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云鵬

智東西5月25日報道,今天下午,李未可科技在合肥舉辦新品發布會,連發了三款自家最新的AI眼鏡新品,同時發布了專門針對AI眼鏡的WAKE-AI任務式交流系統,以及用在(zai)AI眼鏡上的零級智(zhi)能體ZeroAgent。

三款產品核心聚焦商旅場景,李未可希望將其做成“出海神器”。

在發布會后,智東西(xi)與少數業內媒體(ti)一同與李(li)未可科技創始(shi)人(ren)(ren)兼CEO茹憶、李(li)未可科技合伙人(ren)(ren)古鑒進行了面(mian)對(dui)面(mian)深度交流。

茹憶在發布會上曾提到,“李未可就是一家AI公司。”對此,茹憶在發布會后進行了(le)更進一步(bu)解讀。

在茹憶看來,在今天的AI時代,單體硬件、單個功能或軟件已經很難滿足用戶對場景需求,軟件和硬件集成度更高,硬件、軟件、AI都要做好。做AI如果只是拿來即用,體驗和服務很難做好。

李未可想要圍繞用戶做好AI眼鏡落地場景,自己首先就要成為AI公司,針對眼鏡場景深度優化AI,茹憶提到,未來不論是AI眼鏡還是其他智能硬件,光做硬件或者光做AI都不行,一定要是AI+硬件,并且AI是排在前面的。

ChatGPT的發布對李未可影響很大,其出現比預想的早了2-3年,李未可要全力做一款AI眼鏡,他們最擅長的是AI+硬件,而不是單純比拼硬件。

在技術探索過程中,李(li)未(wei)可(ke)發現(xian)自己定制、優化模型是能帶來顯著體驗提(ti)升的(de),例如準確率(lv)的(de)提(ti)高,而僅(jin)僅(jin)依靠通(tong)用大模型無法實現(xian)這樣的(de)效果。

對于AI眼鏡類型的選擇,李未可當下沒有做帶顯示功能的AI眼鏡的一個最核心原因是要追求輕量化,李未可希望AI眼鏡可以真正讓用戶佩戴一天,讓AI一直在,做到真正陪伴,因此要做到40g以內。

未來隨著技術的迭代優化,未來李未可也可能會做40g以內的帶顯示的AI眼鏡。

隨(sui)著如小米這(zhe)樣的(de)終端大廠即將入局,AI眼鏡市場格(ge)局也必然將會發生變化(hua)。

對此,茹憶提到,AI眼鏡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一家或者少數幾家公司很難在所有時間段做好所有用戶。此外,AI眼鏡個性化需(xu)(xu)求(qiu)(qiu)非常突出(chu),需(xu)(xu)求(qiu)(qiu)是多(duo)種多(duo)樣的,在各(ge)個領域都可以做(zuo)深(shen)度定制。

在(zai)這樣的(de)大背景下,李(li)未可會選擇(ze)相對細分的(de)賽道,比(bi)如今(jin)天的(de)商(shang)旅場景,將其吃透(tou)、打透(tou)。

茹憶提到,大公(gong)(gong)司通常(chang)會選(xuan)擇總(zong)成本領(ling)先,其產品通常(chang)會兼顧所(suo)有用戶和功能(neng),這更(geng)適合華為(wei)、小米(mi)這樣的公(gong)(gong)司,創(chuang)業公(gong)(gong)司更(geng)擅長做到細分市(shi)場領(ling)先。

在一個新興的賽道和市場,大廠往往很難打過一家創業公司,因為一家創業公司可以“All in”。

茹(ru)憶提到,未(wei)來十年可能傳統眼鏡(jing)都會升級成智(zhi)能眼鏡(jing),李未(wei)可要選擇一個(ge)自己有(you)優勢的賽道,李未(wei)可在翻(fan)譯(yi)、記錄、出(chu)行方面有(you)積累(lei),有(you)技術、數(shu)據、場景優勢,因(yin)此他們選擇做“出(chu)海神器”,先將這(zhe)個(ge)領(ling)域打(da)穿。

關于今年的銷量目標,茹憶提到,他們首先要做到10萬臺,但更重要的是讓每個用戶都用起來,讓他們的AI眼鏡成為日常佩戴的第一幅AI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