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前瞻(公眾號:robot_pro)
作者?|??許麗思
編輯?|??漠影

很多人可能(neng)不知道,大(da)(da)疆、云鯨、海柔創新、李群自動化、正浩、逸(yi)動這些響當(dang)(dang)當(dang)(dang)的(de)名字背后,都有一個共(gong)同的(de)大(da)(da)佬——李澤(ze)湘(xiang)。

一個大學教授,是如何能夠像“流水線”一樣成功孵化160多家硬科(ke)(ke)技(ji)公(gong)司(si)?這是外界對香港科(ke)(ke)技(ji)大學教授、自動化技(ji)術(shu)中(zhong)心創(chuang)始(shi)人(ren)李澤湘最(zui)常發出的疑問。

過去二十(shi)多年里(li),他以(yi)教育者(zhe)、創(chuang)業者(zhe)、投(tou)資人三重身份,為(wei)年輕學生們打造出一個個“硬科技創(chuang)業烏(wu)托邦”。

李澤湘孵化體系歷經了漫長時間的演進:1992年始于香港科大3126實驗室,孵化出固高科技、大疆等 50余家企業;2004年推動哈工大深圳教改班,走出40余家企業;2014年在東莞創建XbotPark,孵化60余家企業,并把這個模式復制至寧波、常州、重慶、廣州、長沙、北京等地;2021年成立的深圳科創學院,則(ze)是(shi)李(li)澤湘教育理(li)念的集(ji)大成者(zhe)。

在產業基金方面,李澤湘陸續成立了清水灣一期創投、XBOT PARK基金、Hong Kong X、東莞清水灣二期創業投資,以早期投資和供應鏈賦能為特色,總資金(jin)規模(mo)超過20億。

李澤湘孵(fu)化出的(de)(de)機(ji)(ji)(ji)器(qi)(qi)(qi)人(ren)(ren)(ren)創業軍團,橫跨(kua)了(le)機(ji)(ji)(ji)器(qi)(qi)(qi)人(ren)(ren)(ren)核心零部(bu)件、家庭(ting)機(ji)(ji)(ji)器(qi)(qi)(qi)人(ren)(ren)(ren)、陪伴機(ji)(ji)(ji)器(qi)(qi)(qi)人(ren)(ren)(ren)、工業機(ji)(ji)(ji)器(qi)(qi)(qi)人(ren)(ren)(ren)、特種機(ji)(ji)(ji)器(qi)(qi)(qi)人(ren)(ren)(ren)、外骨骼機(ji)(ji)(ji)器(qi)(qi)(qi)人(ren)(ren)(ren)等(deng)諸多領域(yu)。其中,大疆市(shi)(shi)值已(yi)(yi)突破1500億元,成為全球無人(ren)(ren)(ren)機(ji)(ji)(ji)領域(yu)當之無愧的(de)(de)王者;固高科技已(yi)(yi)經在(zai)2023年8月上市(shi)(shi);臥安科技已(yi)(yi)遞(di)交(jiao)招(zhao)股書,準備港交(jiao)所上市(shi)(shi);云鯨智能已(yi)(yi)正式啟(qi)動Pre-IPO輪融(rong)資,開啟(qi)上市(shi)(shi)前(qian)的(de)(de)沖(chong)刺。

根據機器人(ren)(ren)前瞻不完全(quan)統計,李澤湘創辦、深(shen)度(du)參(can)與孵(fu)化或(huo)投資的機器人(ren)(ren)相關企(qi)業至少已達65家。如果有遺漏,歡迎補(bu)充。

大疆教父李澤湘和他的機器人軍團

一、打造一個創業烏托邦

什(shen)么樣(yang)的人能夠被李澤湘看(kan)中,并進(jin)入他的孵化體系?

在選人標準上,李澤湘早期更看重這個人的院校出身、專業成績,但后來逐漸更看重這個人對創業、創新是否抱有激情,是否有自己的熱愛,并且能夠從熱愛中不斷總結探索,形成使命感。

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con正是(shi)李澤湘選人的關鍵途經。這場比(bi)賽(sai)每(mei)年會圍繞特定主題(ti)設計任務,要求參賽(sai)團(tuan)隊(dui)在資源有限、時間緊迫的條(tiao)件(jian)下完成機(ji)器(qi)人研發與競技(ji)。

而早在2004年,李澤湘就把ROBOCON機器人競賽搬進港科大的課堂,推出了一門機器人的比賽與設計課讓(rang)學生組隊自(zi)主打造機器人,這其中,就包括大(da)疆創始人汪滔。2004年、2005年兩屆,汪滔帶領港科(ke)大(da)戰隊分別斬獲(huo)Robocon香港地區(qu)冠軍和國(guo)際(ji)賽季軍。

Robocon比(bi)賽與這(zhe)堂課(ke),放棄了傳統的(de)(de)唯學分論,更看重學生的(de)(de)的(de)(de)創(chuang)新思維,考驗學生的(de)(de)多(duo)學科交叉、動手能力與供應鏈管理(li)能力。2006年(nian)開始,李澤湘陸續從各高校Robocon機器人參(can)賽隊伍中招收學生。

在以創新為導向的(de)(de)基(ji)地(di)中,李澤湘身兼教育者(zhe)、創業者(zhe)、投資人(ren)三重(zhong)身份,讓機器人(ren)基(ji)地(di)具有孵化器的(de)(de)一切優勢。

在孵化基地,創業團隊能夠享有覆蓋創業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網絡。以松山湖XbotPark機器人基地為例,這里實現了“基地+基金+學院”三位一體,提供研發場地(di)、供應(ying)鏈支持(chi)、天使投(tou)資,形成創業閉環。

特別是,基地打造了共享工廠,該(gai)工廠并非面向(xiang)訂單,而是(shi)面向(xiang)創(chuang)(chuang)業者產品(pin)落地(di)的需求,幫助其驗證(zheng)概念能(neng)否(fou)變(bian)為產品(pin)。共享工廠背后還對接了大疆等知名(ming)頭(tou)部企業的供應(ying)鏈資源,這些資源都會開放(fang)給(gei)初創(chuang)(chuang)團隊。

李澤湘為基(ji)地營造出了(le)一(yi)(yi)(yi)種信(xin)任、包容的(de)(de)氛圍,創業者們可以相互抱團(tuan)取暖。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fang)時,他(ta)(ta)曾提到,“就(jiu)像走夜路(lu),你一(yi)(yi)(yi)個(ge)(ge)人會很害(hai)怕,兩(liang)三個(ge)(ge)人或(huo)三五個(ge)(ge)人一(yi)(yi)(yi)起,然后再(zai)給你一(yi)(yi)(yi)個(ge)(ge)手電筒,一(yi)(yi)(yi)個(ge)(ge)打狗(gou)棍,你就(jiu)不害(hai)怕了(le)。我(wo)們也(ye)在吸引更(geng)多人,不斷(duan)把(ba)走夜路(lu)的(de)(de)經驗傳遞給他(ta)(ta)們。”

2014年,國內互聯網創業熱潮席卷,但硬科技的創業生態還不成熟,存在資金支持不足等問題。于是,李澤湘成立了清水灣一期創投,在松(song)山湖(hu)投(tou)資孵(fu)化(hua)學生創業團隊(dui)。

同年,李澤湘邀請了原港科大工學院院長高秉強、長江商學院副院長甘潔加入,共同創建了創業孵化基金——XBOT PARK基金(前(qian)身為“清水灣創投”),以投資(zi)機器人及(ji)智能(neng)硬件相關(guan)領域(yu)的種子輪、天使輪、A輪為主。

2016年,李澤湘聯合紅杉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香港大學教授陳冠華在香港聯合發起科技創業平臺“Hong Kong X”,配套成立的是一支專注于硬科技投資的早期基金(jin)Hong Kong X基金(jin),首期規模3億港元。

2022年,李澤湘聯合騰訊產業投資基金、紅杉璟堯、東莞市產業投資母基金有限公司等機構,共同發起成立了東莞清水灣二期(qi)創業(ye)投資

不同于多數(shu)投(tou)資人押注能快(kuai)速見到收(shou)益的(de)(de)產(chan)品或(huo)創業方向,李澤湘的(de)(de)這些創投(tou)基金始終將重(zhong)心放(fang)在創業團隊對項目產(chan)品的(de)(de)持續迭代上。而這份“不追快(kuai)、只重(zhong)實”的(de)(de)堅持,恰好契(qi)合了硬科技創業研發周期長(chang)、需反復(fu)打(da)磨的(de)(de)特性。

核心零部件起步,已跑出1家上市公司

在機(ji)器(qi)人核心零(ling)部件(jian)領域,李澤湘(xiang)創辦、參與孵化、投資(zi)的企業覆蓋(gai)了控制器(qi)、電機(ji)、減速器(qi)等,其中,固高科(ke)技(ji)成為其首家上市(shi)公司。

大疆教父李澤湘和他的機器人軍團

1、固高科技

1999年,李澤湘與同為(wei)香港科技大(da)學同事(shi)的高秉強、吳宏(hong)共同創辦了固高科技。

運(yun)動(dong)控制(zhi)技(ji)(ji)術(shu)是工業(ye)自(zi)(zi)動(dong)化設備的核心(xin),被廣泛(fan)應用于(yu)中(zhong)(zhong)高(gao)端工業(ye)裝備高(gao)精準定(ding)位和高(gao)效作業(ye)。2000年,固高(gao)科技(ji)(ji)開(kai)發(fa)出中(zhong)(zhong)國首個完全自(zi)(zi)主(zhu)知識(shi)產權(quan)的全閉環運(yun)動(dong)控制(zhi)器(GT系(xi)列),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家擁有自(zi)(zi)主(zhu)知識(shi)產權(quan)、專業(ye)從事運(yun)動(dong)控制(zhi)及智(zhi)能(neng)制(zhi)造(zao)核心(xin)技(ji)(ji)術(shu)研(yan)究與開(kai)發(fa)的公司。

2023年8月,固高科技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成為李澤湘系首家上市公司。官(guan)方財報顯(xian)示,固(gu)高科(ke)技實現營業收(shou)入(ru)(ru)4.18億元,同比增長3.36%;其中運動控制(zhi)核(he)心部件(jian)收(shou)入(ru)(ru)占比70.40%;實現凈利潤(run)為4890.88萬元。

李澤湘現任固高科技董事長,通過香港固高的間接持股13.5%。

2、納密智能

納密智能成立于(yu)2016年(nian)(nian),創始人彭(peng)曉(xiao)楠曾于(yu)河南科(ke)技(ji)大學任職,研(yan)究環面蝸桿傳動理論和實驗30余(yu)年(nian)(nian)。退休后,彭(peng)曉(xiao)楠偶然與李澤湘結識,并選擇(ze)在年(nian)(nian)近70歲(sui)時南下來到松(song)山(shan)湖機器人基(ji)地創業。

2019年(nian),納密智能(neng)獲(huo)得了(le)XBOTPARK基金的支(zhi)持。目(mu)前,東(dong)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yan)究院有限公司持股(gu)55.3%,固高科技(ji)持股(gu)7.9%。

納密智能(neng)專(zhuan)注(zhu)減速機的開(kai)發(fa),此(ci)外還設計并制(zhi)造出了適用于產業化生產的精密數控(kong)專(zhuan)用環面蝸輪蝸桿機床。

3、鷹騰信息

鷹騰信息(xi)成(cheng)立于(yu)2018年,團隊核心成(cheng)員來自于(yu)蘇黎世大(da)學和(he)蘇黎世聯邦理工大(da)學的機(ji)器人(ren)及(ji)其感知實驗室,該公(gong)司成(cheng)立之初就獲得XBOTPARK基(ji)金的數百萬元投(tou)資,業(ye)務聚焦于(yu)移動機(ji)器人(ren)視覺方(fang)案和(he)控制(zhi)技術的研發。

4、本末科技

本末科技成立于2018年,2021年獲得了李澤湘個人的種子輪投資,后續又連續獲得了XBOTPARK基金的天使輪、Pre-A輪投資。創始人張笛本科畢(bi)業于北京理工大(da)學,后來到香港(gang)科技大(da)學ECE機器人(ren)(ren)學院深造,師從李(li)澤湘,專注機器人(ren)(ren)動(dong)力系(xi)統與(yu)控制方(fang)向(xiang)。

減速器(qi)是機器(qi)人應(ying)用的(de)三大零部件之一,具有匹配轉速和傳遞扭矩的(de)作用。本末科技的(de)技術(shu)創新之處恰恰在于去掉了(le)(le)減速器(qi),節省(sheng)了(le)(le)安裝(zhuang)空間(jian),降低了(le)(le)機器(qi)人噪音,提升(sheng)了(le)(le)續航能(neng)力和產品壽命(ming)。

基于(yu)此,本末科(ke)技形成了核(he)(he)心零部件、機(ji)(ji)器(qi)(qi)人兩(liang)大事業部,覆蓋了無減速(su)器(qi)(qi)的直驅電(dian)機(ji)(ji)等機(ji)(ji)器(qi)(qi)人核(he)(he)心零部件以及(ji)輪足機(ji)(ji)器(qi)(qi)人等本體研發(fa)。

大疆教父李澤湘和他的機器人軍團

▲本末科技推出(chu)的輪(lun)足機(ji)器人系列產品

5、無穹創新

無穹創新成立于2020年,曾獲得清水灣二期基金、XBOTPARK基金的投資。創始人潘杰,碩士(shi)畢業于(yu)香港(gang)科(ke)技(ji)大學機(ji)器人(ren)研究所。

該公司專注于(yu)三維空間智能(neng)感知(zhi)(zhi)與機(ji)(ji)器人技術的研(yan)發(fa),推(tui)出的Metacam 系列(lie)手持掃描儀,680 克輕量化機(ji)(ji)身(shen)集(ji)成激光雷達與視覺系統(tong),支(zhi)持秒(miao)級彩色點(dian)云采集(ji)與厘米級精(jing)度建(jian)模,適用于(yu)室內外快速三維重建(jian);還(huan)為(wei)具身(shen)智能(neng)機(ji)(ji)器人打造(zao)感知(zhi)(zhi)模組。

大疆教父李澤湘和他的機器人軍團

6、墨現科技

墨現科技的起點是李澤湘在松山湖舉辦的機器人創業大賽,該公司正式成立于2021年,曾獲得XBOTPARK基金的支持。創始人匡正是前大(da)(da)疆工(gong)程(cheng)師,核心團隊也(ye)大(da)(da)多來自大(da)(da)疆,曾深(shen)度參(can)與無人機壓力傳(chuan)感(gan)系統研發。

墨現科技專注于觸覺(jue)傳感(gan)器(qi)(qi)研發,產(chan)品已應用(yong)于消費電子、汽車、機(ji)(ji)器(qi)(qi)人(ren)、醫療等多個(ge)領域。其研發的(de)電子皮膚技術(shu)還(huan)在機(ji)(ji)器(qi)(qi)人(ren)靈巧手和機(ji)(ji)械臂上取(qu)得(de)顯著進展(zhan),并逐漸拓展(zhan)至機(ji)(ji)器(qi)(qi)人(ren)本體全(quan)身。

做C端產品,擺脫為海外品牌代工的宿命

在李澤(ze)湘看(kan)來,很多中國企(qi)業在做C端產品時(shi)的顛覆性創新(xin)能力(li)嚴重不足。如果XbotPark機(ji)器人基地孵化的創新(xin)企(qi)業,繼續(xu)聚焦B端,很難擺脫為蘋(pin)果等海外品牌代工的宿命(ming)。

于是,他主張,走進XbotPark機器人(ren)創新基地的年(nian)輕(qing)人(ren)要聚焦(jiao)C端硬件產品創新。一批年(nian)輕(qing)學(xue)生,沒有(you)工作經驗,也沒有(you)太多包袱,創造力、想象(xiang)力才(cai)能夠與(yu)眾(zhong)不同(tong)。

基地(di)孵化出的(de)專攻消費級家(jia)庭機(ji)器(qi)人(ren)(ren)(ren)領域的(de)企業(ye),包括無人(ren)(ren)(ren)機(ji)、掃地(di)機(ji)器(qi)人(ren)(ren)(ren)、割草機(ji)器(qi)人(ren)(ren)(ren)、手(shou)指機(ji)器(qi)人(ren)(ren)(ren)、陪伴機(ji)器(qi)人(ren)(ren)(ren)等(deng)不(bu)同類型。另外,還有多家(jia)C端智能(neng)硬件(jian)企業(ye),涉(she)及智能(neng)廚電、智能(neng)樂器(qi)、智能(neng)滑板、寵物智能(neng)用品(pin)等(deng)。

大疆教父李澤湘和他的機器人軍團

1、云鯨智能

2015年,云鯨智能創始人張峻彬從上海交通(tong)大(da)學研究(jiu)生畢業后,抱著創(chuang)業的念(nian)頭向(xiang)李澤(ze)(ze)湘(xiang)投遞了簡歷。之后,李澤(ze)(ze)湘(xiang)邀請其加入正(zheng)在籌(chou)建的松山湖 XbotPark 機器(qi)人基(ji)地,成為該(gai)基(ji)地首(shou)個引(yin)入的創(chuang)業項目。

初到(dao)(dao)基地(di),李(li)澤湘曾帶張峻彬(bin)(bin)兩(liang)次(ci)前往美國,考察多(duo)家硅谷知名企業走訪學習(xi)。期間嘗試了(le)高(gao)爾夫撿球(qiu)機(ji),盲人導(dao)航儀等項(xiang)目(mu),均進展(zhan)不順。直(zhi)到(dao)(dao)有一天,張峻彬(bin)(bin)提(ti)出想做(zuo)掃地(di)機(ji)器人的想法(fa),李(li)澤湘覺得(de)這個(ge)主意不錯,還幫他在基地(di)找(zhao)到(dao)(dao)了(le)三個(ge)伙伴(ban)組成創(chuang)業小團隊,創(chuang)立了(le)云鯨智能。

成立初期,李澤湘還聯(lian)合高秉(bing)強、甘(gan)潔等導師(shi)自掏腰包完成天使(shi)輪(lun)投資。張峻彬曾在(zai)媒(mei)體采訪(fang)中說,“我(wo)背個包的時候,李老師(shi)就愿意(yi)支持我(wo),一(yi)(yi)輪(lun)一(yi)(yi)輪(lun)投我(wo)。”

今(jin)年4月,云(yun)鯨智(zhi)能(neng)完成1億美(mei)金(jin)(約合人民幣(bi)7.3億元)融資,重點用于云(yun)鯨首款家庭具身智(zhi)能(neng)產品的開發,該產品目(mu)前處于預研階段,預期將在(zai)2年內(nei)發布。

目前(qian),云鯨已正式啟動Pre-IPO輪融資,開啟上市(shi)前(qian)的沖刺。

2、臥安機器人

2015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友李志晨潘陽在深圳成(cheng)立臥安科技,這是臥安機(ji)器人(ren)的(de)前身。創業初期,團(tuan)隊做了(le)能幫助(zhu)用戶按(an)下開關(guan)的(de)自動(dong)裝置,叫Switch Box,號稱是世界上最小的(de)機(ji)器人(ren),該產品在上線(xian)日本Kickstarter眾籌平臺后(hou),目標達(da)成(cheng)率超過2000%。

2017年,團隊正式進(jin)入?XbotPark 松山湖(hu)機器人(ren)基地孵化。。2018年10月(yue),臥(wo)安科技進(jin)行重組(zu),正式成立了臥(wo)安機器人(ren)。

成立至今,臥安機器人已累計完成7輪融資,估值從天使輪的1.6億元增長至C輪的40.5億元,股東還包括高瓴資本、源碼資本、達晨財智等知名機構。其中,李澤湘通過松山湖機器人研究院、盈湖智能及東莞蘊和等實體深度參與,共持股12.98%

今(jin)年6月(yue),臥安機器(qi)人(ren)已遞交招股書,準備在港交所上市,沖擊“AI具身(shen)家庭機器(qi)人(ren)第一股”。

3、未知(zhi)星球

未知星球成立于2016年,創始人唐(tang)文(wen)軒,本(ben)科畢業于湖(hu)南大學(xue)自動化專業,碩士就讀于美(mei)國賓夕法尼亞大學(xue)機器人學(xue)院,曾擔(dan)任(ren)大疆(jiang)導航(hang)部門算(suan)法工(gong)程師。

在尋找創業產品方向時,唐文軒曾經嘗試過智能機器人,最終還是選擇了智能樂器。2019年,唐文軒啟動無弦(xian)吉他LiberLive項目,直至量產上市前夕,融資屢屢受挫,投資人當時普遍表示“看不懂這款產品”。該項目至今完成兩輪融資,投資方就有XBOTPARK基金,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研究院有限公司持股10.4711%。

2023年4月,無弦吉他LiberLive上市后(hou)爆火,這(zhe)款產品外形類似吉他,但沒有琴弦,取而代之(zhi)的(de)(de)是九個硅膠墊(dian)組成(cheng)的(de)(de)吉他指板(ban),這(zhe)些指板(ban)會跟(gen)隨歌曲(qu)的(de)(de)曲(qu)譜旋律點(dian)亮。

去年,未知星球營收已經超10億元。根據機構弗若斯特沙利(li)文(wen)數據,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間,LiberLive的(de)產品銷量在(zai)全球(qiu)無弦吉他市場排名(ming)第一。

大疆教父李澤湘和他的機器人軍團▲無弦吉他(ta)LiberLive

4、正浩創新

正浩創(chuang)新,這家儲能(neng)(neng)巨(ju)頭該公司成立于(yu)2017年,由?XbotPark 松山湖(hu)機器(qi)人(ren)基(ji)地孵化。創(chuang)始人(ren)曾任職于(yu)大疆(jiang),專注于(yu)移動儲能(neng)(neng)與清潔能(neng)(neng)源領域(yu),核(he)心產品包括移動電(dian)源、太陽能(neng)(neng)板等。

2023年,該公司發布其智能割草(cao)機器人產品Blade后因產品(pin)同質化(hua)嚴(yan)重、海外渠道建(jian)設(she)滯后及消費者接受度(du)低等因素,以虧損(sun)售出(chu)宣告結束。

5、廚鯨科技

廚鯨科技成立于(yu)2021年(nian),由XbotPark寧波基(ji)地孵化(hua)。2025年(nian)CES上,廚鯨科技推出的LISSOME膠囊洗碗機(ji)引發關注,該(gai)產品采用(yong)四合一(yi)設計,集成清洗、烘干、消毒、存儲功(gong)能,通(tong)過豎直(zhi)噴淋臂和旋(xuan)流掃(sao)射技術(shu)實(shi)現15分鐘超快洗凈。

6、智橙動力

智橙動力成(cheng)立于2021年,曾獲(huo)得清(qing)水灣(wan)二期基金的(de)投資。其(qi)推出的(de)智能(neng)泳(yong)池清(qing)潔(jie)機器人(ren)Valor產品系列,可提供洗地、全面、墻(qiang)壁(bi)水線和周期定(ding)時共(gong)4種(zhong)清(qing)潔(jie)模式,能(neng)夠有效清(qing)潔(jie)包(bao)括泳(yong)池池底、邊緣、墻(qiang)壁(bi)、水線、斜(xie)坡(po)、臺(tai)階以及日(ri)光浴平臺(tai)等在內的(de)各(ge)個(ge)角落(luo),適用于各(ge)類異形復合泳(yong)池場景。

7、來牟科技

來(lai)牟科技在2022年8月成立(li),創(chuang)始人高望書畢(bi)業(ye)于香港科技大學,曾是云鯨智(zhi)能聯(lian)合(he)創(chuang)始人,也就是當時李澤(ze)湘幫張峻彬在基地(di)找了三個伙(huo)伴(ban)組成創(chuang)業(ye)小團(tuan)隊的其中一人,后主導SharkNinja品(pin)牌掃地(di)機器人研發(fa)工作。

高望書在云鯨高速發展的時期選擇離(li)開后(hou),回歸(gui)了李澤湘的XbotPark松山湖機器人基地,開展研(yan)發工作。

2023年,來(lai)牟科技獲種子輪融(rong)資(zi),投資(zi)方為李澤湘的XBOTPARK基(ji)金,專(zhuan)注割草機器人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8、可觸未來

可(ke)觸未來由張(zhang)曉輝在2022年創立,團隊早期在XbotPark松山湖機(ji)器人基(ji)地(di)完成技術孵化。

2024年,該公司推出了名為LOOI ROBOT的桌面機器人,其設計(ji)理念(nian)源于張(zhang)曉(xiao)輝的研究生(sheng)畢業(ye)設計(ji),旨在以(yi)手機為(wei)中心(xin)創造全新的交互形態(tai)。

2025CES上(shang),LOOI ROBOT的(de)亮(liang)相也(ye)引起了不(bu)少關注。用戶只(zhi)需將智(zhi)能(neng)手(shou)機放置在LOOI的(de)底座上(shang),即可喚醒這(zhe)一(yi)機器人,其擁有(you)超(chao)過1200種行為表現和(he)自學能(neng)力(li),可為用戶提供情感交(jiao)互(hu)功能(neng)。

大疆教父李澤湘和他的機器人軍團▲LOOI ROBOT

9、恒之未來

恒(heng)之未來(lai)成立于2022年(nian)7月,創(chuang)始人宋佩(pei)恒(heng)出生于1998年(nian),曾(ceng)于2021年(nian)年(nian)底參加了明月湖國際智能產業科創(chuang)基地(di)(李澤湘參與(yu)發(fa)起(qi))舉辦的2022冬季科創(chuang)訓練(lian)營,并入(ru)駐基地(di)開展創(chuang)業探(tan)索,研發(fa)四足機器(qi)狗(gou)。

2024年8月(yue),恒之未來完成千萬級人民幣融(rong)資,由清(qing)水灣二期基金領投,Hong Kong X、高秉強及(ji)其(qi)關(guan)聯方、甘潔旗下知行一號基金、華業天成跟投。

去年,恒之未來推出首款產品SPARKY哮天機器人,是國(guo)內首款高集成化小型(xing)智(zhi)能四足(zu)機器人;今年,該(gai)公司推出一款高動態(tai)AI仿生(sheng)智(zhi)能機器狗哮天Sirius,定價1299美元。

大疆教父李澤湘和他的機器人軍團
▲機器狗哮天Sirius

10、星識科技

星(xing)識(shi)科技成立于2022年,主攻消費級天文影像機器人(ren),曾獲清(qing)水灣二(er)期創(chuang)投的投資。創(chuang)始(shi)人(ren)謝智(zhi)鑫畢業于浙江(jiang)大學。該(gai)公司推出Vizta智(zhi)能(neng)望遠鏡,體積小巧,可以隨身攜帶,重量僅390g。該(gai)望遠鏡與手機配合使用(yong),可以兼容大部(bu)分市面(mian)在售的機型(xing),無需(xu)充電和連接,只需(xu)安裝(zhuang)上(shang)三腳架(jia),將手機裝(zhuang)上(shang)即可拍攝(she)星(xing)體,價格240美金左右。

11、云望創新

云望創新成立于2023年10月,是一家專注于肌骨健康領域的硬科技企業,由深圳科創學院孵化。公司創始人孫英東是個00后,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曾獲RoboMaster國家二等獎、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發明了全球首款(kuan)AI滾動按(an)摩機器人其創業項目在深圳(zhen)科創學院完成(cheng)技術孵化。

2024年10月,云(yun)望創(chuang)新(xin)完成天使輪融(rong)資,Hong Kong X基金參投。

另外,還有多家面向C端打造消費級產品的創企:專注寵物智能硬件的霍曼科技;打造智能電動滑板的胡桃智能、BoarDrop;面向久坐職場人打造腰椎健康維護產品的腰果智能;以(yi)機器人系統思維(wei)打造載貨電(dian)助力自行車E-cargo bike的迅路創新等。

殺入工業機器人賽道,覆蓋制造、倉儲等領域

在(zai)李澤湘的孵化與支持(chi)下,李群(qun)自動化、海柔創新、松靈機器(qi)(qi)人(ren)等深耕工(gong)業(ye)(ye)機器(qi)(qi)人(ren)賽(sai)道。從(cong)全球首臺(tai)驅控電一體機器(qi)(qi)人(ren)到“貨箱到人(ren)”倉儲模式革新,從(cong)全地形移動底盤到3C電子集(ji)成方案,這些企業(ye)(ye)以技術突破填(tian)補空白,構建起了覆蓋(gai)制造、倉儲等多領域(yu)的產業(ye)(ye)生態(tai)。

大疆教父李澤湘和他的機器人軍團

1、李群自動化

2011年,汪滔的同門師妹石金博,在導師李澤湘(xiang)的(de)支持下投(tou)身創業。石(shi)金博(bo)本碩畢(bi)業于哈爾濱工業大(da)學,之后在香港(gang)科技大(da)學獲得電子(zi)與計算(suan)機工程(cheng)專業博(bo)士。

她(ta)拉著學弟(di)俞(yu)春華等六人湊了(le)近(jin)90萬元,創(chuang)立了(le)機器人公司(si)李(li)群自動化(hua)。“李(li)群”是一位挪威科學家(jia)創(chuang)立的數學概念,用于描(miao)述機器人運動以及(ji)構型(xing)設計。

創辦初期,李(li)澤湘以個人名義(yi)提供啟動資金(jin),石金(jin)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回憶,“以前錢不是(shi)很多的時候(hou),李(li)老師每次發完工(gong)資,錢都會丟到公司里(li)面去。”

2013年,李(li)群(qun)自動化成功(gong)研發出全球首臺驅(qu)控電一體并(bing)聯機器人。據了解(jie),李(li)群(qun)自動化是國(guo)內第(di)一家、全球第(di)二家擁有全品類工業(ye)機器人的企業(ye)。

官(guan)網顯示,其產品有用于快速(su)搬運(yun)、精密裝配的(de)(de)SCARA機(ji)器(qi)人,用于高速(su)分揀的(de)(de)并聯(lian)機(ji)器(qi)人,多自由度(du)的(de)(de)協作機(ji)器(qi)人,針(zhen)對工藝場景的(de)(de)工具套件“智(zhi)能(neng)工匠(jiang)”,以及多款(kuan)搭(da)配機(ji)器(qi)人使用的(de)(de)配件。

今年(nian)6月(yue),李(li)群(qun)自動(dong)化完成(cheng)了D輪融資。目前,東莞李(li)群(qun)創(chuang)智機器(qi)人技術有(you)限公(gong)司持有(you)李(li)群(qun)自動(dong)化44.3185%的(de)股份,李(li)澤湘任李(li)群(qun)創(chuang)智的(de)監(jian)事。

2、海柔創新

海柔創新成立于2016年12月,創始人兼CEO陳宇奇與聯合創始人兼CTO徐圣東都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機器人碩士,與聯合創始人房冰先后(hou)畢(bi)業于香港理工大學電子系。

早在(zai)2015年,陳(chen)宇奇在(zai)籌備(bei)機器(qi)人(ren)創業項目時,就拿到(dao)了XBOTPARK基金的種子(zi)輪(lun)投資。后(hou)來,陳(chen)宇奇從香港北上東莞,于2016年在(zai)松山湖創立了海柔(rou)創新,李澤湘擔任公司(si)首席顧問。

不同于傳統倉儲機器人“貨架到人”模式和AMR“訂單到人”模式模式,海柔創新創造了一條新路徑——ACR,即“貨箱到人”模式,通(tong)過(guo)自研箱(xiang)(xiang)式倉儲機器人,將(jiang)操作單(dan)元精確至“貨箱(xiang)(xiang)”,更(geng)適用于(yu)貨物(wu)體積小、具有多元SKU的(de)行業(ye)。

海柔創新已(yi)完成(cheng)多輪融資(zi),累計(ji)融資(zi)額超(chao)3億美元(yuan),投資(zi)方包括源碼資(zi)本、華登國際、今日資(zi)本等,2022年D+輪融資(zi)后估值達(da)20億美元(yuan)。

3、松靈機器人

松靈機器人2016年成立于東莞,創始人魏基棟曾擔任(ren)大(da)(da)疆創新研(yan)發經理(li)三年(nian),是大(da)(da)疆全(quan)國機器人大(da)(da)賽 Robomaster項目(mu)的聯(lian)合創始人。作為(wei)松山湖(hu)機器人產(chan)業基(ji)地的孵化(hua)企業,松靈(ling)機器人在(zai)2017年(nian)獲聯(lian)想之(zhi)星(xing)與XBOTPARK基(ji)金天使輪投資,2021年(nian)紅杉中國、五源資本等機構又(you)注(zhu)資億元級A輪。

目前,松靈(ling)機器(qi)人的(de)產品線覆蓋(gai)了(le)六軸輕量機械臂、具身智能數據采集,一系列移動底盤以及行(xing)業導(dao)航、RANGER套件解決(jue)方案。

另外,松靈機器人還成立子品牌Mammotion(庫瑪動力),進(jin)軍(jun)智能割草機(ji)市場(chang),去年,庫(ku)犸動力在(zai)歐美實現了8萬臺銷量。

4、松山智能

松山智能2016年(nian)成(cheng)立(li)于(yu)(yu)東莞(guan)松山湖,聚(ju)焦于(yu)(yu)3C電(dian)子制(zhi)(zhi)(zhi)造(zao)行業(ye)機器人自(zi)動化集成(cheng)應用(yong),打造(zao)了面向(xiang)消費電(dian)子制(zhi)(zhi)(zhi)造(zao)、汽車電(dian)子制(zhi)(zhi)(zhi)造(zao)、倉儲(chu)物流(liu)制(zhi)(zhi)(zhi)造(zao)等一系列產品與應用(yong)解決方(fang)案。2016年(nian)8月,該公司完成(cheng)百萬級人民幣種子輪融資,投資方(fang)為XBOTPARK基金。

5、魔倉機(ji)器人(ren)

魔倉機(ji)器(qi)人成立(li)于2023年,曾獲得了來自(zi)Hong Kong X的投資。該公司專注于為(wei)智能(neng)制(zhi)造企業(ye)提供打通(tong)生產車間與(yu)倉庫“最后一百米”的MagicStore軟硬件一體化解(jie)決方案,產品主要應用于醫藥化工(gong)、食品冷鏈、汽車制(zhi)造、新能(neng)源、物流園(yuan)區等(deng)行業(ye)。

、多點布局特種機器人

在特種機(ji)(ji)器人(ren)領(ling)(ling)域,李澤湘孵(fu)化的企業依舊是(shi)多點布局:低空領(ling)(ling)域,大疆是(shi)全球無(wu)人(ren)機(ji)(ji)領(ling)(ling)域的王者(zhe),占據全球無(wu)人(ren)機(ji)(ji)80%的市場份(fen)額;針對農業領(ling)(ling)域,有(you)道創智(zhi)(zhi)能、恩茁科技、沐(mu)秦智(zhi)(zhi)能等,聚焦(jiao)果蔬檢(jian)測、育苗自動化、噴藥施肥等;水(shui)下領(ling)(ling)域,有(you)逸動科技深(shen)耕(geng)船(chuan)舶動力與水(shui)下機(ji)(ji)器人(ren)。

大疆教父李澤湘和他的機器人軍團

1、大疆創新

大疆(jiang)創始人汪滔,在香(xiang)港(gang)科(ke)技大學讀本科(ke)期間,曾(ceng)上過李(li)澤(ze)湘的機(ji)器人課程,還兩度(du)參加(jia)Robocon機(ji)器人大賽(sai),分別獲得了(le)香(xiang)港(gang)冠(guan)軍(jun)和(he)亞(ya)太區第三。汪滔因無人機(ji)畢業設計失敗僅獲C級成績,李(li)澤(ze)湘又破格招收他(ta)(ta)為研(yan)究(jiu)生,讓他(ta)(ta)得以(yi)留在港(gang)科(ke)大繼續研(yan)究(jiu)飛控。

大(da)疆(jiang)自2006年成立,李(li)澤(ze)湘在公司(si)的(de)(de)初(chu)創時(shi)期提供(gong)了大(da)量(liang)的(de)(de)支(zhi)持與(yu)幫助,不(bu)僅(jin)給投資,還將自己培養的(de)(de)哈工大(da)深研(yan)院第一屆研(yan)究生介紹到大(da)疆(jiang)。李(li)澤(ze)湘還曾擔任董事長,被譽(yu)為“大(da)疆(jiang)教父”。

在大疆步入正軌后,李澤湘主動卸任了董事長的職務,通過控制的香港固高科技有限公司間接持有大疆約10%股份。

大疆2024年財報顯示(shi),其年營(ying)收突破800億元人民幣(bi),同比增長(chang)35%;凈利潤達120.56億元。大疆也已占據全球無人機80%的市場(chang)份額。

2、逸動科技

逸動科技(ji)于2012年在香港(gang)科技(ji)大學成立,曾于2021年獲得(de)清水灣香港(gang)創投參投的(de)A輪融資,2024年獲得(de)清水灣二期參投的(de)D+輪融資。創始人陶師正(zheng)在2008年進入香港(gang)科技(ji)大學機(ji)械工(gong)程專業讀(du)本(ben)科,2012年師從(cong)李澤(ze)湘繼續深造。

早期,團(tuan)隊主要研發小型(xing)橡皮艇(ting)、帆船(chuan)起步研發船(chuan)舶(bo)動力系統(tong),在港科大(da)(da)校(xiao)園實驗室里(li)進(jin)行基礎性的研究設(she)計工作。2015年(nian),團(tuan)隊搬(ban)到(dao)東莞(guan)松山湖,產(chan)(chan)品也逐漸從小功率段船(chuan)艇(ting)電(dian)(dian)力推(tui)進(jin)設(she)備,拓展到(dao)面向(xiang)數(shu)百人大(da)(da)型(xing)船(chuan)只所需的船(chuan)舶(bo)電(dian)(dian)力推(tui)進(jin)系統(tong)集成服務。另外,其船(chuan)用電(dian)(dian)機技術也被應用于水(shui)下機器人等產(chan)(chan)品。

旗下子品牌納瓦科技,專注于消費級水下機器人,曾推出水下(xia)無人機Navatics MITO,可下(xia)潛數十米(mi)深度執行拍攝(she)任(ren)務。

3、道創智能

道創智能成立于2016年,創始人兼CEO成旭然本科畢業于(yu)香港(gang)科技(ji)(ji)大學,師從李澤湘(xiang)。該(gai)公司的核(he)心產品(pin)包括“4.0水(shui)(shui)果采后(hou)(hou)智選裝備”和“智果測”便攜式檢(jian)(jian)測設備。前者(zhe)通過視(shi)覺成(cheng)像、重量傳(chuan)感器(qi)及近(jin)紅外(wai)(wai)光譜(pu)(pu)技(ji)(ji)術,可(ke)實現對果蔬外(wai)(wai)觀瑕疵、內部品(pin)質(zhi)的精準檢(jian)(jian)測。后(hou)(hou)者(zhe)則是全球(qiu)首款便攜式水(shui)(shui)果無損(sun)檢(jian)(jian)測設備,通過近(jin)紅外(wai)(wai)光譜(pu)(pu)分析技(ji)(ji)術,可(ke)在3秒內完成(cheng)糖度、酸度等指標檢(jian)(jian)測。

4、恩茁科技

恩茁(zhuo)科技成立于2016年,并于當年年底就獲得了XBOTPARK基金的種子輪融資,主要為育(yu)苗提供系統的自動(dong)化產品和服務。恩茁(zhuo)科技的產品被(bei)廣(guang)泛運用在苗木、花(hua)卉(hui)及(ji)蔬菜的紙缽育(yu)苗中(zhong)。

5、沐秦智能

沐秦智能成(cheng)立于2018年,曾獲得過XBOTPARK基金的(de)種子輪融(rong)資(zi),創始(shi)人張旭超畢業(ye)于西安交通(tong)大學機械工程學院(yuan)。該公司聚(ju)焦于果(guo)園農業(ye)機器(qi)(qi)人場景(jing),已推出多款(kuan)可噴灑農藥(yao)、肥料的(de)農業(ye)機器(qi)(qi)人,可應(ying)用于蘋果(guo)園、葡萄園、獼(mi)猴桃及石榴園等果(guo)園。

6、靈遙機器(qi)人

靈遙機(ji)(ji)器(qi)人成立于(yu)2019年,創始(shi)人是港科大博士顧昊(hao)偉,團隊基(ji)本來自(zi)港科大機(ji)(ji)器(qi)人研究(jiu)所(suo),并在無(wu)人機(ji)(ji)領域深耕(geng)多年,已獲得清水灣二期基(ji)金(jin)、XBOTPARK基(ji)金(jin)的投資(zi)。該公司(si)聚焦于(yu)復合翼垂直(zhi)起(qi)降無(wu)人機(ji)(ji)的研發公司(si),產品主要應用于(yu)測繪(hui)和林業領域。

7、食鐵獸科技

食鐵(tie)獸科技專注(zhu)于(yu)農業和(he)園林智能(neng)(neng)化(hua)設(she)備研發,成立于(yu)2021年,獲(huo)得了清(qing)水(shui)灣(wan)二(er)期基金投資。其核心(xin)產(chan)品Pandag G1是全球首款模塊化(hua)商用割草(cao)機器人,具備純電(dian)驅(qu)動、智能(neng)(neng)導(dao)航和(he)多(duo)場(chang)景適(shi)應(ying)能(neng)(neng)力(li),可切換除(chu)草(cao)、運載、除(chu)雪(xue)等功(gong)能(neng)(neng)模塊,單(dan)次充電(dian)作業面(mian)積(ji)達3萬(wan)平方(fang)米(mi)。

8、羿光科技

羿光(guang)科技成立于2023年(nian),核心(xin)團隊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已獲清(qing)水灣二期(qi)基(ji)金投資。該公司自主研發的機器人產品(pin)以(yi)禽蛋智(zhi)能分揀為切入點,為家禽生產養殖領(ling)域(yu)提供智(zhi)能化整體解決方案和服務。

9、卓蟻科技

卓蟻科技(ji)成立于(yu)2022年,已獲清水灣二期(qi)基金(jin)投資(zi)。其推(tui)(tui)出(chu)的(de)智能搬運機(ji)器(qi)人(ren)(ren),實現了單人(ren)(ren)操控、基礎越障等功能,能夠全覆蓋6米以內ALC板材搬運,荷載高達1.2噸;推(tui)(tui)出(chu)的(de)智能安裝(zhuang)機(ji)器(qi)人(ren)(ren),應用于(yu)安裝(zhuang)建筑預購件。

10、湃特納(na)機器人

湃特(te)納(na)機(ji)器(qi)(qi)人(ren)成立于2023年,已獲清(qing)水灣(wan)二期基(ji)金投資。其(qi)專(zhuan)注于建筑地(di)面施工智(zhi)能(neng)化,推出了(le)地(di)磚鋪貼機(ji)器(qi)(qi)人(ren)、智(zhi)能(neng)劃線機(ji)器(qi)(qi)人(ren)、地(di)坪(ping)研(yan)磨機(ji)器(qi)(qi)人(ren)等(deng)多款產(chan)品。

孵化多家醫療相關機器人

外(wai)骨骼(ge)機器(qi)人方面,云望(wang)創新、英漢思動(dong)力分別涉(she)足肌(ji)骨健康(kang)與動(dong)力外(wai)骨骼(ge),覆蓋多(duo)場景需求;也有(you)聚焦于(yu)心理治(zhi)療、寵物AI影像的創企。

大疆教父李澤湘和他的機器人軍團

1、奇諾動力

奇諾動力成立于2015年12月,公司創始人梁哲畢業(ye)于香港(gang)(gang)科(ke)技大學,師從(cong)李(li)澤(ze)湘。梁哲曾談道,早(zao)期參加Robocon比賽,和李(li)澤(ze)湘帶領的港(gang)(gang)科(ke)大參賽隊伍相遇,當(dang)時的對手是汪韜(tao)。2007年,梁哲就跟著李(li)澤(ze)湘去到了港(gang)(gang)科(ke)大3126實驗室,成為其第(di)一個(ge)從(cong)機器人大賽內地招收(shou)的研究(jiu)生。

2016年8月,奇諾動力獲得XBOTPARK基(ji)金的投資。該公司聚焦于外(wai)骨骼(ge)機器人,核心產品(pin)覆蓋工(gong)業(ye)級、醫用級及商(shang)用三大系列,用于幫助貨(huo)物搬運、患(huan)者(zhe)復建、輔助出行等。

2、英漢思動力

英漢思動力成(cheng)立于2018年(nian),今年(nian)2月,該公司完成(cheng)數千萬元(yuan)人(ren)民幣(bi)Pre-A+融資,由(you)紅杉中國(guo)領(ling)投,李澤湘發起的(de)清(qing)水灣(wan)二期基(ji)金(jin)、高(gao)秉強個人(ren)及其基(ji)金(jin)Brizan Ventures等跟投。

英漢(han)思動力(li)已推出消費級動力(li)外骨骼機(ji)器人(ren)設備,面向(xiang)老年助(zhu)行(xing)、醫院(yuan)康復等場景(jing)。該(gai)公司還(huan)將場景(jing)擴展到專業(ye)運動領(ling)域,用機(ji)器人(ren)領(ling)域的QDD動力(li)技術,打造(zao)了(le)抗阻力(li)訓練裝置:T-Apex,其覆蓋(gai)田徑、游泳、棒球、舉(ju)重等十余個專業(ye)體育(yu)訓練場景(jing)。

3、鹿仔科技

鹿仔科技成立于2021年(nian),聚焦于基礎醫學(xue)研究(jiu)三大核心場景——手術操作(zuo)、行(xing)為學(xue)分(fen)析及電生理檢(jian)測(ce),已(yi)推出覆蓋全實驗鏈條的(de)30余(yu)款(kuan)智能(neng)化(hua)產品。比(bi)如智能(neng)手術工(gong)作(zuo)站、動物可視步(bu)態(tai)分(fen)析系統、多模態(tai)感知AI行(xing)為分(fen)析平臺等。

4、邊緣創智

邊緣(yuan)創(chuang)智(zhi)成(cheng)(cheng)立(li)于2024年,主(zhu)要研究心理(li)治療量化輔(fu)助工具,在深圳科創(chuang)學院進行技(ji)術孵(fu)化。其推出(chu)的“悅知(zhi)iJoy”是一款AI多模態心理(li)設備,通過(guo)(guo)非接觸式方法測量情緒(xu)、表情、心跳和呼(hu)吸;還(huan)搭載了(le)情緒(xu)分析(xi)系統,可自動(dong)生成(cheng)(cheng)診(zhen)療過(guo)(guo)程(cheng)的數(shu)據分析(xi)報(bao)告,為患者提(ti)供量化的治療反饋。

5、靈動動物

靈(ling)動動物成立于(yu)2023年,在深圳科(ke)創學(xue)院進(jin)行技(ji)術(shu)孵化。團(tuan)隊(dui)由深圳大學(xue)醫(yi)學(xue)人工智能實驗(yan)室核心成員以及南京(jing)農業大學(xue)的專家(jia)組(zu)成。該公司聚(ju)焦于(yu)利(li)用AI技(ji)術(shu)處理和分(fen)析動物醫(yi)學(xue)影像(xiang),推出了獸醫(yi)醫(yi)學(xue)影像(xiang)電子圖譜Vetlas。

二十余年迭代進化,李澤湘每個地方以五年為周期“折騰”

李澤(ze)湘的(de)孵化體系,經(jing)歷了長(chang)達二十余(yu)年,從一個實驗室到一個完整(zheng)學(xue)院的(de)持續迭代演(yan)進的(de)過程。

故事始于1992年的香港清水灣半島。李澤湘放棄硅谷高薪offer,回國加入了當時剛成立的港科大,看到國內機器人產業幾乎空白、急需有人來開墾后,創辦了3126實驗室,目標是要培養“能用科技創造新東西的人”。

在(zai)3126實驗室,他帶領學生完成了中(zhong)國首(shou)個工業(ye)機器(qi)人(ren)控制器(qi)的研發,1999年孵化(hua)出(chu)固高科技;截至目前(qian),3126實驗室已培育出(chu)50余家科技企業(ye),其(qi)中(zhong)大疆創新(xin)、李群自動化(hua)、奇諾動力等成為細分(fen)領域龍頭(tou)。

2004年,深圳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對工程師人才的需求,在李澤湘的建議下,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開(kai)設了(le)一個(ge)教改班。教改班走出(chu)了(le)四十余家企業,包括弓(gong)葉(xie)科技、速騰聚創(chuang)等。

2014年,東莞市在全國率先啟動了“機器換人”計劃,李澤湘向東莞市政府提出了打造XbotPark機器人基地的設想,得(de)到了積極響應(ying)與經費支(zhi)持。選(xuan)址在松(song)山湖(hu),不(bu)僅因為毗(pi)鄰深圳(zhen)的供應(ying)鏈優勢,更在于東(dong)莞完備的制造業基礎能為機器人(ren)產品(pin)提(ti)供天(tian)然試驗場。

經過十年發展,XbotPark已孵化60余硬科技企業,15%成長為獨角獸或準獨角獸,存活率高達 80%,包括云鯨智能、海柔(rou)創新(xin)、臥安機器人等知(zhi)名企業。

松山湖基地模式的成功經驗也在其他地區復制落地。在長三角,與寧波工程學院合作建立了寧波基地;常州基地聯合常州大學、河海大學,打造智能制造人才樞紐;成渝地區,明月湖基地依托重慶大學科研勢能,構建起智能硬件創新生態;還加速布局了廣州、長沙、北京等地的創新節點。

大疆教父李澤湘和他的機器人軍團

2021年成立的深圳科創學院,則(ze)是李澤湘教育理(li)念的(de)集大成者。該學(xue)(xue)院具有智能駕駛(shi)、柔性制造等五大研究中心,不僅與頂尖(jian)高校(xiao)組成大學(xue)(xue)聯(lian)盟(meng)聯(lian)合(he)培(pei)養(yang),讓(rang)學(xue)(xue)位、證書可(ke)以兼得;還與騰訊、華為、大疆等企業建立產業聯(lian)盟(meng),為項(xiang)目提(ti)供真實場景。

三年時間,深圳科創學院吸引近900所高校的1.2萬人申請,孵化出67個創業項目;首批創業項目中,60%能在兩年內實現從沒有idea的個人到創辦企業獲得天使輪融資的轉變。李澤湘提到,“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最有用的大學。”

大疆教父李澤湘和他的機器人軍團

李澤湘曾說,每(mei)個地方的(de)嘗試都(dou)是以5年為(wei)周期地“折騰”。因(yin)為(wei)高校的(de)新工科教育改革需(xu)要四五年才能(neng)夠做起(qi)來,平臺的(de)運營團(tuan)隊也需(xu)要幾(ji)年時間才能(neng)搭建成型,后續還會(hui)增加更多城市(shi)進行推廣建設。

結語:中國機器人產業體系化培育者構建讓技術理想可持續成長土壤

二十年深耕,李澤湘(xiang)已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體系化培育者。

從港科(ke)(ke)大(da)3126實驗室攻克運動控制等(deng)底層技(ji)(ji)術,埋下固高(gao)科(ke)(ke)技(ji)(ji)、大(da)疆的(de)種子(zi);到XbotPark基(ji)地以“基(ji)地 +基(ji)金(jin)+學院”模(mo)式,孵(fu)化出(chu)云鯨、海柔創新等(deng)細分冠軍,80%的(de)存(cun)活率遠超行(xing)業平均;再(zai)到深(shen)圳科(ke)(ke)創學院規模(mo)化輸出(chu)人才,3年(nian)孵(fu)化67個項目,讓零(ling)經驗創業者快速成(cheng)長,每一步都緊(jin)扣硬科(ke)(ke)技(ji)(ji)痛點。

而這(zhe)份成果的(de)價(jia)值(zhi),遠(yuan)不止于孵化出多少家獨角獸(shou)企業,它(ta)證明(ming)中(zhong)國機器人(ren)產業能通過教(jiao)育(yu)(yu)改革、孵化資源體系的(de)整合,這(zhe)樣一(yi)條新工科教(jiao)育(yu)(yu)的(de)路徑,走(zou)向(xiang)自主創新;更留下了一(yi)套可復制的(de)培育(yu)(yu)體系,讓更多熱愛(ai)硬(ying)科技的(de)創業者有底(di)氣啃硬(ying)骨頭,為(wei)中(zhong)國機器人(ren)產業的(de)長遠(yuan)發(fa)展注入生命力。