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
作者 |? 陳駿達
編輯 |? Panken

芯東西1月2日報道,近日,科創板三家硬科技企業掌門人做客央視《對話》欄目,在科創板成立5周年的背景下,深度分享了創業、融資歷程中的艱辛過往、公司當前面臨的挑戰與解法以及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參與對談的3位嘉賓分別為中微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志堯、龍芯中科董事長兼總經理胡偉武及石頭科技董事長昌敬。

本次對談中,三人都正面回應了當下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針對中微近期持續的高管變動,尹志堯回應,由于國際形勢的變化,他們必須快速將美籍高管撤至二線。過去近20年(nian)時間里,中(zhong)(zhong)微(wei)培養出一批年(nian)富力強(qiang)的中(zhong)(zhong)高層管理人員,因此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le)換血。

龍芯中科上市后業績持續下滑,胡偉武坦言,過去的龍芯主要依靠政策性市場,目前這一市場的發動機已經熄火。龍芯正在積極轉型,預計將很快進入新的增長啟動期

石頭科技近期利潤下滑,股價承壓,投資者情緒不佳。昌敬稱,石頭科技10周年之際,組織能力已經實現突破,因此在近期增大了研發和市場開支,導致利(li)潤率(lv)下降,但他們對未來業(ye)績很(hen)有信心。

回顧創業歷程,尹志堯分享自己一直以38歲的心理年齡面對一切,60歲歸國后加入剛剛起步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從零開始。中微推行全員持股計劃,連司機和招待員都持股,在市值突破1000億后,他們創造了325名百萬富翁、375名千萬富翁以及50名億萬富翁,尹志堯本(ben)人持(chi)有公司0.7%的股份。

中微尹志堯:我凍齡38歲,只持股0.7%,因為社會主義教育

英偉達如今的成就讓尹志堯感觸頗深,他稱自己從業62年,現在不會搞別的,只要一直咬牙堅持做下去,就會做到世界最好

龍芯起步之初屬于科研項目,胡偉武稱后續他意識到靠評職稱與拿獎是做不成的。創業之初,他從負數開始,因為看了太多的“國家項目指南”和“美國人的論文”,反而不理解市場的真正需求,花了兩三年改造思想

創業之初,尹志堯與胡偉武都拿到了(le)地方政府的資(zi)金(jin)支持(chi),當時投(tou)資(zi)龍芯的北工投(tou)更是表態“賠了(le)也要投(tou)”。石頭科技則乘(cheng)著(zhu)小(xiao)米生(sheng)態鏈的建設機遇,拿下投(tou)資(zi)。

三家企業后續均在科創板上市,為企業發展帶來質變。尹志堯稱自己上了科創板才知道有多好,中微上市前15年“吭哧吭哧”融了40億,但上市后很快就籌集到近百億資金,這讓他們能全面鋪開研發工作,目前一年要同時開發20多種產品

胡偉武分享,科創板過去五年對集成電路行業高速發展的貢獻已成為行業共識,新款龍芯CPU已經實現3-5倍的性能提升,足以支撐企業從政策性市場走向開放市場

以下是這期節目的完整文字實錄(為方便閱讀,芯東西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增刪調整):

一、回顧創業歷程:有人從零開始,有人從負數開始

主持人:先來請問一下三位,你們當初為什么會開始有創業這樣的一個想法?

尹志堯:

在1984年,我非常有幸在硅谷加入了英特爾的中心研究開發部,是第一個進入英特爾的中國留學生。從那會兒到現在整整40年了,其實也沒做什么,就做了一個微觀加工的設備。當時有一本叫《硅谷之火》的書,鼓舞了很多的創業者。但是我完全沒有創業的想法,只是做一個工程師。

到(dao)2004年,本來60歲可(ke)以退休了。我(wo)正好看到(dao)中國的集成電(dian)路開始起步,而且(qie)中國在設(she)備方面幾乎(hu)是空白(bai),所(suo)以就(jiu)回來干了。我(wo)60歲的時候和現在差不多,我(wo)覺得好像挺年輕的,所(suo)以我(wo)還(huan)想干。

主持人:您評估一下自己60歲時的心理年齡是?

尹志堯:

我一直說38歲,我的年齡就凍在38歲,現在仍然是38歲

胡偉武:

大(da)(da)家知道我(wo)是(shi)來自科學(xue)院(yuan)。當時(shi)我(wo)2001年要開(kai)始做龍芯CPU的時(shi)候,就感覺(jue)我(wo)們這么大(da)(da)一個國家怎么能沒有CPU呢(ni)?所以我(wo)們開(kai)始做。從2001年到2010年,我(wo)自己作為課(ke)題組組長(chang)在中科院(yuan)計(ji)算(suan)所研究CPU,花掉了國家大(da)(da)概有4個多億。

那時候很多人就問,你這個龍芯做出來干嘛用?我原來以為就是有了就行,作為科研成果用。后來在反復的被逼問中,我們就認識到,龍芯這個東西恐怕不是靠評職稱,拿各種獎可以解決的問題,必須去辦企業。

我覺得我創業是從負數開始的。一般(ban)人(ren),比如像尹總(zong)他(ta)可以從零開(kai)始。但因(yin)為我是科學院的(de)一個學者(zhe),我讀的(de)書(shu)太(tai)多(duo)了(le),國家項目指(zhi)南看得太(tai)多(duo)了(le),美國人(ren)的(de)論(lun)文看得太(tai)多(duo)了(le),然后就(jiu)恰恰不了(le)解市場需要什(shen)么。

我經常說,我2010年創(chuang)業(ye)到2012年,頭三(san)年就干了一件事,價值(zhi)觀(guan)的(de)(de)改造,思想的(de)(de)改造。原來很不(bu)在(zai)(zai)乎(hu)的(de)(de)事情(qing)(qing)現在(zai)(zai)我在(zai)(zai)乎(hu)了,原來在(zai)(zai)乎(hu)的(de)(de)事情(qing)(qing)又不(bu)在(zai)(zai)乎(hu)了。

昌敬:

我(wo)(wo)是1999年(nian)上的大(da)學。1999年(nian)的廣州(zhou)正處于一個躁動的年(nian)代(dai)。那(nei)時(shi)候大(da)家都想(xiang)著要去(qu)創(chuang)業,想(xiang)著要去(qu)賺錢。可能在(zai)那(nei)個時(shi)候我(wo)(wo)心里(li)就有了一顆(ke)創(chuang)業的種子。讀完大(da)學以后,我(wo)(wo)參加工(gong)作(zuo),也在(zai)大(da)廠工(gong)作(zuo)過。在(zai)2011年(nian)的時(shi)候,我(wo)(wo)開啟了我(wo)(wo)的第一次創(chuang)業。

非常幸(xing)運(yun),因為在不到一年的(de)時間,我們(men)就被(bei)收(shou)購(gou)了(le)。過去(qu)我都是(shi)(shi)(shi)在做(zuo)軟件做(zuo)互聯(lian)網(wang),但(dan)第二次創(chuang)業(ye),也就是(shi)(shi)(shi)我2014年創(chuang)立石(shi)頭科技的(de)時候,我選擇(ze)了(le)一個我沒有任何(he)經驗的(de)賽道(dao),就是(shi)(shi)(shi)機器人賽道(dao)。

二、集成電路起步期融資困難,國資與海外資本成主力

主持人:對各位來說,最重要的第一筆起步資金是怎么拿到的?

尹志堯:

回國以后,上海政府對我們支持很大。第一筆資金是一個科教興市的項目,5000。如(ru)果項目做成的(de)話,就(jiu)把(ba)錢還給(gei)政府,沒有利息。這就(jiu)使得我(wo)可以從美國(guo)召回來15個人,而且開始(shi)建(jian)實驗(yan)室,開始(shi)啟(qi)動(dong)。

胡偉武:

2009年我們要去創(chuang)業的(de)時(shi)候(hou),CPU是紅(hong)海(hai)市場(chang),英(ying)特爾(er)和Arm已經充分的(de)壟斷(duan)了,沒(mei)(mei)有人(ren)相信我們能做(zuo)起來(lai)。那時(shi)候(hou)是沒(mei)(mei)人(ren)投的(de)。

當時北京市要扶持我們,最后找了北京市工業投資公司(北工投)。我印象很深刻,北工投的董事長,到我們計算所來談的時候,講了一句話,他說:“我知道投龍芯肯定是賠的,但是賠了也要投,因為這是國家戰略。”所(suo)以當時他們就投(tou)了(le),牽頭(tou)投(tou)資了(le)一個億。

主持人:很多創業者告訴我說,其實我哪有什么第一筆錢,就是找老婆借、找爸媽借、找朋友借,這是來自于我們努力了半天的積累,但對于創業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但有些幸運者可能會拿到PE或者VC這樣的一些社會資本。

尹志堯:

說老實話,在2004年,因為中國的半(ban)導體設備包(bao)括集成電路不(bu)被多數(shu)人所知,所以融資非常(chang)的困難(nan)。經(jing)過(guo)8個月的努力,最終(zhong)還是沒有辦法(fa),融不(bu)到錢。

但是企業還要(yao)繼續,因為5000萬元只是一點(dian)點(dian)錢(qian),對我們來(lai)講一般都要(yao)10億、20億的(de)錢(qian)才可以,所以我們到美國去融資。

沒有想到美國的風險投資公司,它對這個行業很熟悉,對我也比較熟悉。本來我們想融1700萬美金的錢,結果有三倍的錢擠著要往里進

昌敬:

我是(shi)(shi)屬于跨行創業(ye),之前(qian)是(shi)(shi)做互(hu)聯網行業(ye),后來跨界到硬件領域,所(suo)以去找(zhao)融資(zi)的(de)時(shi)候,投資(zi)人是(shi)(shi)非常不(bu)相信(xin)的(de)。

有一(yi)個(ge)我(wo)(wo)非(fei)常好的朋友,同時(shi)也是投資人,他(ta)告訴(su)我(wo)(wo)說(shuo)如果你(ni)要去做(zuo)一(yi)個(ge)互聯網項目(mu),我(wo)(wo)可(ke)以捧著錢來投你(ni),但(dan)你(ni)現在(zai)去做(zuo)一(yi)個(ge)你(ni)完(wan)全沒做(zuo)過(guo)的項目(mu),我(wo)(wo)憑什么相信你(ni)能做(zuo)成功?

到后面去見小米投(tou)資部,小米當時剛好正在組建它的(de)生態鏈(lian),我們比較(jiao)幸運,獲得了小米的(de)投(tou)資。特別感激雷總,在這種時候雪中送炭,投(tou)資了我們。

三、“我們都是中國人,要給國家做事情”

主持人:如果(guo)把科創板比(bi)作一所大學(xue),作為招辦主任,我們(men)期待招來什(shen)么樣的企業?

王泊(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

設立科(ke)創(chuang)板(ban)到今天應該已經有了(le)五周年,我們(men)有579家(jia)企業(ye)在(zai)科(ke)創(chuang)板(ban)上(shang)(shang)市(shi)。那什么樣的(de)企業(ye)能夠到科(ke)創(chuang)板(ban)上(shang)(shang)市(shi)呢(ni)?科(ke)創(chuang)板(ban)支持硬科(ke)技(ji)企業(ye)上(shang)(shang)市(shi),這些硬科(ke)技(ji)企業(ye)是(shi)符合國家(jia)戰略的(de),同時也在(zai)解決突破重大的(de)技(ji)術難題,還有一(yi)個就是(shi)市(shi)場的(de)認可度。

至于科(ke)創(chuang)屬(shu)性(xing)的(de)(de)(de)標準(zhun)(zhun),我們從(cong)研(yan)發的(de)(de)(de)角度提出了(le)像研(yan)發投(tou)入、研(yan)發強(qiang)度、研(yan)發的(de)(de)(de)產品、研(yan)發的(de)(de)(de)成果,還有研(yan)發的(de)(de)(de)產業化等相(xiang)應(ying)的(de)(de)(de)標準(zhun)(zhun),通常使用一個4加5的(de)(de)(de)標準(zhun)(zhun)。

我們設置了五套上市條件。除了第一套標準之外,其他四套上市條件均沒有設立盈利的指標。這一系列制(zhi)度性的安排,是(shi)為了提高科(ke)(ke)創(chuang)板對科(ke)(ke)技(ji)企(qi)業的包容,能(neng)夠讓(rang)不(bu)同(tong)類(lei)型和不(bu)同(tong)階(jie)段的硬科(ke)(ke)技(ji)企(qi)業都(dou)能(neng)夠在科(ke)(ke)創(chuang)板上(shang)市(shi)。

主持人:全球來看,有那么多資本市場可以做選擇,你們三位最終都是選擇了科創板。三位是從一開始就認定了科創板,還是經歷了什么樣的一些思考?

尹志堯:

我在美國生活工作了(le)24年,所以在回國創(chuang)業的時候,這個先入為主(zhu)就(jiu)想(xiang),創(chuang)業好了(le)上納斯(si)達克。但是(shi)呢,在做的過程中,這個屁股越來越往中國方面移動。

主持人:這個原因是什么呢?

尹志堯:

我(wo)們(men)都是中國(guo)人,要給國(guo)家做事情。后來(lai)過了幾年出(chu)了科創板,我(wo)們(men)就心里特別高興,所以我(wo)們(men)就趕(gan)快(kuai)拆紅籌,注冊到上海。

昌敬:

最開始石頭科技準備上市的時候,選擇的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因為當時我們不太符合A股上市的條件。后來我們在美股上市大概已經進展到90%的時候,突然有一則消息說中國有科創板,最后做的決定就是放棄美股,我們投身到科創板中。其實當時損失是不小的,但是我們還是做得非常堅決。

四、科創板加速集成電路發展,企業研發投入不再保守

主持人:我特別關注的就是上了科創板之后,融資角度科創板給了你們什么樣的一些幫助?

胡偉武:

我(wo)們也融到(dao)了有20多億(元)吧。我(wo)過(guo)去上市之前就是一(yi)(yi)共加起來也就有10多個(ge)(ge)億。包括(kuo)國家的支持和(he)社會資本融資,總計可能不超過(guo)15個(ge)(ge)億。上市后(hou)一(yi)(yi)下(xia)融到(dao)20幾個(ge)(ge),錢是很重要的。

尹志堯:

我(wo)覺(jue)得上(shang)科創板(ban)沒上(shang)去,還是沒感覺(jue)。真正(zheng)上(shang)去才知(zhi)道,這太好了(le)(le)。上(shang)市(shi)之前,吭哧吭哧地(di)融了(le)(le)15年(nian),也就(jiu)是40億。上(shang)市(shi)以后(hou)一次就(jiu)融了(le)(le)15億,然后(hou)接著又是83億,就(jiu)幾乎解決了(le)(le)我(wo)們的資金的問題。

主持人:聽(ting)到剛才(cai)這些(xie)心聲(sheng),我(wo)相信王總應該很欣慰。這五年來,如果從融(rong)資的角度(du)來講,我(wo)們(men)的科創板成(cheng)績如何(he)?您(nin)覺得它(ta)達(da)到了我(wo)們(men)的預期了嗎?

王泊:

融資規模(mo)方(fang)面,IPO是(shi)(shi)(shi)9100億(yi),再融資是(shi)(shi)(shi)1600億(yi),加(jia)在一起大約(yue)是(shi)(shi)(shi)1.1萬億(yi)。這(zhe)些錢用到哪去了?科創板579家的企業,這(zhe)幾(ji)年累計(ji)的研發投入大概是(shi)(shi)(shi)6000億(yi),資本性(xing)的支出是(shi)(shi)(shi)1.4萬億(yi)。

我們看到(dao),科(ke)創板(ban)的(de)企業研(yan)發(fa)的(de)投(tou)入強度平均都在10%以(yi)上,今年的(de)前(qian)三(san)季度是12.6%,其他板(ban)塊大體上都在3%到(dao)5%左右。我們再看一(yi)下我們的(de)研(yan)發(fa)成果,我們有136家(jia)次牽(qian)頭或者(zhe)參與(yu)的(de)項目,獲得國家(jia)科(ke)技進步獎(jiang)等(deng)重大的(de)獎(jiang)項。

這就回到我們科創板設立的目的,就是要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科創板要成為科創企業的聚集地,經過五年的科創板的建設,我們有116家集成電路相關的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占到A股集成電路相關企業的6成以上。科技創新(xin)很多時候就是需要一堆(dui)科技企(qi)業聚集(ji)在一起(qi),然(ran)后發生化學反應或者是聚變。

我們還通過科創債等(deng)方式(shi)對科創企業提供(gong)持續的(de)(de)資(zi)金(jin)支(zhi)持,通過這(zhe)一類的(de)(de)方式(shi)讓企業獲(huo)取不同發展階段所需的(de)(de)資(zi)金(jin)。

主持人:拿到錢是一方面,得到發展的動力可能是另一方面。上市之后,各位覺得自己企業的發展發生了什么巨大的變化?

尹志堯:

上市之前我們比較保守,前10年就做了一個大產品,后面的8年做了兩個產品,大概就是三個產品。現在由于上市了,我們錢多了,同時經驗也多了,一年就要同時開發20多種產品,一定要拼(pin)命地(di)往(wang)上發展,更快地(di)補齊我(wo)們國家的短(duan)板。

我們一(yi)開始做(zuo)(zuo)刻(ke)(ke)蝕機(ji)、薄(bo)膜設(she)備,現(xian)在開始做(zuo)(zuo)檢測設(she)備。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其實原理很簡單,做(zuo)(zuo)每(mei)一(yi)層(ceng)的話,基本的步驟有三步:先有一(yi)個(ge)材料,然后(hou)光刻(ke)(ke)機(ji)有個(ge)花紋,然后(hou)等(deng)離(li)子刻(ke)(ke)蝕機(ji)往(wang)下刻(ke)(ke),就(jiu)這樣三步。

就(jiu)像一(yi)個(ge)木(mu)刻(ke)一(yi)樣,木(mu)刻(ke)師傅(fu)首先有(you)個(ge)木(mu)板(ban)對吧,然后(hou)(hou)上面毛(mao)筆畫上畫,然后(hou)(hou)用刻(ke)刀(dao)把東西(xi)刻(ke)下(xia)去。所以光(guang)刻(ke)機(ji)呢就(jiu)是(shi)畫畫的(de)那(nei)個(ge),薄(bo)膜就(jiu)是(shi)材料的(de)東西(xi),我們做的(de)刻(ke)蝕(shi)機(ji)就(jiu)是(shi)刻(ke)刀(dao)。

現在刻到(dao)什么(me)情(qing)況呢?橫向寬度的(de)(de)準確(que)性(xing)已經做到(dao)了(le)一個到(dao)兩個原子(zi)的(de)(de)程度。豎向的(de)(de)準確(que)性(xing)已經做到(dao)了(le)人(ren)頭發絲的(de)(de)一百(bai)萬分之一這(zhe)樣的(de)(de)準確(que)性(xing)。

胡偉武:

今天夏天我們聚會的時候,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過去五年,中國的集成電路發展得這么快,五年前我們不敢想我們今天有這樣的發展程度。這五年,我們相信科創板對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的。

那對龍芯(xin)的發展來說,就是我們從2001年到(dao)2022年是完成(cheng)了(le)21年的量的積累。科創板上市現在(zai)快三年,兩年半(ban)了(le),幫我完成(cheng)了(le)質(zhi)變(bian)。

主要是我們研發方面,比如說我們現在龍芯CPU的性能,跟市場主流產品可以比了。我們性價比的角度來說,如果性能除以成本,這個新的設計大概有3到5倍的提高。那3到5倍就足以使我們,從原來政策性的維度走向開放市場

昌敬:

主要有兩大變化:第一個(ge)是(shi)我(wo)(wo)(wo)們(men)(men)加大了(le)科技創(chuang)新的(de)(de)力度(du)。在之前(qian)我(wo)(wo)(wo)們(men)(men)的(de)(de)資(zi)金只夠于我(wo)(wo)(wo)們(men)(men)研(yan)(yan)究一個(ge)領(ling)域(yu)(yu),也就是(shi)掃地機器人領(ling)域(yu)(yu)的(de)(de)研(yan)(yan)發。但是(shi)上了(le)科創(chuang)板以后,我(wo)(wo)(wo)們(men)(men)有了(le)充足的(de)(de)資(zi)金,這樣的(de)(de)話我(wo)(wo)(wo)們(men)(men)就可以同時(shi)開啟多個(ge)領(ling)域(yu)(yu)的(de)(de)研(yan)(yan)發。

去(qu)年我們推(tui)出了一個新(xin)的(de)創(chuang)新(xin)成果,就是通過(guo)一種原理性創(chuang)新(xin)的(de)分子篩(shai)技術,改(gai)變了洗(xi)衣機行業。洗(xi)衣加烘(hong)干得兩臺機器(qi)才能烘(hong)得好,但(dan)是我們現(xian)在一臺機器(qi)就能夠達(da)到兩臺機器(qi)媲美兩臺機器(qi)的(de)效果。

第(di)二點(dian),上科創(chuang)板(ban)以后,我(wo)們(men)加(jia)快了(le)全(quan)球(qiu)化的(de)(de)步伐(fa),把(ba)我(wo)們(men)的(de)(de)產品(pin)賣向了(le)全(quan)世界(jie)。我(wo)們(men)特別(bie)加(jia)大了(le)一帶(dai)一路地區的(de)(de)推廣,目前海(hai)外銷售(shou)占我(wo)們(men)整體銷售(shou)的(de)(de)比重大概(gai)是六成到(dao)七成。我(wo)們(men)把(ba)中國的(de)(de)科創(chuang)成果輻射(she)到(dao)了(le)全(quan)球(qiu),讓全(quan)球(qiu)的(de)(de)人民都能夠體驗到(dao)中國技術帶(dai)來的(de)(de)變化。

五、回應關鍵問題:中微換血早有準備,龍芯將迎增長啟動期

主持人:在制作這期節目之前,我們也特別上網收集了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第一個問題針對龍芯中科。

龍芯中科2021年(nian)營(ying)業收入是12億,2022年(nian)上市后營(ying)業收入下(xia)滑(hua)(hua)到了(le)7個(ge)億,2023年(nian)營(ying)收繼(ji)續下(xia)滑(hua)(hua)到5個(ge)億,為什(shen)么(me)上市以后業績反(fan)而持(chi)續下(xia)滑(hua)(hua)?到底什(shen)么(me)時候能反(fan)彈(dan)?

胡偉武: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我們實際是2019到2020年漲了5倍,從2個億漲到10個億,然后10個億漲到12個億。實際上這是政策性市場,剛好在我們上市之后,政策性市場主要的發動機都熄火了,就是(shi)我(wo)們傳統的龍芯(xin)的強勢市場不(bu)采購(gou)了,所以我(wo)們業績下滑(hua)。

當然恰恰是利用我們這個上市的以后的兩三年,我們實現了轉型。利用上市給我們帶來的資金,我們研發的投入力度增大。2024年下半年,我們進入了新一輪增長的啟動期。我們自(zi)己還是(shi)挺有信心的。

尹志堯:

請允許我(wo)說一(yi)句(ju)話(hua),為龍(long)芯說一(yi)句(ju)。我(wo)們(men)整個集成(cheng)電(dian)路,最重要的(de)產品(pin)就是CPU、GPU還有AI芯片。雖然(ran)你們(men)上市(shi)之(zhi)后由于各種原因沒有發展得很快,但我(wo)真的(de)希望大家能全力以(yi)赴的(de)支(zhi)持我(wo)們(men)龍(long)芯和(he)類似(si)企業。只有他們(men)做龍(long)頭,我(wo)們(men)集成(cheng)電(dian)路才(cai)能發展。

主持人:我們關注到中微公司高管和核心技術人員近期有不少的變化,這會不會對業績產生影響,該如何保持團隊的穩定性?

尹志堯: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大家知道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微的高管里有很多是美籍人,所以就必須在很快的時間內把他們撤到二線。但是因為我們18年來的準備,年富力強的人已經都走到了中上層的崗位,所以在不到一年之內有了很大的換血。對我們來講,這反而把壞事變成了好事。

我這里(li)想講一(yi)下,真(zhen)正好(hao)的領(ling)導是(shi)讓(rang)你(ni)的第二代、第三代比你(ni)好(hao),所以(yi)我們(men)已經(jing)做了(le)十幾年努力了(le),希望能(neng)夠(gou)做到。

主持人:您是這家公司的創始人,那您自己在公司當中持股比例高嗎?

尹志堯:

我只有0.7%。因為(wei)我從(cong)小到大(da)都是(shi)(shi)做(zuo)學生工(gong)作,做(zuo)了(le)20多年(nian),一(yi)直受到了(le)所謂社會(hui)主(zhu)義教育(yu)。所以我夢想就是(shi)(shi)當我有機會(hui)搞一(yi)個團體(ti)的時候,一(yi)定(ding)要是(shi)(shi)共同(tong)勞(lao)動,共同(tong)享受。這是(shi)(shi)基因,沒有辦(ban)法改變的。

我們開車的司機、看門的招待員都有股票。當我們到2020年上市一年后,達到1000億(yi)的(de)(de)時候,750個人(ren)里有375人(ren),整整一半(ban)的(de)(de)人(ren)是1000萬到1億(yi)的(de)(de)身(shen)價,有50個人(ren)是1億(yi)到10億(yi)的(de)(de)身(shen)價,還有325人(ren),剛剛從學校(xiao)來兩三年的(de)(de),也有100萬到1000萬的(de)(de)身(shen)價,這(zhe)是我一輩子追(zhui)求(qiu)的(de)(de)愿望。

主持人:我們還有第三個挑戰性的問題。請問,石頭科技2024年第三季凈利潤是3.51億元,同比下降43.4%,為什么第三季度凈利潤會下滑這么多?

昌敬:

這個事情其實也是(shi)目前我比較(jiao)困擾(rao)的(de)(de),首先因為(wei)我們第三季度的(de)(de)利潤下(xia)滑(hua),我們的(de)(de)股票跌(die)了很(hen)多(duo),也導致了很(hen)多(duo)投(tou)資者對我個人的(de)(de)質疑(yi)是(shi)非(fei)常大的(de)(de)。

過去石頭科技它(ta)的(de)凈(jing)利率(lv)是(shi)比較高的(de),但是(shi)增(zeng)長比較慢。這(zhe)事實上(shang)是(shi)不(bu)好的(de),這(zhe)是(shi)因為我們投入其實不(bu)夠(gou),公(gong)司在發(fa)展(zhan)過程中組織(zhi)能(neng)(neng)力(li)增(zeng)長沒(mei)有預(yu)期的(de)那么快。所以我們就(jiu)一直(zhi)在厚積薄(bo)發(fa),在補(bu)組織(zhi)能(neng)(neng)力(li)。

那(nei)么到2024年,公司第(di)10年的時候,我(wo)們(men)(men)覺得我(wo)們(men)(men)的組織能力有了(le)很大的一個飛躍。我(wo)們(men)(men)今年加大投入,包括研發(fa),包括市場費用都大幅度(du)提升(sheng)了(le)。

但是這樣的(de)投入帶來第三季度的(de)利潤下滑(hua)是很大的(de),但我(wo)(wo)們不(bu)會減(jian)少投入。我(wo)(wo)們第四季度的(de)增(zeng)長已(yi)經是高(gao)速增(zeng)長,對我(wo)(wo)們明年的(de)增(zeng)長我(wo)(wo)們公司內部充滿(man)信心。

主持人:提到面世五年的科創板,很多人常常聯想到的對標對象就是納斯達克。我們來看一個數據,英偉達在過去20年的時間里長期處在低谷,20年后的這次光榮綻放,他們等來了,各位此刻的內心感受是什么?

尹志堯:

您這個數據選得特別好,很感人。作為創業者,首先決策要特別謹慎,但是一旦決定要做的話,千萬要堅持到底。我沒什么能耐,搞這個反應器搞了62年了,現在不會搞別的,就一直咬牙堅持做下去,就會做到世界最好。

來源:央視《對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