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云鵬
編輯 | 心緣

“悄然之間,AI眼鏡已經成為深圳華強北的第四大標準品,僅次于耳機、手表和無(wu)人(ren)機”,一位常駐深(shen)圳的資深(shen)分析師(shi)這樣說(shuo)道。

行走于華強北線下賣場,80%左右的手表檔口都擺上了AI眼鏡,甚至已經出現了2-3家專門賣眼鏡的檔口,鋪面在百平米左右,其中絕大(da)部分都是音頻(pin)眼鏡(jing),少部分是帶攝(she)像頭(tou)的。

無論如何,有一件事是肯定的:AI眼鏡這個品類,是真的賣起來了。

國產AI眼鏡變局:小米阿里字節入場,創企們還有活路嗎?

▲華強北線下賣場中的各(ge)類眼鏡產品,來(lai)源:第一財(cai)經

相比賣場里的(de)初露端(duan)倪,賣場外的(de)火爆更引人矚目,各類AI眼鏡新品爭先(xian)恐后地發布,VR/AR創(chuang)企(qi)、AI創(chuang)企(qi)、互聯(lian)網巨(ju)頭、終端(duan)大廠(chang),紛紛入局。與此同(tong)時,資本市(shi)場的(de)融資熱也猛猛推(tui)了一把。

不少市研機構或智庫都認為:2025年,將是中國AI眼鏡的元年。

根據XR Vision Pro統計,已經有近70家廠商在做AI眼鏡,可以說是“魚貫而入”,而就在今年,真正的“BOSS”或許即將入場。

小米被曝將在5月發布、6月開售AI眼鏡大招已然成為行業關注焦點,網傳1499元的潛在售價以及硬件配置拉滿的規格,更是有種“不留活路”的節奏。

字節(jie)、阿(a)里(li)、騰訊幾乎都被曝出在做AI眼鏡的消息,阿(a)里(li)甚至被曝將一次(ci)掏出兩款,雙11前(qian)就要(yao)開售。

留給(gei)小廠們的(de)時間,不多了。

“不帶顯示的AI眼鏡,戰局將在2年內結束,2年內沒站住腳,后面就沒機會了。”

“未來可能是一個贏家通吃的局面,真正能活下來的品牌可能不會超過5家。”

這是智東西(xi)在與業內(nei)人士交流時聽到的一些聲音。

巨頭下場,小廠們還能(neng)有(you)活路嗎?AI眼鏡是(shi)否會像(xiang)當年(nian)的(de)“智能(neng)音箱”一樣陷入瘋狂價格戰(zhan)怪圈,最終(zhong)大部分廠商(shang)虧損?一場橫跨(kua)整個科技全(quan)圈的(de)AI眼鏡大討論,正(zheng)在激烈上演著,牽動著每一位入場者(zhe)(zhe)、觀望者(zhe)(zhe)們的(de)心。

一、手機大廠入局,小米先出牌,“1499元”的絕殺不留活路?

提及大廠入局AI眼鏡賽道,當下行業關注的焦點毫無疑問是小米。如果如預期的一樣在5月發布、6月開售,小米將成為手機大廠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入局AI眼鏡的廠商。

加之小米產品長久以來的“性價比”標簽,其給中小廠商帶來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曾在無數智能硬件品類中“橫掃”的IoT生態王者,要亮出自己的首款真正意義上的AI眼鏡了。

從供應(ying)鏈(lian)、產品(pin)(pin)形態、特點到產品(pin)(pin)價(jia)格(ge),小米(mi)AI眼鏡的大部(bu)分(fen)信息都(dou)已經有些(xie)眉(mei)目了(le)。

國產AI眼鏡變局:小米阿里字節入場,創企們還有活路嗎?

▲小(xiao)米AI眼(yan)鏡(jing)關鍵組件配置及供應商預測,來源:Wellsenn XR

在最核心的芯片部分,小米或采用高通AR1+恒玄2700的雙(shuang)芯組合(he),跟(gen)當前Meta、雷鳥(niao)、閃極(ji)等廠商采用(yong)單一SoC芯片(pian)有很大不同。

其(qi)優點和難(nan)點都很明顯:SoC有(you)更強的(de)性能、更強的(de)ISP保證拍攝畫(hua)質,而藍牙主(zhu)控芯片則可(ke)以在一些場景(jing)中提升續(xu)航能力;但(dan)另一方面,雙芯如何協同,從操作(zuo)系統(tong)到算法層面都有(you)較(jiao)多挑戰和技(ji)術空白需要(yao)填補。

比如SoC中ISP實際拍攝效果的調優(you),對于很(hen)(hen)多小(xiao)廠來說(shuo)難度很(hen)(hen)高(gao),而藍牙主控芯片運行(xing)的RTOS系(xi)統和(he)高(gao)通(tong)AR1所(suo)運行(xing)的安卓系(xi)統如何整合協同,都(dou)讓很(hen)(hen)多小(xiao)廠望而卻步,而小(xiao)米恰好(hao)在IoT系(xi)統(小(xiao)米Vela)和(he)手機操(cao)作系(xi)統(HyperOS)上都(dou)輕車熟路。

這也是小米AI眼鏡的“野心”所在,很多分析師和從業者都認為,小米一定要做一個能大幅超越Meta的產品,從(cong)產品硬件、佩戴(dai)體驗到系(xi)統、軟件體驗全(quan)方位的超越,并且相比小廠要形成明顯(xian)的“技術壁壘”,不然是沒有意(yi)義的。

也就是說,小米要給AI眼鏡重新立個“標桿”。

根據(ju)目(mu)前已知的(de)(de)(de)(de)供(gong)應鏈信(xin)息,歌爾股份(fen)依(yi)然(ran)是小(xiao)米AI眼鏡代工(gong)(gong)的(de)(de)(de)(de)首選,預計出貨量30萬臺。蘋果、索尼(ni)、Meta諸多頂級大廠的(de)(de)(de)(de)旗艦(jian)產品都是由歌爾代工(gong)(gong),其技(ji)術能力不(bu)言(yan)而喻(yu)。此外,還有瑞(rui)聲(sheng)科技(ji)的(de)(de)(de)(de)揚聲(sheng)器、歐菲(fei)光(guang)的(de)(de)(de)(de)光(guang)學模組(zu)、舜宇光(guang)學的(de)(de)(de)(de)鏡頭、索尼(ni)的(de)(de)(de)(de)CMOS圖(tu)像傳感器。

可以說,硬件供應商,小米選擇的全是“果鏈”頂級大廠。

根據爆(bao)料信(xin)息,小米會(hui)通過定制攝像頭(tou)模(mo)組的(de)(de)方(fang)式實現(xian)更(geng)小的(de)(de)尺(chi)寸,同(tong)時(shi)其(qi)在拍照的(de)(de)HDR、防(fang)抖、夜景等方(fang)面都(dou)會(hui)有更(geng)好的(de)(de)算(suan)法(fa)優化。

在款(kuan)式上(shang),小米(mi)AI眼鏡會分為(wei)普(pu)通款(kuan)和(he)墨鏡款(kuan),向Meta看齊,而配色(se)上(shang)甚至傳出可能有“SU7配色(se)”,米(mi)系生態的聯動可見(jian)一斑(ban)。

產品固然重要,定價也十分關鍵。

根據(ju)Wellsenn XR報告,小米AI眼鏡的(de)(de)硬(ying)件成(cheng)本約(yue)為177.5美(mei)元(yuan),要(yao)比Meta RayBan的(de)(de)149美(mei)元(yuan)更高(gao),約(yue)合(he)人民(min)幣(bi)1290元(yuan)。結合(he)小米硬(ying)件綜合(he)凈(jing)利潤(run)率不(bu)超過5%的(de)(de)“保證(zheng)”,1499元(yuan)的(de)(de)定價(jia)不(bu)無可能。

而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小米將價格定位1499元,那將會是“絕殺”。

比如(ru)原魅族科技副總裁(cai)、現(xian)怒喵科技CEO李楠就(jiu)在一個行業(ye)微信(xin)群中提到,小米定價1499元是最理想的(de)(de),而這(zhe)個價格會直接封鎖其他(ta)采用高通(tong)AR1方案廠商的(de)(de)活路。

國產AI眼鏡變局:小米阿里字節入場,創企們還有活路嗎?

▲來源:XR Vision Pro

目前采(cai)用單一高(gao)通 AR1方案的雷鳥V3,其售價為1799元。

對于AI眼鏡產業的中小玩家們來說,從產品力到價格,小米AI眼鏡似乎即將成為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

二、從小米華為到阿里字節,大廠手持“硬+軟+生態”王牌

除了(le)小(xiao)米,從(cong)終端大廠到互聯網巨頭,小(xiao)廠們的強勁對(dui)手(shou)還有非常多。

根據目前的行業信息,僅在2025年,就會有小米、華為、字節、阿里、百度等多家科技巨頭掏出自己的AI眼鏡產品。

華為(wei)不(bu)必多說,其音頻(pin)眼(yan)鏡已經(jing)迭代多年(nian),與GENTLE MONSTER的合作也十分(fen)成熟。

國產AI眼鏡變局:小米阿里字節入場,創企們還有活路嗎?

▲華為智能音頻眼鏡

OV兩(liang)家(jia)廠(chang)商雖然比(bi)較(jiao)低調,但也不可能放棄AI眼鏡(jing)這塊市場。其中vivo已經在2024年組建了AI眼鏡(jing)團(tuan)隊,相(xiang)比(bi)小米的發布(bu)節奏(zou)會更(geng)慢,OPPO這邊并沒有(you)更(geng)多信息(xi)流(liu)出。

BAT互(hu)聯網大廠這邊,阿(a)里已經有(you)較多AI眼(yan)(yan)鏡相關信(xin)息爆料(liao),比如阿(a)里的AI眼(yan)(yan)鏡可能(neng)會有(you)兩(liang)種(zhong)款式(shi),一種(zhong)帶顯示、一種(zhong)不帶顯示。

而阿里可能通過跟智能音箱類似的“天貓精靈”這一品牌來做AI眼鏡,根據XR Vision Pro消息,其產品或命名為“哇哦AI智能眼鏡”,目標在雙11開售。

從配置上來看,阿里的AI眼鏡可能會采用高通AR1芯片+恒玄2800的雙芯方案,攝像頭為索尼1200萬像素,整機代工由同樣是消費電子頭部大廠立訊精密承接,目標出貨量甚至達到了40-50萬臺。

相(xiang)比(bi)AI眼鏡賽道的中小玩家,這些巨頭的優勢是不言(yan)而喻的。

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技術上的優勢。在(zai)(zai)AI眼鏡領域(yu),想要在(zai)(zai)優(you)秀(xiu)的(de)(de)拍照能(neng)(neng)力、流暢性能(neng)(neng)體(ti)驗的(de)(de)基(ji)礎上兼顧續航,雙(shuang)芯片方案就是(shi)必(bi)然選(xuan)擇(ze),而優(you)化雙(shuang)芯片、雙(shuang)系統的(de)(de)能(neng)(neng)力已經攔下了一大(da)批(pi)小(xiao)公司。

與此同(tong)時,即使可以拿到高(gao)通AR1,大部分中小廠(chang)商只(zhi)能拿到基(ji)礎款(kuan)的公版AR1方案(an),很(hen)難跟同(tong)行拉(la)開(kai)明顯差距,更不要說跟小米這樣的大廠(chang)進行差異化競爭。

Meta的(de)AI眼鏡(jing)之(zhi)所以體(ti)驗(yan)更(geng)好(hao),很(hen)重要的(de)一個原因就是(shi)Meta所使用的(de)AR1是(shi)定制版的(de)高通AR1,并(bing)非公版。

根據行(xing)業信息,國產芯片方(fang)案成(cheng)本可能只(zhi)有高通AR1的六分之一,但大都針對手表(biao)、耳(er)機開(kai)發,強行(xing)用(yong)在AI眼鏡上,功耗、拍(pai)照效果都得不到保證。直接(jie)采用(yong)恒玄方(fang)案,又會(hui)涉及到大量調校開(kai)發問題,并非“開(kai)箱(xiang)即用(yong)”,對技術(shu)實力同樣是(shi)考驗。

相比之(zhi)下(xia),小米(mi)這樣的消(xiao)費電子(zi)巨頭可以在供(gong)應鏈各個環節(jie)進(jin)(jin)行(xing)定制化,去跟消(xiao)費電子(zi)產業鏈的頂級廠商進(jin)(jin)行(xing)聯(lian)合研(yan)發。

除了技術層面的優勢,在硬件、軟件生態聯動層面,巨頭也有其獨特性。比(bi)如Meta眼(yan)(yan)鏡(jing)的(de)海外爆火,很重要的(de)一個原因是其在去年3月打通了Facebook這(zhe)一關(guan)鍵社交平(ping)臺,眼(yan)(yan)鏡(jing)拍攝的(de)內容可以一鍵分(fen)享(xiang)到“朋友圈”,這(zhe)種硬件和內容生(sheng)態的(de)打通是至(zhi)關(guan)重要的(de)。

國產AI眼鏡變局:小米阿里字節入場,創企們還有活路嗎?

回到國內,字節的抖音,騰訊的微信,其潛力不言而喻。

小米作(zuo)為終端巨頭的(de)代表,其AI眼鏡(jing)跟手機、車機的(de)聯動(dong)(dong)大(da)概率將會成為其重要賣點之一,AI眼鏡(jing)與米家生態(tai)設備的(de)聯動(dong)(dong)也會成為小米的(de)突出“壁(bi)壘”。

據媒體報道,小米AI眼鏡是由手機團隊主導研發的,眼鏡和手機的打通,已是(shi)必然。

在這方(fang)面能與小米有一(yi)戰之力的僅有華為一(yi)家,華為的手機、車(che)機和鴻蒙智家生態(tai)(tai)同樣有機會與AI眼鏡進行聯動,誰家的生態(tai)(tai)互聯體驗做的更好(hao),或許是一(yi)個重要關注點(dian)。

三、AI眼鏡創企求存: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說到這里,看起來AI眼鏡賽道(dao)的中小廠商似乎(hu)只有等著(zhu)被“淘汰”的份了,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對于涌入AI眼鏡賽道的眾多玩家們來說,能不能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定位是什么,可能真是一個“要命”且迫切的問題。

從核心的芯片方(fang)案選型、硬件(jian)模(mo)組定制化(hua)(hua)、軟件(jian)算法優化(hua)(hua)、操(cao)作系(xi)統層面來(lai)看,小(xiao)廠都很難實現優勢(shi),但目前(qian)部分(fen)廠商選擇(ze)聚焦于垂直(zhi)領域,先從細分(fen)市場做起,避(bi)開大廠鋒(feng)芒。

比如針(zhen)對學生黨、視頻(pin)博主(zhu)或(huo)者職(zhi)場達人不(bu)同人群所面對的場景,去做一些針(zhen)對性的功能和(he)體驗。

當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比如針(zhen)對(dui)“騎行”用(yong)戶群體(ti)的AI眼鏡就有(you)著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騎(qi)行(xing)眼鏡(jing)通常可以(yi)在騎(qi)行(xing)的(de)過程中顯示各(ge)類信(xin)息,比如(ru)速度、距離、時長(chang),還(huan)可以(yi)進行(xing)導航。致(zhi)敬(jing)未知、野科(ke)技(ji)等公(gong)司都發布(bu)了(le)類似(si)產品(pin)。但實(shi)際上(shang)騎(qi)行(xing)的(de)用戶群并不關心這些功能,他們更在乎的(de)是如(ru)何(he)(he)提升自己的(de)騎(qi)行(xing)能力、如(ru)何(he)(he)“拉(la)爆隊友”。

打造差異化產品是中小玩家的重要生存途徑之一,但能否真正挖掘出有價值的差異化AI應用場景并非易事。

此外(wai),與(yu)巨(ju)頭一起合(he)(he)作,在解決方案、渠(qu)道等方面進行合(he)(he)作也是中(zhong)小玩家的一條路,比如近(jin)來(lai)不少AR/VR企業(ye)開始跟海信、中(zhong)國移(yi)動這樣的行業(ye)巨(ju)頭進行合(he)(he)作,推動產品落地。

其實從技術(shu)角度來(lai)看,中小企業在(zai)芯片方(fang)(fang)案(an)方(fang)(fang)面的(de)(de)困局(ju)并非沒有解,當(dang)前AI眼鏡的(de)(de)發展仍然處于(yu)初(chu)期,隨(sui)著行業的(de)(de)成熟,越來(lai)越多的(de)(de)方(fang)(fang)案(an)必(bi)然會(hui)持續涌現,更(geng)多成本更(geng)低、更(geng)有性價比的(de)(de)方(fang)(fang)案(an)會(hui)逐漸走(zou)向市場,這些(xie)都是機(ji)會(hui)所在(zai)。

國產AI眼鏡變局:小米阿里字節入場,創企們還有活路嗎?

▲主流AI眼鏡芯片方案情況,來源:XR Vision Pro

潮電智庫首席分析師孫燕飚告訴智東西,很多已經做出AI眼鏡的公司,也沒搞懂下一步產品到底要怎么做。他們考慮的是:什么是當下的低成本主流方案。

實際上(shang),當(dang)前(qian)行業(ye)中一(yi)些企業(ye)是“走一(yi)步(bu)看(kan)一(yi)步(bu)”的狀態(tai),他們(men)先(xian)做方(fang)案,找到(dao)客(ke)戶,形成一(yi)波收(shou)入,在逐(zhu)漸做整(zheng)機(ji),類(lei)似早年的手機(ji)時(shi)代,從方(fang)案到(dao)ODM。

但隨(sui)著未來(lai)市場的逐步(bu)發展,格局(ju)必(bi)然會(hui)有(you)很多(duo)變數,“誰(shui)(shui)吃誰(shui)(shui)”都說不清楚。

四、從百鏡大戰到群雄割據,是贏家通吃還是百花齊放?

AI眼鏡賽道的格局未來會(hui)如何演變,尚無定論,但巨頭和(he)創企之(zhi)間必(bi)然會(hui)產生出新的玩法(fa)和(he)博(bo)弈(yi)。

目前看來(lai),已(yi)經發(fa)布AI眼(yan)鏡(jing)的玩家普(pu)遍觀點都(dou)較為(wei)積極,雖然他們大(da)多認為(wei)手(shou)機(ji)大(da)廠是更有機(ji)會(hui)(hui)做好AI眼(yan)鏡(jing)的,但對于自(zi)身的機(ji)會(hui)(hui)點也都(dou)比較明確。

比如雷鳥創新創始人兼CEO李宏偉認為,AI眼鏡這個方向不太適合“純新”的創業公司做,這個方向應該適合大廠做,要(yao)么(me)是(shi)眼鏡(jing)大(da)(da)廠(chang),要(yao)么(me)是(shi)手機大(da)(da)廠(chang),或者跟手機強(qiang)相關的大(da)(da)廠(chang)。

相比單純的AI眼鏡,他認為AR整機+生態是有著“顛覆式創新”的賽道,有很大的機會在其中。對于與巨頭的競爭,李宏偉說他們會審慎地看待競爭問題,積極應對,對于未來,他們內心深處有很強烈的樂觀。

同樣認為手機廠商機會更大的還有閃極科技創始人兼CEO張波,他認為手機廠商是最有實力做好這種產品的團隊。像蘋果、華為這樣的(de)公(gong)司有著(zhu)從芯片端完全重構一個產品需求的(de)芯片的(de)能力(li),同時手機廠商的(de)影像積累也很深厚(hou)。

消費類電子廠商難以與手機廠商在芯片端和影像端進行全面的競爭。

但張波同樣點明了智能眼鏡廠商的機會所在:相比手機廠商做AI眼鏡可能是一種防守型產品策略,智能眼鏡廠商則是想做獨立于手機之外的產品,與(yu)手機在體(ti)驗上形成差(cha)異(yi)化(hua)。

影目科技聯合創始人呂一飛看(kan)來,機會是均(jun)等的(de),手機巨頭(tou)做跨周期性的(de)硬件迭代(dai)不(bu)一定(ding)可以完勝(sheng)初創(chuang)公司。雖(sui)說(shuo)機會均(jun)等,但未來市場上可能不(bu)會容納所謂的(de)“百鏡”,最后可能會收攏到(dao)幾(ji)個主要(yao)玩家的(de)手中(zhong)。

國產AI眼鏡變局:小米阿里字節入場,創企們還有活路嗎?

除(chu)了(le)行業(ye)(ye)玩家,各(ge)路分析師也給(gei)出了(le)不(bu)(bu)盡相同的(de)看法(fa),總體來看,行業(ye)(ye)競爭(zheng)必然會(hui)更加激烈,雖然一家獨大不(bu)(bu)太可能(neng),但行業(ye)(ye)“收束”,告別百鏡大戰基本已經成為共識。

比如Omdia高級分析師林麟提到,AI/AR眼鏡產品雖然現在看起來是“百鏡大戰”,但未來可能是一個“贏家通吃”的局面,真正可以存活的品牌可能不會超過5家。

孫燕飚認為,即使大廠進來,小廠并非沒有機會。很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耳機,除了蘋果、華為、小米這樣的大品牌,還有眾多中小耳機品牌,生存空間很大。

客觀來說(shuo),AI眼(yan)(yan)鏡(jing)這個(ge)品類先天(tian)就需要更豐富(fu)多(duo)樣(yang)(yang)的產品,因為其(qi)作為“眼(yan)(yan)鏡(jing)”,有著很(hen)強的個(ge)性(xing)(xing)化屬性(xing)(xing),生(sheng)活中(zhong)手(shou)機“撞臉”的概率極(ji)高,但眼(yan)(yan)鏡(jing)撞臉的概率卻極(ji)低,眼(yan)(yan)鏡(jing)的多(duo)樣(yang)(yang)性(xing)(xing)、時尚(shang)性(xing)(xing)、品牌調性(xing)(xing)都會(hui)成(cheng)為重(zhong)要決(jue)策因素(su)。

一兩家公司,很難吃掉整個市場。

結語:AI眼鏡硝煙四起,2025或成關鍵年

雖(sui)然巨頭和(he)創企之爭尚無定(ding)論(lun),但AI眼(yan)鏡(jing)賽道的火爆是有(you)目共睹(du)的。當下科技(ji)行(xing)業技(ji)術迭代速度之快令(ling)人目不暇(xia)接,DeepSeek給AI產業帶來(lai)的沖擊就是很好的案例。

一個(ge)不(bu)注意,就有可能“掉隊”,這是(shi)AI眼鏡(jing)賽道玩家最擔心(xin)的。

XR Vision Pro報道(dao)稱,AI眼鏡(jing)(jing)價格戰的(de)廝殺或許已經箭在弦上(shang),沒(mei)有顯示功能的(de)AI眼鏡(jing)(jing),其戰局可能會在2年內(nei)結束(shu),而沒(mei)有在這2年時間(jian)里立住(zhu)腳的(de)玩家,可能就沒(mei)有機會進入到(dao)下個階段了。

與此(ci)同(tong)時,AI眼鏡(jing)本(ben)身仍然(ran)面臨一(yi)系(xi)列技術(shu)挑戰、市(shi)場滲透率非常低,并(bing)且(qie)AI眼鏡(jing)目(mu)前仍然(ran)是手機的“附庸(yong)”,而非新(xin)的獨立入口設備。

AI眼鏡是不是真的能火、真的能賣爆,這個事至今仍然存疑。

雖然小(xiao)米這樣(yang)的巨頭入場,讓AI眼鏡(jing)賽道的玩家們都神經緊繃,但(dan)縱觀整個AI眼鏡(jing)的發展(zhan),行業仍(reng)然處(chu)于非常初(chu)期的階段,避免提前出局固然重要,但(dan)真正把產品做(zuo)好(hao)、把實際體(ti)驗做(zuo)好(hao),共同把市場盤子做(zuo)大,才是更為關鍵(jia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