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云鵬
編輯 | 心緣
今(jin)天,一(yi)個朋(peng)友突然(ran)告訴我,他(ta)被一(yi)張AI手機份額(e)圖整“破防”了:
▲2024年三(san)季度中國大(da)陸AI手機出貨(huo)量份(fen)額,來源(yuan):Canalys
他手里拿著最新發布的iPhone 16 Pro Max,半怒半笑著大聲質問我:“我那么大個AI,去哪了?”
的(de)確,即(ji)便發布(bu)了(le)整(zheng)整(zheng)半(ban)年,蘋(pin)果的(de)Apple Intelligence(蘋(pin)果智能)在國內(nei)依舊是不可用的(de)狀態。
最(zui)近有媒(mei)體報道稱,蘋果(guo)準備用百度(du)的文心一言,但(dan)細(xi)節還沒談妥。
據外媒The Information報道,百度大模型在適配iPhone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并且百度和蘋果雙方在用戶數據的收集和使用方面存在分歧:百度希望保存數據訓練模型,但蘋果的隱私政策不允許收集這些數據。
不管最終蘋果AI在國內要怎么做,但至少目前,國內iPhone用戶并不能用到發布會上庫克畫的那些AI大餅(不用特殊方式的話)。
▲9月10日(ri),蘋果智(zhi)能(neng)中文發(fa)布(bu)時間官(guan)宣
所以Canalys為(wei)什么會(hui)給出這樣“不符合實際(ji)體驗(yan)”的結論?
答案也很簡單,因為Canalys報告中對AI手機的定義是“Al-capable smartphone?”——具有AI能力的智能手機。
你可以用不(bu)了,但我有這個能(neng)力(li),所以我就是AI手機。
根據另一家市研機構IDC的定義,AI手機有幾個關鍵指標和特性:算力大于30TOPS的NPU、支持生成式AI模型的SoC、可以端側運行各種大模型。
用這(zhe)個標準來看,搭載(zai)A18 Pro的iPhone 16 Pro Max的確(que)是一部貨真價實的AI手機。
我跟他(ta)說,沒(mei)關(guan)系,雖然蘋(pin)果用不了,但你可(ke)以看(kan)看(kan)國內(nei),現在單從落地AI功能的速度上來看(kan),國內(nei)廠商可(ke)以說是“遙(yao)遙(yao)領(ling)先”了。
過去2個多月,國產AI手機新品密集發布,OPPO、vivo、榮耀、小米、華為接連亮出AI大招,AI智能體、AI手機操作系統(AI OS)等概念走上(shang)前臺,在各家廠商的PPT上(shang)頻(pin)頻(pin)刷屏(ping)。
簡單總結就是:蘋果有的我也有,蘋果沒有的我還有。
▲從左至右:華為、OPPO、榮(rong)耀、vivo、小米
只需要說一句話,AI直接操作你的手機屏幕下單一杯咖啡,口味還是你最喜歡的那種;一鍵召喚AI識別你的手機屏幕,AI可以直接通過攝像頭認識你所看到的整個世界。
AI手(shou)機的(de)(de)發展,似乎正(zheng)在(zai)邁入一個新的(de)(de)階段。
雖然近來各類AI App也十分火爆,在各大應用商店中高居下載榜前列,它們同樣有著豐富的AI功能。但今天的AI手機的這些能力似乎早已不是裝一個AI App就可以實現的了。
▲OPPO軟件應用(yong)商店搜索“AI”呈現的App結(jie)果
AI手機為什么不是裝了AI App的手機?
當我們深入各(ge)家手(shou)機(ji)廠(chang)商發(fa)布的(de)(de)AI相(xiang)關技術、操(cao)作系統和手(shou)機(ji)新品后,發(fa)現兩者有著本質上的(de)(de)區別(bie)。
雖然各家頭部手機廠商沒有對AI手機明確給出過定義,但我們發現近期的各類AI產品和技術井噴式爆發都在向著一個共同的方向發力:系統級個性化AI。
AI手機的發展,正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方向大一統”。
根據Canalys預測,2025年AI手機的滲透率可能會接近三分之一,出貨量近4億臺。
AI手機,的確已經成為手機行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趨勢和增長點,而AI手機的發展,無疑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關鍵階段。
一、AI手機和裝了AI App的手機,到底有什么區別?
鋪開來說太廣,我們先從一個比較直觀的層面來說,就是算力從哪來。
就目前各家AI手機落地AI功能和體驗的實際情況來看,AI手機的算力,絕大部分是從手機來。
今(jin)年各家突出的(de)一點就是強調(diao)NPU的(de)重要性,從芯片廠(chang)(chang)到終端(duan)廠(chang)(chang)商都是如此(ci),這也(ye)與各家強調(diao)“端(duan)側AI落地(di)”的(de)基調(diao)相一致。
今年(nian)高通和聯發科的(de)旗艦手(shou)機芯片,都在NPU方(fang)面(mian)進行了重(zhong)點升級,從(cong)核心規格到(dao)軟件層的(de)優(you)化(hua)支持。
值(zhi)得一提的是(shi),這(zhe)個AI算力(li),不僅是(shi)峰值(zhi)AI算力(li)要強(qiang),還得與所(suo)有熱門(men)主流大模型(xing)都適配好(hao),讓大模型(xing)能充分(fen)調動NPU的AI算力(li),而不是(shi)圖有個跑(pao)分(fen)好(hao)看。
復(fu)雜的端側圖像識別、語(yu)音(yin)處(chu)理,實時的AI場景(jing)識別和優(you)化,都離(li)不開這些。
相比之下,裝了AI App的手機,不一定要有這么強大的AI硬件支持。因為App可以聯網,可以在(zai)云端跑大模(mo)型(xing)。
但云端不是萬能的。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靠聯網解決的,即使可以做,聯網可能也不是最高效、最經濟實惠、最安全的。
全球智能手機用(yong)戶(hu)40多(duo)億人(ren),如果每人(ren)每天每時每刻的各種AI需求,事無巨細不分(fen)大小都要跑在云端處理(li),成(cheng)本將是天文數字。
這(zhe)些成本不可能無條件(jian)轉嫁(jia)給消費者,廠(chang)商自(zi)己也不可能全部承擔,這(zhe)將(jiang)成為AI初期發展、AI普(pu)惠的一大(da)絆腳石。
除了太燒錢,都跑在云端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數據隱私安全。
雖然(ran)隱私安(an)全總是(shi)聽起來有(you)些“虛(xu)”,可能(neng)對大眾普通老百姓來說“感知不強”,但在(zai)蘋果、華為(wei)、榮耀、小(xiao)米、OPPO、vivo所有(you)廠(chang)商的(de)發布會上,數據安(an)全問題都被重(zhong)點(dian)單獨強調,幾家(jia)大廠(chang)幾乎(hu)都發布了“芯片(pian)級”安(an)全方案。
數據安全問題,不出事則已,出事就是大事。
除了數據安全,延遲和可靠性也是問題,舉(ju)個很(hen)簡單的例子,現(xian)在(zai)的AI通話實時翻譯,或者AI實時對話翻譯,你一(yi)言(yan)我一(yi)語,這種實時對話的流(liu)暢度,云端(duan)顯(xian)然很(hen)難保證。
再比如蘋(pin)果的Gemoji,AI根據你的照片實時給你生(sheng)成一(yi)張表情包,以(yi)便你在聊天對話中可以(yi)馬上使(shi)用。
還有(you)部分用戶的一(yi)些工作(zuo)環境可能是無(wu)網絡(luo)環境,如(ru)果(guo)為此就(jiu)要徹底告別(bie)AI,那體(ti)驗無(wu)疑會大打折(zhe)扣。
說到底,只要是依賴聯網實現的,其穩定性就會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此外,從AI功能(neng)的實際體驗上來(lai)說,AI手機和裝了AI App的手機也存在(zai)很大差別。
簡單來說就是,AI手機能做的,AI App還真不一定能做,能做也不一定能做好。
哪些不能做?
很簡單的一個,就是幫你操作各種復雜的手機設置,現在(zai)不(bu)論是蘋果還是安(an)卓的智能(neng)助手,都可以讓所有小白直接變成(cheng)玩機達人(ren)。
你可以直(zhi)接跟(gen)AI說,幫我(wo)關閉抖音的照(zhao)片讀取權限、幫我(wo)打開手機的省電模式,幫我(wo)把手機系(xi)統(tong)調(diao)成深色(se)模式。
因為AI手機(ji)上(shang)的(de)(de)AI是(shi)真正(zheng)可以調用各(ge)種系統(tong)功(gong)能的(de)(de)AI,是(shi)跟系統(tong)深度打通的(de)(de),在(zai)權限(xian)和安全性上(shang),是(shi)三方App無(wu)法達到的(de)(de)。
AI還(huan)可以(yi)在任(ren)何有文字(zi)的(de)地(di)(di)方幫你總(zong)結提煉(lian)重(zhong)點(dian),從(cong)郵件、消息、瀏覽(lan)器到你常用的(de)社交(jiao)軟(ruan)件,只要是有文字(zi)的(de)地(di)(di)方,就有AI文本處理。
▲AI總(zong)結通知的重要內容(rong)
你還可以直接跟(gen)AI說我有點困(kun)了,幫我點一杯咖啡,這時AI就會知道你常用的(de)外(wai)賣軟件、你常喝的(de)咖啡口味,并通過手機定(ding)位找到離(li)你最(zui)近的(de)店鋪(pu)下單。
這種真正個性化的體驗同樣是AI App無法實現的。因為(wei)這些信息(xi)來(lai)自于(yu)系統的各(ge)個(ge)角落,來(lai)源于(yu)平(ping)時AI對我們日常操(cao)作習(xi)慣的學習(xi)、個(ge)人知識圖(tu)譜的建立。
比如我們的(de)一次日程安排、一次聊天(tian)對(dui)話、一次網絡購票記(ji)錄,或(huo)是一個手機中(zhong)的(de)文件、照片、視頻。
簡單來說、系統級的操作、跨應用的調度、復雜的場景分析、智能決策執行,這些能力(li)目前都是AI手(shou)機所獨有的(de),AI App一般很難實現。
有什么是兩者都能做,但AI App不一定能做好的嗎?
很直觀的一個就是AI圖片美化,AI手機可(ke)以直接從拍(pai)照之(zhi)前的AI場(chang)景識別(bie)、對象主體識別(bie)到拍(pai)攝時的AI圖像處(chu)理,再到后(hou)期都(dou)AI閉眼修復、AI路人消(xiao)除、AI一鍵美顏(yan)全面介入。
整(zheng)個過(guo)程非(fei)常流暢,且可以(yi)完全做到基于端側、數據安全,處理效率也很(hen)高。
相比之(zhi)下(xia),AI App所具(ju)備的(de)AI圖像處理功能可(ke)能更多(duo)停留于我們上傳(chuan)一張照片,然后AI進行圖片風(feng)格的(de)轉換,或者進行AI美顏,功能要(yao)單一的(de)多(duo)。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duo)。
當然,云(yun)端確實有其(qi)優勢(shi),比(bi)如一(yi)些非常高質(zhi)量的AI圖文生成,由于模型(xing)規模大、算力需求(qiu)高,仍然放在云(yun)端執行更高效。
這(zhe)也(ye)是(shi)為什么幾乎所有(you)終(zhong)端(duan)廠商都(dou)采用了“端(duan)云結合、端(duan)云協同”的模式來(lai)做AI手機,其實這(zhe)個“云”,一(yi)部(bu)分就(jiu)是(shi)這(zhe)些(xie)AI App。
簡單來說,能端側做的就端側做,端側實在做不了的,調用一下云端大模型來做。
一(yi)個核心宗旨(zhi)就是,讓用(yong)戶想要(yao)實現的AI體驗都能實現。
所以說到底,AI手機跟裝了AI App的手機更像是一個包含和遞進的關系——AI手機>AI App手機。
從AI手(shou)機(ji)發展的(de)時間線來看,最開始(shi)手(shou)機(ji)就(jiu)是(shi)裝(zhuang)上了(le)一(yi)些具備生成式AI功能的(de)App,讓我(wo)們看到了(le)AI的(de)魅力,比如裝(zhuang)了(le)一(yi)個ChatGPT,替代掉所有語音助手(shou)。
但隨著(zhu)技(ji)術(shu)的(de)發展,AI與(yu)手(shou)機的(de)結合更深入(ru),從(cong)硬件(jian)(jian)到(dao)軟件(jian)(jian)再到(dao)操作系(xi)統(tong),可以說哪哪都AI了,性能(neng)、影像、續航,手(shou)機的(de)各個部分都開始應用到(dao)大模型能(neng)力。
AI手機真正意義上形成了一些關鍵的行業共識:系統級個性化AI。
二、AI手機大戰,為什么AI智能體和AI OS這么重要?
所以說到這(zhe)里(li),我(wo)們要(yao)(yao)弄清(qing)AI手(shou)(shou)機和(he)AI App手(shou)(shou)機的(de)差別(bie),核心目的(de)就是(shi)要(yao)(yao)理解(jie)AI手(shou)(shou)機到底是(shi)什么,為(wei)什么它叫(jiao)AI手(shou)(shou)機?
從蘋果到國內(nei)華米OV榮耀,我們能抓到一些共同點(dian):AI手(shou)機會(hui)有(you)一個AI深入介入的操作系統,還會(hui)有(you)一個可以隨(sui)時(shi)交互的強大AI智能體。
就像蘋果對“個人化智能”進行的定義:強大、符合直覺、內置集成、個人化、私有化。
▲蘋(pin)果對個(ge)人系統化智能的特性(xing)定(ding)義(yi)
系統級個性化AI需要有AI智能體和AI OS,這是裝幾個AI App絕對無法實現的。
手(shou)機廠(chang)商們不是(shi)在重復(fu)造輪(lun)子,而是(shi)在做一個(ge)全新的事情。
小米的超級小愛、榮耀的YOYO、華為(wei)的小藝(yi)、OPPO的小布(bu)、vivo的藍(lan)心(xin)小V。
一轉眼,過去的智能語音助手,搖身一變都成了超級“AI智能體”。本質上,這些智能助手,承擔了人與AI交互入口的角色。
前(qian)文提到的幾(ji)乎所有AI體驗,我們都(dou)需要借助與智能(neng)助手的交互(hu)來實現,比如說(shuo)一(yi)句話、比如打一(yi)行字、比如拍一(yi)張照片(pian)。
AI手(shou)機誰(shui)好(hao)用,第(di)一層(ceng)就是在比誰(shui)家的(de)智能(neng)助手(shou)更(geng)好(hao)用,誰(shui)家的(de)AI智能(neng)體更(geng)智能(neng)。
但AI智能體并不是本質,AI智能體為什么能實現這些出色的AI體驗,能提供各類AI服務和功能,這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也是各家實現差異化優勢的關鍵——AI與操作系統的深度融合。
現在家家廠商都在說AI OS,到底什么是AI與操作系統的融合?
這里我們不妨借助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的話來理解這件事,黃仁勛在演講中曾表達過類似意思:以后AI大模型就是操作系統。
▲黃仁勛在聯想TechWorld大會(hui)上分享關于AI智能體的觀點
OPPO軟件工程事業部總裁唐凱曾在發布會上提到過類似觀點,在他看來,AI OS發展的第一階段是系統應用AI化(AI for System),第二階段是系統AI化(System for AI),第三階段則是AI即系統(AI as System)。
AI操作系統實(shi)際上在調(diao)度的是各(ge)(ge)類(lei)大模型(xing)能力,或者說各(ge)(ge)類(lei)AI化的服務(wu)。
AI就(jiu)如同操(cao)作(zuo)系統的一(yi)個“新(xin)的內(nei)核”,去(qu)感知、決策、調(diao)用(yong),調(diao)用(yong)各(ge)類端側(ce)大(da)模型(xing)、垂直大(da)模型(xing)、互聯網大(da)模型(xing)、云端大(da)模型(xing),最(zui)終實現AI手機的體驗。
手機的操作系統就像“活了”一樣,突然有了生命力。AI就是系統,系統就是AI。
榮耀CEO趙明曾在發布會上說,智能體時代下的AI OS,要有大模型驅動的AI內核、智能體驅動的AI交互和開放服務構建的AI生態。這才真(zhen)正是(shi)AI使能的操作系統。
各類大模型在手機系統的各個模塊中落地生根,改變系統各個模塊的運作邏輯,從傳統的“剛性”算法到今天AI的“柔性”判斷。
聽起來有些抽象,但這就是當下所(suo)有智能(neng)手(shou)機巨頭們都在(zai)努力的(de)方向:做(zuo)好AI OS,最終實現優(you)秀的(de)AI手(shou)機體驗。
這是廠商們所說的系統級個性化AI體驗的基礎,也是蘋果所認定的方向。
三、從硬件、軟件、操作系統到應用生態,做AI手機的挑戰一個接著一個
還是那句話,理想很豐(feng)滿(man),現實很骨感,做好AI手機還是要一步(bu)一個(ge)腳印。
做(zuo)好AI OS,聽起來好像是很明確的一件事,但實際上真正把體(ti)驗做(zuo)好,其中難點(dian)可以(yi)說是無處不在(zai)。
比如(ru)很現(xian)實的(de)(de)(de)問(wen)題——存儲的(de)(de)(de)瓶頸(jing)如(ru)何(he)解決、算力的(de)(de)(de)瓶頸(jing)如(ru)何(he)解決、功耗(hao)的(de)(de)(de)瓶頸(jing)如(ru)何(he)突破?如(ru)何(he)保(bao)證各類(lei)模型(xing)的(de)(de)(de)高效配合協同、兼顧(gu)數據安全?
如何保證大模型(xing)可(ke)以真(zhen)正準(zhun)確地理解我們的意(yi)圖(tu),做出合理的決策?
這一切還都是要在手機這樣一個體積有限、續航有限、算力有限的設備上實現。
榮(rong)耀、vivo、OPPO等廠商已經開始緊鑼密(mi)鼓(gu)地(di)優化端側大(da)模型,讓模型在(zai)更(geng)少(shao)的(de)參數量下實現更(geng)強(qiang)性能,比(bi)如vivo的(de)藍心3B最快出詞(ci)速度(du)可以達(da)到80字(zi)/s,內(nei)存(cun)(cun)占用(yong)僅1.4GB,而(er)榮(rong)耀的(de)3B大(da)模型也將出詞(ci)速度(du)提升了300%,內(nei)存(cun)(cun)占用(yong)下降了1.8GB。
當然,這還只是軟硬件技術層面的,還有一層隱形挑戰,就是AI應用服務生態的建設。
即使AI手機(ji)本身的(de)(de)框(kuang)架(jia)搭好(hao)了(le)(le),骨架(jia)結實了(le)(le),跑通了(le)(le),沒有(you)真正好(hao)的(de)(de)AI服(fu)務應用,AI手機(ji)的(de)(de)體驗也難以做好(hao)。
芯(xin)片層面,我們看(kan)到高通聯(lian)發(fa)(fa)科的各類AI開發(fa)(fa)工具(ju)、套件(jian)密集亮相,聯(lian)發(fa)(fa)科的AI智能體化引擎先(xian)鋒計劃(hua)幾乎囊括了所(suo)有國內頭部手機廠商;終端層面,OPPO、榮耀、vivo、小米、華為等(deng)廠商都在重(zhong)點(dian)加碼AI應用服務(wu)生態的建設。
想做好AI手機,合作共贏幾乎成為行業公認的必由之路,連長期(qi)處于封閉生態中的蘋果也“被迫(po)”接入OpenAI的三(san)方大模型ChatGPT。
這就像是(shi)一個樂團,不僅要有優(you)(you)秀的(de)指揮和樂手,是(shi)否(fou)有優(you)(you)秀的(de)曲目來(lai)演(yan)奏也是(shi)整個表演(yan)能否(fou)打動人心的(de)關(guan)鍵(jian)。
當然,這(zhe)不(bu)是一(yi)家公司(si)或者幾家公司(si)可以做好的。整個手(shou)機產業,整個產業鏈條上的每個公司(si),都要向著這(zhe)個方向努力。
結語:AI手機,一場硬仗
毫無疑(yi)問,做好AI手機是(shi)(shi)一(yi)個(ge)系統性的(de)事情,絕不(bu)是(shi)(shi)某個(ge)單點(dian)技術突破(po)就可以一(yi)把搞定的(de),更不(bu)是(shi)(shi)裝幾個(ge)AI App就可以實現的(de)。
今天,AI手機的發展逐漸(jian)形成(cheng)AI OS這樣的關鍵共識,整個行業都(dou)在向系統級個性化AI的方向發展,這也(ye)是離真正的AGI更近一步的AI。
各路市(shi)研(yan)機構對(dui)AI手機的(de)發展(zhan)都給(gei)予了積(ji)極樂觀的(de)預(yu)測,今年(nian)AI手機的(de)出貨量(liang)占比將達到16%左(zuo)右,4年(nian)之后這一比例將超過(guo)一半。
AI手機(ji)之戰,各路廠(chang)商的(de)競(jing)爭(zheng)愈(yu)發(fa)焦灼,技(ji)術的(de)比(bi)拼愈(yu)發(fa)深入,不(bu)論(lun)如何,面對AI手機(ji)這場硬(ying)仗,每個廠(chang)商都要打起(qi)十二(er)分的(de)精神,掏出(chu)十二(er)分的(de)努力,全(quan)力以赴(fu)。
AI手機,輸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