan),成為(wei)經(jing)濟增長的(de)主(zhu)要引擎(qing)之一(yi)。
AI作為(wei)數字化(hua)的(de)(de)重要(yao)子題,作為(wei)新質生產(chan)力的(de)(de)代表,不僅在北京數字化(hua)的(de)(de)沃土中生根,更在積極的(de)(de)AI專項政策(ce)澆(jiao)灌下萌芽(ya)。政策(ce)、產(chan)業、學研、資本、應用多管齊下,北京已(yi)成為(wei)國內甚至全球首屈一指的(de)(de)人工智能產(chan)業人才中心,中國大模型(xing)第一城背后,北京的(de)(de)護城河(he),儼然越來(lai)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