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東西AI前瞻(公眾號:zhidxcomAI)
作者 | 江宇
編輯 | 漠影
智東西8月22日報道,今日凌晨,阿里正式上線AI編程平臺Qoder,率先支持Repo Wiki和Quest模式,支持自動生成設計文檔、任務拆解與代碼執行,并引入項目記憶機制,輔助(zhu)AI在開發過程中(zhong)保留上下文信息與執行(xing)偏(pian)好。
Repo Wiki可用于記錄代碼工程中的隱性規則,例如“任務完成后生成單元測試”或“輸出詳細報告”,便于AI在后續任務中自動補充相關步驟。Quest模式則支持通過自然語言描述需求,系統會引導用戶確認功能細節,生成任務說明文檔并由Agent執行,整個過程(cheng)中無需用戶編寫代碼。
Qoder現已支持Mac和Windows系統,用戶可前往官網下載體驗。
體驗(yan)指路://qoder.com/
一、引入Repo Wiki與Quest模式,強調“上下文工程能力”
在當前AI編程工具已進入規模應用的背景下,Qoder選擇從“上下文工程能力”切入。其最大特點是支持一次性檢索多達10萬個代碼文件,同(tong)時(shi)通(tong)過Repo Wiki將(jiang)代碼工程(cheng)中(zhong)原本隱性的規則和知識(shi)顯性化,便于AI理解項目邏輯、還原任務偏好。
例如,開發者在以往項目中的習慣會被Qoder記錄、形成記憶,并在新任務中自動執行這些操作。此外,系統內置短期與長期記憶結構,可基于歷史對話沉淀使用者偏好,以筆記形式留存,逐步(bu)調(diao)整生成風格。
Qoder目前提供三種模式:問答式的Ask Mode、交互式的Agent Mode和一鍵生成式的Quest Mode。Quest Mode主打AI自主研發,在理解模糊需求后(hou)拆解任務、制定計劃并持續執(zhi)行。用戶在項目中主要承擔需求確認與最終驗收的角色(se)。
此外,Qoder還支持自動選擇最合(he)適(shi)的LLM模型:面對復雜重構任(ren)務時(shi)調用(yong)(yong)更(geng)(geng)大規(gui)模模型以保障(zhang)推理(li)質(zhi)量(liang);處理(li)如更(geng)(geng)新(xin)文檔等輕量(liang)任(ren)務時(shi)則調用(yong)(yong)響應更(geng)(geng)快(kuai)、成本更(geng)(geng)低(di)的模型,無需用(yong)(yong)戶手動切換。
二、體驗:寫下想法,小程序就能跑起來了
如果(guo)說過去開(kai)發一個小程序(xu)需(xu)要查文檔、寫代碼、反復調試(shi),現(xian)在用(yong)Qoder,流程大致(zhi)可以(yi)簡化為:寫下想(xiang)法,發給AI,由(you)它拆解(jie)需(xu)求、生成代碼,用(yong)戶(hu)只需(xu)測試(shi)并處理AI執行中(zhong)遇到(dao)的問(wen)題即可。
智東西首(shou)先體驗了Qoder的Agent模式,任務是開發(fa)一個(ge)“虛擬女友”微信小程序。
輸入需求后,AI首先生成了待辦事項,并(bing)按步驟推進,整體邏輯(ji)接近Claude Sonnet 4的“待(dai)辦拆(chai)解(jie)”方(fang)式(shi)。
體驗中(zhong),智(zhi)東西并未提(ti)前提(ti)供微信小(xiao)程(cheng)序(xu)的開(kai)發規(gui)范。雖然代碼在模擬器運行(xing)時(shi),出現了(le)渲染錯誤,但將報錯信息粘貼至對話框后,Qoder識別出是兼容性問(wen)題,提(ti)出了(le)三種修改(gai)方案,并在用戶(hu)確認后自動修復。修復效果(guo)可(ke)在小(xiao)程(cheng)序(xu)開(kai)發者工具中(zhong)直接預覽。
最終生(sheng)成的(de)小程(cheng)序包(bao)括四個主要頁(ye)面,覆蓋了此前輸(shu)入的(de)所有設(she)計需求:
1、互動模(mo)式(shi)tab:支持文(wen)字/語(yu)音聊(liao)天,可選“快速(su)聊(liao)天”和“自由聊(liao)天”兩種方式(shi),包含情(qing)緒識別與語(yu)氣設定;
2、角色(se)設定tab:配置虛擬女友的昵稱、性格、偏好(hao)等個性化信(xin)息;
3、情感記(ji)錄(lu)tab:統計用(yong)戶與AI的(de)互動頻率與情緒(xu)波動;
4、我的(de)tab:展示聊(liao)天數據與賬號(hao)信息等。
從輸入需求到生成可運行代碼,整個過程約30分鐘。雖然UI仍較(jiao)為粗糙,語(yu)音識別等(deng)功能(neng)(neng)也(ye)尚未(wei)集(ji)成,但整體結構完(wan)整,可在(zai)微信開發者(zhe)端部(bu)署。后續如能(neng)(neng)支持調用(yong)微信API與(yu)設計插件,體驗還有進一步優化(hua)空間。
隨后,智東西體驗了Qoder的Quest模(mo)式,輸入指令為“創建(jian)一款背單詞打卡小程(cheng)序(xu)”。
Quest模式(shi)提供(gong)“設計(ji)并執(zhi)行”和“直(zhi)接執(zhi)行”兩種方式(shi),前者包含設計(ji)、操作軌跡(ji)和任務總結三個階段。
在“設計并執行”流程中,Qoder會主動提出細節思路,如目標用戶(hu)群體(ti)、單詞庫選(xuan)擇(ze)方式、學習模式和(he)打卡機制,并據此(ci)生成完整設計文檔(dang)。這(zhe)一階段的差異也正(zheng)是兩種模式的主(zhu)要區別所在。
智東(dong)西輸入的需求較復雜(za),Qoder最(zui)終拆解為11個子(zi)任務,并在45分鐘內完成全部流程(cheng)。在用戶確認(ren)“接受”后,生成代碼并提(ti)供任務總結報告。
但由于需求復雜、開發過(guo)程中多次出現報(bao)錯,最終生成的成品結構相對簡化,以基礎(chu)框架為主,未能完(wan)全覆蓋所(suo)有設(she)定內容。
代碼運行(xing)時的主要問題出現在(zai)各類程序語法(fa)處理上(shang),尤(you)其(qi)是某些表達式在(zai)開發者工具(ju)中存在(zai)兼容性差異,Qoder雖能(neng)識別(bie)報(bao)錯(cuo)并嘗試(shi)修復,但在(zai)部分環境中仍存在(zai)限制。
在多輪調試中,智東西嘗試提示Qoder參考(kao)此前生(sheng)成的(de)“虛擬(ni)女友”小程序項目(mu),將其中的(de)結構用作(zuo)參考(kao),遷移至當前的(de)“背(bei)單詞(ci)打卡”任務中。
Qoder能夠理解提示內容,并跨任務關聯已有模塊,最終生成了一個功能完整但實現較簡的版本。相比傳統編程工具,Qoder在跨文件、跨任務的聯動處理上表現出一定能力,能夠同時修改多個相關文件來完成統一目標。
對比(bi)來看(kan),Agent模(mo)式更強調過(guo)程中的交(jiao)互與(yu)控制,而Quest模(mo)式則更像“全權委托”,將需求制定、流程拆解和執行一(yi)并交(jiao)由(you)AI完成(cheng),適(shi)合明確目標但(dan)缺乏技術細(xi)節能(neng)力的用戶。
結語:AI協作開發走進主流,創意正變得比寫代碼更重要
隨著(zhu)阿(a)里Qoder的(de)(de)加(jia)入,AI編(bian)程平臺的(de)(de)競爭已形(xing)成“多巨頭”格局:國內有(you)字節的(de)(de)Trae、騰訊的(de)(de)CodeBuddy、百度的(de)(de)Comate先(xian)后推出,阿(a)里云也上線了通義靈(ling)碼 IDE;海外方面,GitHub Copilot、Cursor、Claude Code、Windsurf等產品持續發力。今年,各家新品密(mi)集上線,AI編(bian)程體驗正加(jia)速迭(die)代(dai)與進(jin)化(hua)。
本(ben)輪體(ti)驗也(ye)再次印證了一(yi)點:AI在開(kai)發任務中已具(ju)備(bei)基(ji)本(ben)可靠性,能夠承擔需求理解、方案(an)生成(cheng)和代碼(ma)交(jiao)付的工作。而(er)相比編寫(xie)代碼(ma)本(ben)身,一(yi)個清晰(xi)的創意或產(chan)品設想(哪(na)怕(pa)只(zhi)是半成(cheng)型的想法)正(zheng)變得(de)愈發關鍵。
Qoder所引(yin)入的Quest模式,也在(zai)試(shi)圖補齊這(zhe)(zhe)塊短(duan)板,讓用戶從空白(bai)中起步(bu)啟發項目構思(si),再由AI完成執(zhi)行。對(dui)個人開發者而言,這(zhe)(zhe)是降低門檻(jian)的重要(yao)一步(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