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電影《流浪地球2》中,劉德華飾演的數字世界架構師因為懷念意外離世的女兒,用數字生命(ming)的方式,讓她在賽博世界里獲得了永生(sheng)。
而對趙同陽來說,人形機器人也包含了他對“永(yong)生”的(de)期待。從他十多年前創業開始,他就一直希(xi)望能夠創造出一種永恒的(de)、能夠一直陪伴人(ren)類的(de)“生命”。
2012年,趙同陽大學畢業后開始物聯網創業,當時他想要為以后的機器人創業籌備資金。2016年開始,他陸續創辦過兩個機器人公司,因資金短缺等問題而難以繼續。2019年,他創辦來(lai)了第三個機(ji)器(qi)人(ren)公司多夠機(ji)器(qi)人(ren),推(tui)出“售價不及波士頓動力機(ji)器(qi)狗(gou)十分之(zhi)一”的四(si)足(zu)機(ji)器(qi)狗(gou)。
2020年,小鵬汽車收購了多夠機器人并成立鵬行智能,趙同陽擔任總經理。2023年(nian),他(ta)從鵬行智能離職,成(cheng)立了眾擎機器人,正式開始第三次(ci)創業。
這兩天,科創南方從眾擎機器人獲悉,距離公司成立僅過去 10 個月,眾擎機器人這兩天宣布完成了天使輪和天使+輪共計近億元融資。其中天使輪以商湯國香資本(ben)領投,其他領投和跟投方包括了弘暉基金(jin),合肥濱(bin)湖金(jin)投和潯(xun)商資本(ben)等。
人形機器人賽道近來態勢火熱,英偉達(da)、特斯(si)拉(la)、微軟等科技巨頭紛紛加碼,Figure AI、智(zhi)(zhi)元機器人、星塵智(zhi)(zhi)能等一(yi)批(pi)批(pi)初(chu)創企(qi)業(ye)也嶄(zhan)露頭角。
而眾擎機器人引起關注,還要從他7月29日發布的首款售價僅為3.85萬元的機器人說起。相較于業內機器人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的價格,3.85萬可以說是“白菜(cai)價(jia)”。
為(wei)何他(ta)總在一(yi)(yi)(yi)次(ci)(ci)又(you)一(yi)(yi)(yi)次(ci)(ci)地創(chuang)業?成(cheng)立半年多的(de)(de)眾擎是怎么推出(chu)自(zi)己(ji)的(de)(de)首款人(ren)形(xing)機(ji)器(qi)人(ren)?這么便(bian)宜(yi)的(de)(de)人(ren)形(xing)機(ji)器(qi)人(ren)價(jia)格又(you)是怎么做到的(de)(de)?他(ta)一(yi)(yi)(yi)直(zhi)想做的(de)(de)有“靈魂”的(de)(de)機(ji)器(qi)人(ren)是什么樣(yang)子的(de)(de)?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men)找(zhao)到了眾擎(qing)機器(qi)(qi)人創始人趙同陽。在(zai)和(he)他(ta)的對(dui)話(hua)中,智東(dong)西了解到經歷了十幾年(nian)來(lai)人形機器(qi)(qi)人行業起起伏伏的趙同陽,和(he)他(ta)的人形機器(qi)(qi)人背后的故事。
一、12年里3次創業,想要創造“永恒的生命”
2012年,趙(zhao)同陽萌發了做機(ji)器人的想法。當(dang)時,親人的離開讓趙(zhao)同陽領悟到生命(ming)雖(sui)璀璨(can)但又脆弱、短暫,那么能不能創造出一種永恒(heng)的生命(ming)一直陪伴(ban)著人類呢?
自動化控制專業畢業的他,開始把目光轉向了仿生學機器人,想要用機器人的方式打造出“永生”、有“靈(ling)魂”的生命。
雖然抱著這種美好的憧憬,但趙同陽也記得,那個時候國內對仿生機器人行業在技術、資本上的支持幾乎可以說微乎其微,可借鑒的經驗也很少。如果那時候就開始做仿生機器人研發,就會像進入無人區一樣艱辛。
他意識到(dao),需要(yao)先賺到(dao)足夠多的(de)錢才能去支撐(cheng)起自己的(de)機器人(ren)夢。
于是,趙同陽開始了第一次創業,涉足物聯網行業,創辦了深圳安信可科技公(gong)司。四年后,公(gong)司不斷(duan)壯(zhuang)大,從(cong)最初(chu)的(de)1個(ge)人(ren)發展到100個(ge)人(ren),他手(shou)中(zhong)也擁(yong)有了(le)一定的(de)資(zi)金,他認為是時候(hou)可以追夢做機器人(ren)了(le),便轉讓了(le)股份(fen),投身仿生機器人(ren)浪潮(chao)之中(zhong)。
2016年,第二次創業開始了。趙同陽本著創造有“靈魂”的機器人的初衷,在雙足機器人上鉆研了兩年,但是他后來發現,雙足機器人在技術上對平衡(heng)穩(wen)定性、運動(dong)軟件(jian)算法(fa)、動(dong)力輸出等要求都很高,開發(fa)難度更大,因此成本(ben)也高,還沒法快速落地。
而四足機器人作為仿生機型的一種,和雙足機器人在整機關節類型、運動控制算(suan)法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還能更快速地(di)落地(di),趙(zhao)同陽(yang)便將團(tuan)隊(dui)重心(xin)轉至四足機(ji)器人(ren),著手機(ji)器狗的研發。
2019年年底,趙同陽成立了多夠機(ji)器人,后來也推出了DG-48A、DG-160A等(deng)產品。當時一提到(dao)機器狗(gou),大部分人往往會想到(dao)波士頓動力的那(nei)只黃色的Spot mini,而(er)多夠機器人憑借著“完全獨立研發能力”“售價不及波士頓動力機器狗(gou)十分之一”,逐漸在四(si)足(zu)機器人領域立足(zu)了腳(jiao)跟(gen)。
▲Dogotix第(di)一代四足機器人
2020年(nian),小鵬汽車收購了多夠機器人的管理層,并成立了鵬行智能,趙同陽擔任總經理。期間,鵬行曾推出了第一款雙足人形機器人PX5。
一切(qie)似乎(hu)已(yi)經(jing)步(bu)入正軌(gui),但趙同陽卻(que)選(xuan)擇(ze)了在2023年底從鵬行(xing)智(zhi)能離職。
他和以(yi)前多夠機器人的(de)伙伴們重新(xin)組(zu)成了團隊,還吸(xi)納了一批國(guo)內外知(zhi)名高校的(de)頂尖(jian)具(ju)身智(zhi)能、運控算(suan)法(fa)人才,創(chuang)(chuang)辦了眾(zhong)擎機器人,正(zheng)式開(kai)始了第三(san)次(ci)創(chuang)(chuang)業(ye)。
“我覺(jue)得(de)這(zhe)(zhe)么(me)多(duo)次創業(ye),其實都是(shi)在做(zuo)(zuo)同一(yi)件事情,方向也一(yi)直(zhi)沒有變過(guo),那就(jiu)是(shi)做(zuo)(zuo)有靈(ling)魂的(de)機器人。這(zhe)(zhe)個想法在12年前開始,當時覺(jue)得(de)那個時間(jian)節點剛剛好,但(dan)是(shi)現在再做(zuo)(zuo)也不遲。”當問到為什么(me)會選擇一(yi)次又一(yi)次地重新開始創業(ye),趙同陽這(zhe)(zhe)么(me)說道。
二 、首款全開源機器人,賣3.85萬元
今年7月29日,成立僅半年多的眾擎機器人發布了首(shou)款EDU版雙足機器人SA01,售(shou)價僅3.85萬元,吸引(yin)了不少關注(zhu)。
SA01 EDU版(ban)整(zheng)機重量(liang)約40KG,單(dan)腿6個自由度,膝關(guan)節扭矩最(zui)大(da)(da)160 N*m,腳(jiao)踝關(guan)節最(zui)大(da)(da)96 N*m,可單(dan)腳(jiao)站立,最(zui)大(da)(da)28rad/s的關(guan)節速度,這足(zu)以支持機器(qi)人系統完成(cheng)奔(ben)跑、跳躍(yue)等動作(zuo)。
SA01還(huan)采(cai)用強(qiang)化學習的算法架構以及高效(xiao)率(lv)的動力(li)模組方案,行(xing)走(zou)功耗低(di)于(yu)200W,在(zai)動力(li)性能和直膝(xi)仿人程度方面屬于(yu)行(xing)業(ye)前(qian)列(lie)水(shui)平。
不過,已發售的SA01并非完整的人形機器人形態,主要為下半身。對此,趙同陽表示,下半身是人形機器人當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而機械臂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了,所以眾擎選擇在機器人的行走方面先下功夫。但SA01具有可(ke)拓展(zhan)性,客戶可以自(zi)主選擇需要搭配的其他配件。
▲眾擎SA01雙足機器人平臺可擴展性高(gao)
“我們認為,雙足機器人的行走不(bu)僅(jin)是一門技術,也(ye)是一門藝(yi)術。現在很多公司一直解決的是機器人行走的技術問題,而難以達到藝術的高度——走得不僅要(yao)夠穩(wen),還要(yao)走得有欣賞性(xing),而(er)不是生硬、機(ji)械的。”趙同陽提到(dao)。
那為什(shen)么(me)會選擇(ze)從(cong)科研(yan)教育(yu)場景切入(ru)人形(xing)機(ji)器人呢(ni)?
趙同陽將SA01形容為是一個“讓科研人才們(men)的(de)想(xiang)法能夠(gou)落地的(de)載體”。人形(xing)(xing)機器(qi)人研(yan)發復雜(za)程(cheng)度極(ji)高,能夠將一個人形(xing)(xing)機器(qi)人從(cong)硬件到算法全鏈路(lu)地串聯起來的人才更(geng)是(shi)極(ji)為稀缺。
“這樣的人才之所以不多,其中一個原因就在于缺少一個很好的載體,這個載體能夠讓科(ke)研人員(yuan)的的想法(fa)落地,讓他們在價(jia)格上花(hua)得起,讓他們的算法(fa)不僅(jin)僅(jin)是活(huo)在電腦(nao)里,而(er)能夠真正(zheng)應用到(dao)實踐(jian)上。”趙同陽(yang)說到(dao)。
他希望,SA01能夠(gou)成(cheng)為這樣的一個載體,可以做實驗(yan)、科研或(huo)演示(shi),從而幫(bang)助培養出更多富有(you)潛力的人(ren)才。
SA01能夠一次性幫科研人才、開發者解決了當前人形機器人產品開發中的三大問題:優(you)秀、穩定(ding)的本體、以強化(hua)學(xue)習為主的運控算(suan)法以及盡量(liang)縮小Sim2Real Gap(模擬與(yu)現實(shi)的差距(ju))?。
研發實踐表明,初步解決這三個核心問題至少要花費數(shu)百萬元、六(liu)個(ge)月才能實現項目打通,運控算法部分需要一個4-5人的(de)精(jing)英(ying)團(tuan)隊,而且非常依賴調參經驗(yan)。
而基于SA01,甚至僅需1位研發人員,即使更換算法模型,甚至幾(ji)天內也(ye)可以調(diao)試(shi)出能夠行走(zou)的(de)人形(xing)機(ji)器(qi)人,且機(ji)器(qi)人的(de)魯棒(bang)性和系統可擴展性也(ye)有明顯的(de)提升。
在成本方面,SA01?較低的定價,一方面源于機器人所有的零部件、核心關節均由眾擎自主(zhu)研發,研發后直接進入了工廠生產制造,減少了中間環節,另一方面也與眾擎背靠珠三角的地理位置有關,依托這里完整的(de)供應鏈(lian)和強大的(de)生產制(zhi)造能力,SA01能夠又(you)快、又(you)便宜地(di)被生產出來(lai)。
自7月(yue)29日開(kai)售以來,趙(zhao)同陽表示,SA01的(de)市場反響不(bu)錯,接(jie)到了(le)不(bu)少國內外高校、開(kai)源(yuan)機構的(de)訂單,許多(duo)客(ke)戶過去(qu)都專注上(shang)半身研發(fa),希望搭(da)載SA01的(de)通用(yong)底盤來完成整體的(de)調(diao)試。
三、做有“靈魂”的機器人
從(cong)12年前萌(meng)發造機器人(ren)的(de)想(xiang)法到現在(zai),趙同陽一直想(xiang)要做的(de)機器人(ren),是(shi)有“靈魂”的(de)。
“現在市面上很多機器人,在與人溝通的時候像是一本百科全書,只能套路式地進行回答,很難做到有靈動性、邏輯(ji)性的互動溝通。”
所以,趙同陽希望自己能夠做出來機器人,不是一個計算機,而是一個擁有獨特性格的個體。這(zhe)個(ge)個(ge)體在表(biao)達上、行(xing)動上都(dou)具(ju)有個(ge)人特色,他(ta)能夠(gou)(gou)感(gan)知用戶(hu)情緒(xu)、創造驚喜,能夠(gou)(gou)根(gen)據用戶(hu)的情況做出個(ge)性化的反饋(kui)。
而在提到將大模型運用到人形機器人中時,趙同陽覺得,大模型雖然知識體系遠遠超越了普通人,但很多時候大模型像一個高高在上、無所不能的上帝一樣,看起來完美無瑕,卻少了一些人的特質。“是不是稍微有‘缺陷’的東西,才會讓(rang)人(ren)覺得(de)是(shi)正常、親近并且特(te)別的呢?因為人(ren)本身是(shi)存在缺陷的。”趙同陽這么想。
在他的計劃里,未來眾擎機器人布局的場景在TO B和TO C。在B端,機器人主要進入工廠(chang),能夠完成一(yi)些(xie)人(ren)類(lei)不愿(yuan)意做的簡單、繁瑣、勞累(lei)、危險的事情,并且幫(bang)助工廠降(jiang)低(di)用工成本。
不過,重心還是在TO C方面。他設想,當人形機器人未來走進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中,不僅能夠將人們從耗時、簡單、低價值的家庭瑣事中解放出來,提高人的生活品質,并且會成為一種家庭陪伴的(de)角色,等有一天人們老去(qu)的時候,就會發現在身邊陪伴的很(hen)多都是機器人了。
而等機器人真正進入普通公眾家庭,他預計大概還需要5到10年。
除了讓機器人進入工廠、家庭,趙同陽還想做一些能夠提供情(qing)緒價(jia)值的機器人。在8月21日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眾擎的原創(chuang)IP服務機器人S2首(shou)次(ci)亮相。(待補(bu)充)
趙同陽的機器人生涯因“人”而開啟,他也一直在試圖去放大機器人中屬于“人”的部分。當工業化的機械產(chan)物與人(ren)格化的情感特質(zhi)相結合,會給我們的生活(huo)帶來怎(zen)樣的想象呢(ni)?這是值(zhi)得(de)期待(dai)的。
四、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自1969年世界第一(yi)臺(tai)人(ren)(ren)(ren)形機器(qi)人(ren)(ren)(ren)誕生起,人(ren)(ren)(ren)形機器(qi)人(ren)(ren)(ren)的發展已(yi)經(jing)走過(guo)了50余個年頭。
在前些年,不少機器人公司都處于一種發展前景一片光明(ming)、現實(shi)經營(ying)舉步(bu)維艱的窘境中。
現代機器人之父Rodney Brooks創辦的Rethink、全球智能家庭社交機器人鼻祖 Jibo、博世旗下Kuri機器人等曾一時風光無限的機器人新秀,都因為研發(fa)投入過大、資金鏈短缺、生產周期過長、商業模式無(wu)法運轉(zhuan)等原(yuan)因,而走向了倒閉。
▲Rethink第二(er)代(dai)機器人Sawyer
而回憶起2016年(nian)正式開始做(zuo)機器人(ren)時,趙同陽也記(ji)得(de),那個時候幾乎沒多少投資人(ren)看好,很多人(ren)不(bu)清楚(chu)機器人(ren)能(neng)不(bu)能(neng)做(zuo)出來、做(zuo)出來后可以(yi)應(ying)用(yong)在哪里,一切都(dou)是未知。
其實在2019年創辦多夠機器人之前,趙同陽就曾創辦過兩個機器人公司,當時就因為研發(fa)投入過大、盈利困(kun)難(nan)、資金短缺(que)等問題難以持續。
人形機器人在2012年(nian)掀起的浪潮,到2019年前后已逐漸退去。
如今,人形機器人發展步伐加快,成為各大科技公司、資本圈競相追逐的寵兒。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預測,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200億(yi)美元,而投資銀行高盛則更加樂觀地預測,2035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會達到 1540 億美元(yuan)。
眾多國際領先科技巨頭紛紛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特斯拉已經推出第二代Optimus并最快將在明年年底銷售,OpenAI、微軟、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大手筆投資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Figure AI微軟、英偉(wei)達推出多模態人形機器人通用基礎模型Project GR00T、亞馬遜旗下的Agility Robotics專門為量產人(ren)(ren)形機器人(ren)(ren)打造超級工廠……
▲Figure-AI第二(er)代機器人(ren)
我國的人形機器人賽道也異常火熱,不斷涌現出優質人形機器人公司:中國首家實現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企業優必選,推出過國內第一款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的宇樹科技,由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創辦、前幾天一口氣發布了五款商用人形機器人的智元(yuan)機器人,以及開(kai)普勒(le)人(ren)形機器人(ren)、傅利葉智能、樂(le)聚機器人(ren)……
根據2024年4月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大會上發布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測,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約27億元,2026年達到104億元,2029年達到750億元,將占世界總量的32.7%,比例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有望達到3000億元規模。
人形機器人在追求如人類般平(ping)穩行(xing)走的(de)路上蹣跚前行(xing),當前行(xing)至下一(yi)個風口(kou)時,眾(zhong)多人蜂擁(yong)而(er)至,爭相(xiang)競逐這個萬億(yi)級賽(sai)道。
但是(shi),一片欣欣向榮(rong)、高歌猛進的數(shu)據背后,是(shi)科技狂飆的希望,還是(shi)也會存在(zai)過多泡沫(mo)的可能性?
“這股潮(chao)水很快(kuai)就(jiu)會退去(qu),到時候誰(shui)在裸泳,自然就(jiu)能看出(chu)來(lai)了。”趙同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